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英 《广西教育》2022,(21):59-63
本文分析我国民族地区接受高等教育基本情况、影响民族地区农村子女就读大学的不利因素及有利因素,提出提高民族地区农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建议,即持续提供政策扶持以稳定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增长、提高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以切实解决政策供给不充分和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2.
弱势群体教育的政策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教育是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辽宁省的弱势群体教育主要包括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残疾儿童教育、少数民族教育、下岗工人子女教育等方面,虽经努力取得很大成就,但也存在若干问题。进一步推进辽宁省弱势群体教育,必须构建弱势群体教育的政策保障机制,明确政府在解决弱势群教育问题中的主导地位,建立合理的弱势群体教育资助体系,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高弱势群体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弱势群教育的督导工作。  相似文献   

3.
王建林 《广西教育》2014,(42):125-126
国家对农村弱势群体教育问题一向重视,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已上升到政策层面。在进行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和帮扶工作中,需要我们从政策层面上提高认识,从技术教育上进行帮扶,从教育资助体系上尽快完善。  相似文献   

4.
从体育强国建设目标视角,选择弱势群体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对象,研究弱势群体获得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障碍及路径选择,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弱势群体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路径,为维护和实现弱势群体的体育公共服务的利益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普遍短缺,已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显得极为重要。而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关键就在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持上。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英语口语课几乎形同虚设。据调查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高中普遍没有开设专门培养学生口语的口语课。学校、教师与学生都不重视英语口语课,认为学英语就是为了应付高考,为升学做准备。教师一般把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读、写能力的培养上。但是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的最大用途就是作为交流的工具,口语运用的几率应该大大的超过阅读、写作等。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政策一直处于变革和完善之中,然而政策生成中的反应迟滞与信息反馈失衡,以及政策运行中的自上而下任务分解与压力动员等问题,造成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长期供给不足、质量低下以及发展不均衡。所以必须对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政策作深刻的反思与转型,建立基于信息公开的先导性政策生成机制,同时构建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政府间统筹协调的政策运行机制,从政策层面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决定着农村私人生产成本的高低,作为一种生活要素已成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它对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尤其重要。但由于政府职能不明确、供给主体单一、效率低下、城乡之间供给的不公平性等原因,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还十分突出,为此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把农民的现实需求作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函数的内生变量,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大地上,从而形成政府投资与农民建设良性互动的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弱势群体同时经受着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双重困扰,他们的社会保障状况令人担忧,并且有程度不同的边缘化。因此,政府对他们应该有特殊的政策保障措施,包括: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卫生与医疗保障、最低公共教育保障、最低住房保障和最低公共安全保障政策的底线,等等。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改变他们的弱势状况,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缺陷导致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降低了农民生活质量,加重了农民负担,成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提高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规模和优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是新农村建设中解决西部农村贫困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弱势群体问题日益严重。如何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要创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救助弱势群体是社会的责任,更是政府的分内职责。政府首先要在保障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方面要明确其角色定位,进而主导相关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向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2.
预防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青少年犯罪是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由于特殊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青少年犯罪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成因,应该结合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成因,做好家庭教育,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优化社会环境,共同提高预防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青少年犯罪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深刻理解新时期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的涵义,充分认识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加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投入,形成多元化的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教育与培训力度,形成多样化的文化提升与技能训练平台;创立农村弱势群体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机制,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本流动平台;构建农村弱势群体卫生保健与心理辅导机制,形成多类型的心理健康与卫生服务平台,大力提升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本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农村弱势群体面临的社会资本困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使我国面临着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所面临的社会资本困境却常常被人们忽视,存在于我国广大农村中的部分弱势群体,不但要以脆弱的神经来承受改革所带来的阵痛,而且还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社会资本困境。本文试图跳出经济学将社会弱势同构于经济贫困的传统思考模式,运用社会学中的社会资本理论,从社会关系网络、体制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等分析视角切入,对当前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所面临的社会资本困境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试论弱势群体子女教育补偿的政策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贫困家庭子女成为教育弱势群体的现象凸现出来。对于受条件限制的弱势群体,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必须承担起对其弱势群体的应有责任。不是歧视和排斥,也不是出于怜悯,而是把它视为一种责任并成为制定和执行社会政策的基础。对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进行补偿不仅在理论上有可行性,而且在现实中也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在深入分析民族地区乡村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以党委领导为根本,乡镇政府、乡村社会组织、村委会及村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共同体路径,为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乡村的发展与振兴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特征决定了其在构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时,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县、乡、村三级行政建制为依托,形成农村职业教育合理的空间结构;根据县域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趋势,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农村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质量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根据县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与完善农村职业教育管理结构。  相似文献   

18.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对学生冷语相待、体罚、心罚学生、忽视学生的现象却又屡见不鲜,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使学生渐渐沦为了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师源性弱体的出现归根到底是师源性伤害行为引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因此,教师应该:在反思中审视教育观念,在实践中提高自我素养,在互动中搭建沟通平台,在决策中巧用教育机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弱势群体已逐渐成为国际通行的一个词汇,无论社会学、政治学,还是法学或经济学等学科都十分关注弱势群体问题。然而作为研究的基础,即何为弱势群体,国内外学术界却未形成较为明确的定义。根据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以及阿马蒂亚·森和玛莎·纳斯鲍姆提出的"可行能力"概念,弱势群体应是指那些由于内在可行能力的不足,或可行能力的发挥受到了外在可行性的制约,导致不能获得足够的社会资源,从而使自身长期处于基本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状态的一群人。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和政府对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由于政策本身和执行方面的原因,农村职业教育一直面临政策困境.2011年随着"十二五"的全面开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正在寻求突破,且已提上日程,根据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具体实际和农村文化结构,及我国在世界经济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