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备受关注.本文通过调查问卷、个案访谈、及电话调查,分别从杭州市非遗场馆的分布、小学生对非遗的了解情况、小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情况、非遗教育在第二课堂中的开展情况及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影响等方面,对杭州市小学第二课堂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97%的小学生对第二课堂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活动很感兴趣,但由于地域差异等因素,目前总体开展情况还有待改进,小学生对于非遗文化了解不深,学校的重视程度亦有待提高.最后从政府、场馆和学校三个角度为开展杭州市小学第二课堂非遗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外宣途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效果至关重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要想取得成功,真正“走出去”,除了保证翻译质量外,更重要的是应该为它们构建一条国内国外相结合的立体化外宣途径。尤其是结合时代潮流、关注传媒方式变革,注重运用新媒体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珍贵的文化资源,它是世代相传、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图书馆作为文化事业机构,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以及促进其发挥积极作用有着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4.
5.
烹饪教育课程资源相对于课程资源的内涵特点,其在外在表现上还具有体验性、实践性和人文性。"杭帮菜"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烹饪课程体系面临的困境为:"非遗"资源向课程要素转化之困,烹饪教师对"非遗"资源的接纳之困,由"师徒相授"到职业教育转变之困。"非遗"进入烹饪课程资源的研究路径为:研究"非遗"资源的申报,熟悉"非遗"资源的研究成果;做好"非遗"资源进入烹饪课程资源的筛选工作,建立"非遗"资源库;做好"非遗"资源库利用与课程教学领域的对接工作。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文脉延续、传统弘扬的迫切需要,是文化与经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组合,是培养精神财富传人的时代要求。高职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与职责、具有文化传承的适用模式、具有服务区域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因而,高职院校应大力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理念,精心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努力构建特色、创新文化,善于推进经济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对于青少年儿童学习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和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价值,创新精神的教育价值,审美意识的教育价值,意志品质的教育价值等等。  相似文献   

8.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的关系——以民间传说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间传说作为非物质文化的形态之一,其产生和传播明显依附于某些物质形态,缺少“物质”的客观基础,传说便无从生发和建构。因此,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不能绝对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很难区分,两者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调查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忽视其中“物质”的形态。具象、直观的“物质”形态对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促使非物质文化得以流传,使之成为遗产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物质”和非物质两者之间同构的互动关系,透视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我国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逐步达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社会共识,而知识产权作为保护私权的重要制度,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文化的学校教育传承,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和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同时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再认知过程以及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随着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应肩负起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存在极强的旅游开发价值,与繁荣的旅游市场形成价值互补。厦门非遗资源具有数量众多、形式多样、高品味的特点,存在活化利用的多种路径。探索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模式,优化厦门文旅产品结构,构建创新型文旅产业格局,实现非遗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价值叠加效应,从而,推动厦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多数都保存在广大的农村和牧区,不是靠少数的专家学者来传承和保护,需要扎根于基层的民间艺人和人民群众来具体实施,这就要求必须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现代民族教育相结合,应成为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教育中的宣传力度,会唤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性认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秦臻 《许昌学院学报》2013,32(4):125-129
梁平年画作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转型,年画的生存环境瓦解,传统的梁平年画面临消失的困境。要实现对梁平年画的有效保护,产业化之路势在必行。必须遵循手工业的生产规律,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原则,进行多方互动,有规划地开发,实行管理、开发、保护一体化,使梁平年画能尽快融入市场化运作,以实现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以广东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广东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情况为例,论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途径。特别是提出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定要体现其特殊性、文化记忆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形式、文化的解构和建构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方式、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走社会化道路等几个观点和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6.
西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省区,目前已形成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分别为世界级、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近些年来,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一直没有降温,具体到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学界的关注逐年增多,"生产性保护"模式、"博物馆保护"模式及"旅游开发保护"模式都曾在西藏"非遗"的保护传承中得到实践,但这里重点讨论的是教育传承的保护模式。以西藏民族大学为视点,西藏"非遗"的教育传承存在课程种类不丰富、研究成果体量不大、校园活动单一和博物馆藏品不多等问题。对策如下:提高课程的专业性和系统性、鼓励师生参与研究和保护实践、举办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活动、增加博物馆"非遗"展品种类。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学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新世纪初教科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选工作和在论述了全球化背景下转型期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活态文化特性,提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问题,尤其是大学教育传承普及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根据中央美术学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学科建设及开展的一系列社会项目经验,倡导大学教育尽快开展文化遗产相关学科建设,参与到国家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18.
日照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申报、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做了许多重要的工作。但是在保护与开发方面存在着传承困难、后续发展乏力、经费紧张、宣传滞后和机制机构有待完善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文化如何与日照市的产业发展、旅游经济振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要素紧密结合,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的广泛参与、专家的直接介入、市场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19.
通过探讨贵州省民族中小学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和类型,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的主要问题,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传承的路径: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实现学校教育与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空间的和谐共生;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的挖掘和培养.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安徽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现状进行实地调查与分析,其目的在于,对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文化保护、建设体育强省、推动安徽省体育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