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中央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要求,在"四学"教学模式运行过程中,运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导学为辅"的教学理念,开展全面、及时、便捷的"助学"和"促学"教学服务。通过自学、导学、助学和促学四个环节的运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自己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际情况有效选择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他们不仅扎实掌握了本课程理论知识,而且显著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研学旅行"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台州市月湖小学从构建"知行合一"的课程体系、挖掘"特色鲜明"的课程内容、开展"适合学情"的学习方式、开展"研行一体"的多元评价四个方面入手,积极探索"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路径,为学生提升素养、全面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3.
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为了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我校积极探索研学旅行课程"四四"模式。一是积极挖掘文化寻根、民俗体验、生态教育、职业启蒙"四个体系"课程资源;二是开展"四位一体"组织方式,突出学校主导作用,争取社会多方支持,倡导家长广泛参与,精选机构扩展范围;三是探寻"四步深入"学习方式,做到探寻有方向、学习有桥梁、游学有目的、反思有主题;四是追求"四层阶梯"能力提升,引导学生自主尝试合作感受、重点培养合作骨干、全员分组合作实践、应用提升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改革中,教师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目标,确定多元化的评价内容,灵活使用评价标准,明了具体的实施要点,形成有效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符合实际的评价操作体系,使评价工作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和教师更好地"教"。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工作站"式的《药物分析》课程改革,将教学内容分成四个学习情境,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学生的岗位任职能力与必备技能为出发点,以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政府经济学课程教学组织为中心,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政府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的特征和目标,重点介绍了政府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提出坚持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按照"三个互动"、"两个探究"、"四位一体"来组织教学的政府经济学教学模式,并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四个方面阐述政府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以期培养更多的公共管理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教学是学生学好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关键.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分为实验教学层次目标体系的确立、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实验项目的实施、实验教学效果评价四个方面,以实现该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高校专业课教学,从满足学生自主性、个性化学习需求,德育要素融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学生能力的提升及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融入课程思政的高校专业课教学策略实践研究。在交通运输设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丰富课程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时学习状态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挖掘思政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及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回归德育教育;基于教学目标将知识分类并设计相应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课上课下通过多种方式、途径深入了解学生,结合计算机大数据分析、学生自我评价等方式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通过评价发现问题并反馈修正,以持续提升“教”与“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苏立平 《考试周刊》2008,(4):161-16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教育的全面变革,这种变革过程包括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过程.现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的学习为主动型、投入型的学习,使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信息化社会中,教师应该也必须掌握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技能,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本文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原则、目标和意义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北京小学研发的特色品牌课程,"四季课程"通过与春、夏、秋、冬四季特点相契合的课程内容,利用学期中和学期末的时段,为学生开设为期约一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时空,整合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进步、成长和发展。"四季课程"包括春天的"律动健身周"、夏天的"读书实践周"、秋天的"科技创意周"、冬天的"传统文化周",有效地将儿童个体发展、学校培养目标、社会发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课程学习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要从教会学生"学"出发,加强过程性评价,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遵循"评价有法,评无定法,因课而异"的规律,通过评价提升大学生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2.
<正>隐性课程指学校教学及教学互动中存在的对学生产生影响又难以量化控制的教育因素。它们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情感等产生影响。借着徐州市正在推行的"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的东风,笔者在文言文复习课中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导向和学习目标实现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3.
按照CDIO模式进行PLC课程的教学设计,以项目为载体,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演、学、摹、升"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实施,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一种完成项目的通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年。借用成尚荣先生的话来说,十年间我们逐步达成一个共识:"课改必须改课"。这是因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要求,最终要通过课堂教学去落实和体现"。作为一个教研员,有义务也有责任去研究和实施课程改革中的课堂教学问题。为此,我与我的同事们,在广泛学习、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努力探索"改课"的路径与方法,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情境创设:课程改革初印象的一个代名词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是检验课程思政效果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构建学生、教师和专家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从学生"学"和教师"教"两个方面检验德育目标的达成程度.教师从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外在的行为表现两个方面评价学生"学"的效果;学生从对"课程思政"满意度和自我认知的教育效果两个方面评价教师"教"的效果;专家考核课程思政实施全过程,以评价教师"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教育系统的特性、课程实践的特征、教师角色定位三个角度论述了课程调适的核心假设。提出了课程调适时要依照"社会现实"、"课程标准"、"教师专业发展程度"与"学情"四个原则,主张调适围绕形式、内容、组织安排、评价与目标等五个层次进行调适,采取浓缩、扩展与调换三种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佳 《海外英语》2013,(4X):98-100
后续课程是大学英语的有机组成部分,但较少有其网络课程建设方面的研究。基于互动、人本主义、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和生态化五个原则,广西大学为后续课程《看电影学英语》研发了网络课程。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让教师轻松执教这"一个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和教师这"两类用户"和计算机进行"三方互动",学生需完成的"四类练习"包含在每部电影的"五个环节"之中,课程网站的"六大资源"作为影片学习"八个单元"的补充,创造了师生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朱乃楣 《现代教学》2012,(Z2):88-89
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是通过采集教师问卷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校长课程领导力包含三个方面内容,分别为课程决策与计划、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为此,本刊邀请上海市部分中小学校长在此介绍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经验与做法。我校以"一样的阳光,不一样的成长"作为课程核心价值理念,深化基础型课程校本化研究,开发阳光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与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学  相似文献   

19.
正"变教为学"的课程与教学研究,特别强调学习目标(Objective)、学习任务(Task)和学习活动(Activity)这样三个概念。其中"学习目标"是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学习任务"是学习目标的具体化,用于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与教师设定的学习目标紧密相关的。备课中首先要思考的不是"学习活动"如何设计,而应当集中精力思考"学什么"的问题。换言之,也就是首先要确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可以分为"总目标"和"子目标",总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实施公共基础课程分层、分类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理念。分层教学,应从学生分层、教学目标的确定、分层施教和考核评价四个方面实施。分类教学,可依据学生学业基础和培养目标予以分类。分层、分类教学需要重视学生学习心理、层次动态管理、教与学的相互反馈、学习过程性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