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让百姓说话,为政府分忧"。十年前的春天,烟台广播电视台与烟台市委机关建设办公室、烟台市人民政府纠风办联合打造的政务监督类热线直播节目《民生热线》破土萌芽,搭建沟通金桥,关注民意民生,引导社会舆论,注重服务实效,履行媒体责任。十年耕耘,春华秋实。如今《民生热线》已枝繁叶茂,成为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任务。建设和谐社会,媒体既是宣传者、引导者,也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推动者;这是媒体的责任,也是媒体的优势和特色所在。民生新闻就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以报道百姓的生活基  相似文献   

3.
"物价","拆迁"、"房价"、"食品安全"等,可以说是2010年在媒体上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词汇,而这些词汇的背后就是一个关于民生的大话题.不断上涨的物价,各地的强行拆迁,持续走高的房价、不断被曝光的食品安全等这些敏感话题,媒体处理不慎就会变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关注"民生"这个大话题不仅是媒体的职责,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传媒技术的日益完善,大众传媒的受众范围得到了广泛的扩展与延伸。社会上主流媒体广泛出现了对于社会大众生存与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报道,使得民生新闻得以初步发展,并在2000年后日益盛行。民生新闻,正是在媒体"非批判即表扬"的环境中找到了一个出口,搭建了政府和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受到了双重认可。  相似文献   

5.
荆义 《新闻前哨》2013,(1):20-21
由荆州市纠风办和荆州新闻网合办的网络问政栏目"e线民生",以荆州新闻网为载体,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快捷性、广泛性和互动性,搭建起政府及公共服务部门与社会各界、广大网民互动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政府及公共服务部门实时了解群众的建议、意见、咨询与投诉,解答网民提出的问题并接受网民的监督。自2010年12月开办以来,"e线民生"问政栏目解决了当地群众关心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对党报关注民生、反映民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新形势下党报加强民生报道、提升报道质量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民生新闻报道作为党报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采访报道要做到切口与立意之间"小"与"大"的平衡,更要在媒体融合发展时代顺应潮流,借助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不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对党报关注民生、反映民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新形势下党报加强民生报道、提升报道质量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民生新闻报道作为党报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采访报道要做到切口与立意之间"小"与"大"的平衡,更要在媒体融合发展时代顺应潮流,借助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不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8.
赵天 《记者摇篮》2012,(6):60-61
"民生新闻"的兴起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媒介市场发展、媒体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2001年,湖南经济电视台率先提出了"民生新闻"的概念,继而被江苏广播电视台叫响全国,随后各地媒体纷纷开办"民生新闻"栏目,至今势头不减。但是"民生新  相似文献   

9.
夏吉江 《中国广播》2013,(6):110-111
近年来,民生类节目备受青睐,成为媒体竞相打造的重点。这类节目关注的是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将话语权更多地交给群众,充分体现了传媒的平民化趋势。本文从注重贴近性,增强服务性和权威性;坚持平民视点,将视角由"小民生"逐步转向"大民生",凸显节目厚度;传播信息、通达民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对民生类栏目的视角与媒体应秉持的社会责任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进入地方电视台节目设置议程由来已久,从着重关注家长里短、扶弱济贫的"小民生"思维,转型到践行"依法治国"方略,兼具促进社会和谐管理功能的"大民生"思路,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主流媒体的共识。本文以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社会民生类节目《调解有一套》为例,通过分析这档节目的定位与特质,为构建电视地面频道民生节目体系的路径策略提供新的思考、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1.
朱丽辉 《东南传播》2014,(11):143-144
民生新闻从人文关怀出发,以普通群众需要为着眼点,表现出电视新闻媒体强烈的受众意识、服务意识。民生新闻的报道,更加明确地代表普通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做好民生新闻报道,不仅是电视新闻媒体宣传理念的体现,更是增强电视新闻媒体竞争力、亲和力、感召力的客观需要。地方台有着天然的地域优势做好民生新闻,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入手,深入挖掘这一"富矿"资源,让电视新闻媒体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12.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因此,今年的全国两会意义重大,备受关注.在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应用助推传播方式革新的背景下,电视媒体通过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展示了转型融合进程的阶段性成果,在传播量和业界口碑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央电视台在两会期间,统筹多样态的节目与平台资源,搭建了央视两会报道全媒体新格局,内容全方位,平台全覆盖,大屏小屏互通,媒体受众互动,实现了政策落地,回应了民生关切,发挥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领作用,切实提高了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王莹 《新闻实践》2009,(10):75-75
做大做强民生新闻,是媒体赢得社会公信力的重要内容.兰江导报实践办报为民的宗旨,不断扩大民生新闻的版面,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把握好四个"度":  相似文献   

14.
广播帮忙类节目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新型节目形态。这种以帮忙为独特定位的民生新闻栏目一出现就赢得了听众和专家的认可。广播帮忙类节目坚持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以关注民生、服务大众为宗旨,凭借媒体自身力量,在节目中搭建沟通互  相似文献   

15.
陈媛媛 《东南传播》2012,(11):68-71
本文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我国主流媒体对湖北省媒介形象的呈现。发现湖北省在两报报道中文化教育优势明显,但总体关注度有待提高。具体形象表现为:文化形象——文化教育大省形象;政治形象——政治发展稳健、政府关注民生,职能部门管理水平亟待加强;经济形象——地区经济发展不够;湖北人形象——典型人物频出,但整体人文素养存在欠缺等。  相似文献   

16.
民生新闻的概念渐趋成熟,做足做深民生新闻已经成为报媒的普遍共识.作为身处基层的纸质媒体,在强化民生新闻的同时,容易出现表面化、琐碎化、同质化等倾向.《海门日报》注重民生新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丰富内涵,拓展空间,提升品质,立足"小民生",着眼"大民生",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去努力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新闻需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民生新闻的报道量日趋加大,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总结民生新闻报道,可以发现很多的共同点: 立足"重要、好看、有用" 民生新闻关注的是民生、民情和民意.社会大众对于官方有关国计民生的各项方针政策是非常关心的,但他们更喜欢通过媒体的解读,来了解与自身相关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意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进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度,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的目标和作出的承诺。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注民生,是媒体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的体现。民生报道是媒体在新时期做大做强的重要方面。聚焦民生,报道民生,增强新闻的贴近性、凝聚力,将成为新时期媒体工作的重点。3月28日,全国"关注民生·共建和谐"新闻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和地方新闻媒体的代表及一批学术界专家学者就如何做好民生新闻报道进行了交流。本刊现摘要刊发部分同志在大会上的发言,供大家学习。  相似文献   

19.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媒体传播大变革,《河南日报》强化民生新闻报道,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和实践说明,作为主流媒体的省级党报,只有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激流勇进挺进网络主战场;树立用户意识,切实关注民生贴近民生,才能赢得民心,守好主流媒体"网络主场",完成"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相似文献   

20.
眼下,"民生"是一个热词,国家领导人关注"民生",媒体也在吆喝"民生",但大多数媒体和记者不过是人云亦云而已,并没有好好地想想民生是什么,有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