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是认知领域中重要的心理学现象,指的是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又称为系列位置效应,它对人们学习认知和人际交往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剖析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这两个重要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针对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的工作特点,提出在工作中合理利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质量、创新工作模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社会认知偏差对教育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包括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等几种主要的社会认知偏差现象。教育者应充分利用这些社会认知偏差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避免这些社会认知偏差对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教学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及其矫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交往是师生之间在特定教学情境中借助一定教学媒体进行的知识、情感、行为的沟通与交流。由于受到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定势效应的影响,教学交往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认知偏差,如何正确认识认知偏差的危害并采取策略实施有效调适,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系列位置效应又称首因——近因效应,是指识记一系列项目时,每个项目回忆的效果与字词在原呈现系列中所处的位置有关。在自由回忆(自由回忆是指学习时通常给被试呈现一系列单字一次,然后让被试以他们愿意的顺序再现出来)时,往往是对系列前面几个项目和最后几个项目记忆效果较好,而对中间大多数项目的记忆较差。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担任新班级班主任的教师巧用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和近因效应,会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水平,务实高效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过程中,社会认知偏差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并在一定程度上给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造成消极影响。以初中师生关系为研究对象,具体阐述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投射效应等社会认知偏差的表现形式及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并相应提出“直面认知偏差存在”“注入民主平等内涵”“构建多元认知体系”“追求情理交融”等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7.
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口译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在新疆,相关研究的成果多集中在口译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等方面,从心理学角度探讨维汉口译过程的研究成果较为少见。论文从心理学中记忆的条件与影响人手,通过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研究维汉口译中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对语料中部的信息存在的干扰作用,并针对首、近因效应提出一些对口译学习和教学有益的合理方法及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口译听力中存在的障碍,提高口译水平。  相似文献   

8.
赵怡 《地理教育》2010,(7):114-115
一、巧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使教学过程更有效在设计地理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认为凸显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是关键,往往花很多时间在重点知识的讲授上,并想出很多办法来化解难点知识,且认为导入与小结只是花架子,做不做无所谓。教育心理学中有一种效应叫“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相似文献   

9.
成也心理效应,败也心理效应。本文由社会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引出有关心理效应,明确了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和归因效应的概念,初步探讨了三个心理效应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0.
认知偏差是指人在认知事物过程中出现的带有规律性的误差,它主要表现为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定势效应、投影效应、社会刻板印象等。认知偏差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存在于每个个体身上。我们每一个编辑作为社会的一员,也是社会的一个个体,所以,在编辑工作中,认知偏差也必定存在并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效果。因此,我们每个编辑对此都要有充分的认识,并在工作中有意识地纠正这种认知偏差,只有这样才能对我们编辑工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近因效应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并从学生受到近因效应的影响出发,探讨在化学教学中合理利用近因效应原理促进教学,减少近因效应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的课堂安排,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联系生活实际等,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堂问题行为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不符合课堂规则的行为,它会对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带来不良影响,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一方面源于学生的心理因素,如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一时冲动、认知方式的差异、行为偏差和品行障碍等;另一方面源于教师的心理因素,如处理问题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威信的把握等。教师处理课堂问题行为,要充分运用好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信任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马太效应、无声效应、暗示效应、近因效应等,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记忆包括三个以上的一组知识时,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知识只受一次干扰,而当中的知识却受前、后知识的两次干扰。这种前、后两头的知识因受干扰少而容易巩固的现象,叫"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研究证实人们要记住在排列顺序中居首位或末位的记忆对象所花费的劳动量,比记住在排列顺序居中的记忆对象所花的劳动量约少一倍。根据这个理论,一堂课最后做个小结,可以突出重点;小结的内容容易巩固,这就发挥了近因效应。  相似文献   

14.
课堂小结作为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在总结重点、理解难点、活跃思维、新知识模块的建立、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思想方法的训练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心理学关于"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研究证实:人们要记住在排列顺序中居首位或末位的记忆对象所花费的劳动量,比记住在排列顺序居中的记忆对象所花费的时间约少一倍.根据这个理论,一堂课最后做个小结,可以突出重点,而且无知识干扰,小结的内容容易巩固,这就发挥了近因效应.可见,课堂小结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深浅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所谓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的人和群体中的社会现象所产生的直觉判断和初步认识的过程.社会知觉实质上是对人的知觉,由于知觉者被知觉者的特点,以及知觉情景因素的复杂性,社会知觉往往发生偏差.社会知觉偏差很多,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定型效应等.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应时刻提醒自己预防和控制社会知觉偏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看卷如看人,我们不防从心理学角度谈一下高考作文的写作。一、关注首因效应,努力给阅卷者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  相似文献   

17.
廖啸华 《文教资料》2005,(23):109-110
班干部是一个班集体的骨干和核心,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因此,选拔、培养和任用优秀班干是优化班级管理,加强班集体建设的关键.本文就班干的选拔和培养,谈谈自己的四点体会(1)克服首因效应;(2)克服近因效应;(3)克服情感效应;(4)克服晕轮效应等.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大致要经历导入、授课、结课三个环节,三者缺一不可。精彩的导入就如桥梁,引导学生走入未知的殿堂;激情的授课就如磁石,牢牢地吸引学生;而完美的结课就如发动机,启迪着学生的思维。心理学关于"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研究表明:人们要记住在排列顺序中居首位或末位的记忆对象所花费的劳动量,比记住在排列顺序居中的记忆对象所花的劳动量约少一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理念对英语教师的备课能力和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虽然英语教师在备课方式和备课内容等方面有了很大转变,但是在课堂用语、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的有效性和家庭作业的备课方面还是不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近因效应:最近或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有强烈的影响。结果往往会被视为过程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