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大学生形成网络依赖之前和之后的人格特质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试图探讨网络依赖与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组的人格特质整体上在网络依赖形成前后的差异均不显著,不支持根据网络使用者的人格特质去预测其网络依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网络时代,人们对网络的依赖不断加深,甚至形成“网络依赖症暠。网络依赖以对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社交的依赖为主;网络依赖具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从受众的视角出发,加强受众的媒介素养,提升受众的自身心理、人格特质将会对网络依赖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与人格特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从总体上把握当前在校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具体情况,本研究运用自制问卷调查了1000名在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并运用16PF人格特质测量问卷进行了人格特质测量,区别使用网络频度的不同进行人格特质的分析。结果发现:当前在校大学生使用网络总体状况良好,处于可控制范围;大学生的网络心态较为平和,对网络的适应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仍需引导和教育;上网频次对大学生人格特质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高职学生人格特质、孤独感和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U C LA孤独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某高职院校302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目前高职大学生手机依赖主要表现在戒断行为,但不存在性别、年级和专业的显著差异;高孤独感组高职生手机依赖程度显著高于低孤独感组;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孤独感与人格特质的神经质、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内外向性显著负相关;孤独感在神经质与手机成瘾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孤独感增加高职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相似文献   

5.
网络人格是大学生在网络时代形成的新型人格特质,它对于大学生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是当前高等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网络人格的内涵、形成过程及大学生常见的网络人格所体现出来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的关系。方法采用金伯利·扬的网络用户自我判断量袁和艾森克人格特质量表,对商洛学院120名和西安文理学院8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其中男生59人,女生147人。结果(1)被试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网络成瘾量表不同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学科性质、教育程度、生源地等变量上的差异,差异的表现是复杂多样的;(2)被试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在神经质维度、精神质维度、掩饰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内外向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3)网络成瘾者的网络依赖性和精神质维度、神经质维度呈正相关,而和掩饰性维度呈负相关。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质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整群随机取样的方法,抽取680名大学生完成“中文网络成瘾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的调查,以期探讨生活事件、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及其预测性。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在生活事件的总分和各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程度网络成瘾大学生在神经质、精神质人格特质上存在显著差异,内外向与网络成瘾没有显著的关系;生活事件、人格特质可以直接预测网络成瘾,人格特质可以通过生活事件间接预测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8.
在调查分析大学生网络依赖现状的基础上,比较普通本科高校和独立学院大学生在网络依赖、专业匹配性等方面的异同,并对大学生网络依赖和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依赖是客观存在的;普通类本科和独立民办本科大学生在网络依赖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他们学习兴趣与专业的匹配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对其学习成绩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调查分析大学生网络依赖现状的基础上,比较普通本科高校和独立学院大学生在网络依赖、专业匹配性等方面的异同,并对大学生网络依赖和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依赖是客观存在的;普通类本科和独立民办本科大学生在网络依赖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他们学习兴趣与专业的匹配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对其学习成绩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网络成瘾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后期,需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人格重组,因此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网络成瘾行为在大学生中日益高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构建。本文主要探讨网络成瘾对当代大学生重要的人格特质——自我同一性的影响,意在引起国内教育界与心理学界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与发展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与人格因素、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成瘾对青年大学生身心的危害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采用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问卷、肖计划等修订的应对方式问卷以及卡特尔16PF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研究网络成瘾大学生与大学生总体在应对方式、人格特质方面上的关系,揭示网络成瘾内部动因。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成瘾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幻想“”合理化”因子,以及人格特质的“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等因素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不同性别的网络成瘾大学生在应对方式和人格特质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与网络成瘾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法对264位大学生(男115人,女149人)网络成瘾倾向与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研究发现:(1)不同性别和年级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类型呈现显著差异,(2)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和类型。(3)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精神质、抑郁、人际关系、二年级、掩饰性对网络成瘾倾向具有较强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主观因素是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根本因素,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不坚定,生活缺乏规划;自控能力较差,缺乏自律精神;精神生活空虚,逃避现实压力。主观致因管理有利于消除大学生的网络依赖,找准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症结,是消除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关键选择,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保障。要对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主观致因进行有效管理,需要大学生增强网络自控能力,全社会要努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家庭要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学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相似文献   

14.
主观因素是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根本因素,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不坚定,生活缺乏规划;自控能力较差,缺乏自律精神;精神生活空虚,逃避现实压力。主观致因管理有利于消除大学生的网络依赖,找准大学生网络依赖的症结,是消除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关键选择,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保障。要对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主观致因进行有效管理,需要大学生增强网络自控能力,全社会要努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家庭要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学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相似文献   

15.
采用网络依赖诊断量表和大学生闲暇生活调查问卷对55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依赖的检出率为23.0%,其对闲暇的认知存在偏差,在选择闲暇活动时存在着严重的从众心理,闲暇技能的缺乏,闲暇生活质量不高,生活单调乏味甚至消极空虚,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涯规划,开设闲暇课程,促进教师闲暇教育的专业化,防治"网络依赖"的团体辅导等闲暇教育能有效预防和矫治大学生网络依赖。  相似文献   

16.
纠治大学生网络依赖,需要加大学风建设和网络的教育和管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引导大学生理性上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医学专业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网络依赖的现况,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方法:采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和蒋丹编制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问卷对医学类高校6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网络依赖总分和宿舍人际关系在性别、民族、专业及年级这些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某些维度在这些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2)网络依赖程度与宿舍人际关系及其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3)在网络依赖方面,网络成瘾耐受性和人际关系与健康分别对宿舍人际关系影响显著。结论:大学生较高程度的网络依赖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静 《文教资料》2011,(23):234-236
本文对“网络成瘾”的研究成果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及评析,分别是网络成瘾的概念、理论模型、测量工具、治疗方法,以及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人格特质,通过述评既有的研究成果.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法,随机抽取200名在校大学生,对他们的网络使用情况、网络依赖程度与自尊、孤独、社会支持、抑郁、社交回避、人际敏感、主观幸福感和焦虑等8个因素进行了测评,进而探讨了网络成瘾与个体人格特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网络成瘾组与网络非成瘾组在自尊、孤独、社会支持、抑郁、社交回避和主观幸福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成瘾与自尊、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等有显著性负相关,与孤独、抑郁、社交回避等有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宁波市大学生当前网络使用状况、网络成瘾现象,比较不同背景的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及网络成瘾差异;探求不同的网络成瘾群体,并区分网络成瘾高危人群的人格特质、生活事件,以及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