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打小报告",指的是学生在背后向老师反映其他学生的不是,向老师反映某些学生的问题.有许多学生看到某些学生做错了事,讲错了话,觉得向老师"打小报告",是一件很光荣的事,而且很有可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在一般老师的眼里,都易把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看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其实不然.学生向老师"打小报告",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正确引导和妥善处理学生"打小报告"的现象,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如何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学生"小报告"的现象,作了一些研究和探讨,现提出一些看法,供广大教师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潘艳 《考试周刊》2014,(1):179-179
<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爱是影响学生认识的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教师对学生应该有"爱",应该怎样爱,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常谈的话题。老师都知道"爱"的分量与价值,然而却忽视了如何真正地把"爱"说给学生听。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进入心的深处。"所谓"心心相印",不仅老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更要让学生走进老师的内心,感受与分享老师的喜怒哀乐。要让学生走近老师,我们可以从以下  相似文献   

3.
正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的确,成千上万的优秀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此作了很好的诠释。但是也有很多老师常常抱怨:好心被当作驴肝肺,学生总是感受不到自己的"爱",很受打击。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想说的是,学生不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原因恐怕主要还是在于老师,在于老师的爱是否真诚,是否理智,是否智慧!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有些老师的"爱"的确让学生不能承受。需要申明的是,以下事例绝对是千千万万辛勤耕耘的老师们中极  相似文献   

4.
学生学习成绩好,同学羡慕,老师重视,家长厚爱,整日沐浴在阳光下.这些学生被教师认定为"优秀生".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视线往往锁定班级的"问题学生",对优秀生总以为他们学习自觉、求知欲强、成绩突出、遵守纪律,很"安全感",不会让老师担忧.因此忽视了对这些成长在掌声和鲜花中的优秀学生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祝贵耀老师的课上得很感人,也很本色。我们说语文学科要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关键在渗透上。如何渗透?我们在祝贵耀老师的课上看到了一种很有创意、很有实效的做法。第一个策略就是"有创意地问"。通过"问",让学生去思考。思考什么呢?其实这节课的内容彰显的是一种价值观,一种人生观,做什么样的人才会  相似文献   

6.
正这本近二十万字的书,我一个上午就读完了。之所以如此吸引我,一是书里的一些人物和故事,在我的教育生活中也出现过,觉得很熟悉;二是对书中蔡兴蓉老师的想法和做法很感兴趣,潜意识里就与自己有个对比;三是从文笔见其性情,蔡老师仿佛在跟读者拉家常,不温不火,不急不躁,娓娓道来,意味深长。《走在孩子的后面》,这个题目就值得玩味。是"走",而不是"跑"或"赶",因为教育是慢的艺术,自有其节奏和韵律,不能快也快不了;是"孩子",而不是"学生",就越发显出教育对象的活泼灵动而非循规蹈矩;  相似文献   

7.
<正>"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因为凭借知识的汲取与积累,许多人可以当"经师",但如果不能以"传道"为使命,就不足以为"人师"。近日,细细品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封笔之作《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徜徉在于老师充满色彩与温度的文字里,发现他的为师之道就是学做"人师"。概要地说,于老师理解的"人师"需要具备三种品质,即坚守信念、永葆童心、以文化人。一、坚守信念——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每个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  相似文献   

8.
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对与错是必然联系的现实存在,教育可以从知道"对",反思"错",也可以从"错",醒悟"对".以往的教育只注重前者,而忽视、回避后者.尤其是一些老师的公开课,总是希望课堂能顺当,不出任何"乱子";学生能配合,不出任何"差错".其实,错误是个极好的教育时机,它提供了我们辨析是非,纠正错误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9.
生亦为师     
正做老师的,以教育学生为天职,以教育好学生为成就。但其实,在有些方面,我们根本无资格教育他们,反倒是他们让我们成长和提高。那天和同事罗老师走到教学楼口,有个穿着很入时的女子朝我们走来,谦恭地微笑着叫了一声"老师",是对着罗老师叫的。我立刻认出了她是我以前教过的学生,而且脑海中迅速跳出了她的名字——晓朦(化名)。当我脱口而出叫出她的名字时,她"哦"了一声,下意识地用手指着我:"你——"她在极力回忆,大概忆起了我  相似文献   

10.
小班化教学较之大班化的教学来说,不论是时间还是空间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变化,无形中使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了一次二次组合,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逐渐频繁,而直接,不再受因为时间紧张或不够用而被像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因为"小",老师在教学组织变化了;因为"小",老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可以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选择适合于自己本班的最好方法;因为"小",老师的教学策略变了。让学生与老师双面受益。最终,让优秀的学生"吃得了",让中等生"吃得好",让学困生"吃得饱",减少两极分化。因此,小班化教学有它的优越性,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相似文献   

11.
<正>有人说:把儿童当儿童看。我认为可以把这种理念延伸到初中教师身上。也就是说中学生在老师的眼中也是孩子。基于这样的理念,我有两点思考。思考一:学生不是"东西",而是活生生的人既不能把学生看成是"工具"、"容器"等这样的东西,更不能把学生看成是"农作物"。尽管有人说,我们的教育不是"工业",而是"农业",但是我们的教育千万不能变成"农业"。现实中还存在这样的情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  相似文献   

12.
《青年教师》2008,(4):39-40
《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讲述了一位风趣幽默的"麻辣教师",不仅"征服"了一群又一群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而且还在短时间内把他们调教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就是美国最佳老师奖获得者罗恩·克拉克。他之所以获得了这一殊荣,是因为他抓住了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克拉克先生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中不仅包括了"眼神沟通很  相似文献   

13.
作为班主任老师既要具有现代教育的理念,又要具有教育的智慧和艺术.笔者通过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认为教育目光应当放在使学生发展成为:"整体的人",而不是一味追求理想中"完美的人".班主任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维纳斯效应",理智地宽容学生,让学生走进自我教育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们努力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桎梏,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但由于课堂评价体系的缺失,部分语文课堂却成为了"历史课"、"政教课",而个别语文老师却美其名曰这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很显然,科学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有的学生不喜欢上学甚至害怕上学,不愿意接近老师,远离老师,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感觉"心里不安",在学校缺乏"安全感"。这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真心靠近学生,耐心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16.
<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兴趣的激发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能使学生们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阶段。从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笔者觉得以下几点策略在长期的应用中取得了些许效果。一、教师做"领队",学生做"导游和观众"课堂上,学生变成了导游和观众,老师则成了游客  相似文献   

17.
李老师责任心强,成绩显著,勤勤恳恳一心奉献,换来的却是学生不解的议论、没良心的"咒语",确实让李老师心寒,"大受打击",让众老师不知如何是好.然而,作为一名理智的教育工作者,静下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分析问题所在,似乎比懊恼伤心或愤怒指责更有意义.个人愚见,李老师很辛苦,但欠缺一点智慧.  相似文献   

18.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喜欢哪一个老师就愿意接受他的教育,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想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信任和喜欢,必须要有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可以让老师"一呼百应",甚至"无声胜有声",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一个好的教师应该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打动人、以充满爱的怀抱呵护人.  相似文献   

19.
<正>相信我们每个接受学校教育的人都知道,每个班都有"好生"、"差生",无论你身处何地。大部分老师都会在心里给自己的学生贴上标签,哪些学生是班里的"尖子生",哪些学生是班里的"中等生",还有,哪些学生是给班级拖后腿的"差生"……老师们对这些了如指掌。当然,差生与好生的待遇相差很多。一、差生与好生的区别待遇一般情况下,老师往往比较喜欢好学生,因为好学生听话认真,成绩好;而差生成绩不好,常惹麻烦,老师不容易接受。这是当今教育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对于圆满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让学生多看到"微笑与幽默",多感受到老师的"宽容与尊重",多体验老师的"关注与赞美"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