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迈克尔·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世界知名新闻学研究者,现为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他的研究涉及媒介史、社会学和政治传播,关注新闻业作为一种民主制度的核心体制,其历史和当代发展;他将新闻视为一种文化产品,关注新闻生产规范(norms)、实践和叙事常规,就新闻业在民主和社会中的作用提出了众多远见卓识。他指出,新闻业注定是一个必须存在但我们又不大可能喜欢的制度(insfitntion)。  相似文献   

2.
梁玲 《新闻记者》2015,(4):28-34
通过分析新奥尔良《皮卡尤恩时报》(The Times Picayune)和西班牙《国家报》(El País)媒体剧变的新闻话语,本文从文化社会学和公共领域的视角检视新闻业的危机。文献回顾中将当前新闻业焦虑的文化视角展现出来——这些焦虑之前主要是从技术、经济的视角加以探讨的。本文的实证部分将阐明,在理解由数字化变革引发的媒体经济变革中,独立新闻业的社会意义是如何呈现和运作的。  相似文献   

3.
迈克尔·舒德森所著的《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是美国新闻史上第一部运用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新闻史的著作,将新闻史研究成功地从人文科学转向社会科学领域,他认为新闻业的发展并不是单向的,而是一个复杂的、与社会互动的过程,它既是导致社会变化的一部分原因,同时也承载了社会变化的结果。本书以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美国新闻业的发展变迁,围绕客观性这一概念的从无到有,将美国新闻业的发展置于城市和社会的发展之中,并结合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背景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理论旅行视角和文化中间人概念,从研究者的学术想象和实践入手,考察中国学界如何译介、挪用、移植媒介社会学,探究媒介社会学跨越时空的"旅行",理解传播学"中西之间"的互动。对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以及历史文献的分析发现,中国学界对欧美媒介社会学的想象呈"经典化"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经由翻译完成的"再经典化"的后果。与此相应,媒介社会学的本土实践则带有强烈的"当代性"。经由经典想象、再经典化和当代实践,媒介社会学被"驯化"为新闻社会学,为在地学术实践提供了建设性的"话语资源",为新闻学和新闻业寻求突破的空间和潜力。  相似文献   

5.
数字技术带来了新闻传播生态的整体性变革,也给新闻研究带来智识挑战。在转型过程中,以文化研究视野中新闻研究的成果为基础的数字新闻学研究催发了新闻业两大理论更新:一方面是新闻业数字化转型给文化研究视角下的新闻观念提出的革新要求,另一方面是经典文化研究理论在新闻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变与不变。尽管孕育文化研究的历史语境和媒介技术环境均已发生改变,但经过发展的文化研究理论依旧能够为数字新闻学提供有价值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资源。数字新闻学应该在现有的问题维度上纳入文化批判的视角,从而拓展其解释和介入现实的学术潜能。  相似文献   

6.
唐杰 《青年记者》2013,(20):21-22
新闻业并非处于危机之中。整个媒体行业,包括新闻记者可能存在一定危机,但是新闻业本身实际上在不断改进。上述争论是由国际纪录片制片人布瑞格辛·范德·哈克和南加州大学安那伯传播学院的迈克尔·帕克教授和曼纽尔·卡斯特教授针对最近刚刚发表的关于"网络新闻专业主义"①的一篇文章引发的。正如教授们所言,大多数灾难预言  相似文献   

7.
1988年9月13日至9月16日,由复旦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和美国东西方中心文化传播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中国城乡文化观念变革国际讨论会”在我校东宛宾馆举行。出席会议的中方代表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龚心瀚、校党委书记林克、副校长庄锡昌,新闻学院院长徐震,以及校内外社会学、文化学、传播学、新闻学方面的专家学者邓伟志教授、姜义华教授、宁树藩教授、顾晓鸣博士、高冠钢博士等二十余人。武汉大学新闻系、厦门大学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现代新闻业中,地方媒体——尤其是身处最基层的“小微”社群媒体——直发挥着联通精英思潮和基层民意的桥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地方媒体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冲击下,生存环境日益恶化.雪上加霜的是,传统社群文化逐渐式微,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罗伯特·帕特南所描述的“独自打保龄”的趋势愈演愈烈.窘迫的经济状况和衰落的社区文化迫使地方媒体大幅压缩了成本高、周期长的“公共新闻”产制的规模,同时也减少了派驻首都华盛顿的记者数量,因而出现了地方媒体既与基层社群脱节,又与国家政治中心脱节的状况,导致草根民意无法通过媒体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9.
田浩 《中国编辑》2024,(4):43-49
以介入性为特征的新闻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日渐兴起,研究者可以通过比较视角、历时视角与规范视角来考察不同社会中介入性新闻的实践模式及其文化特征。比较视角下,“群众路线”等中国特色话语有益于介入性新闻文化话语体系的搭建;历时视角下,全球新闻业在不同阶段都呈现出积极介入社会的实践要求;规范视角下,数字新闻业主张将社会问题化约为行业问题来应对由信息生态转型所引发的一系列观念冲突。研究者应当以人本主义为价值锚点,挖掘数字新闻业与用户之间的亲密关系,并积极探索“介入性”之于数字新闻学的理论潜力。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5,(23):24-29
"标出性"理论的应用延伸至文化符号学领域,能够对社会文化和艺术变革机制做出有效阐释。新闻业的历史变迁中不断出现意义范畴的对立,可以置于"标出性"理论视域中加以考察。不同类型的新闻文本分布在所谓"大报"和"小报"构成的光谱区间,分别对应于新闻业的"正项""中项"和"异项",并形成了不同的新闻观以及叙述惯例。当下新闻娱乐化倾向愈演愈烈,新闻业面临"标出项翻转"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王辉 《东南传播》2012,(6):83-84
从媒介社会学视角研究新闻客观性的生产机制,能够深刻揭示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结构对新闻业和传播理念的建构过程。媒介在整个社会中实际上处于非核心地位,而在社会中起主导地位的政治和商业力量对新闻客观性产生深刻影响。媒介的政治经济依赖性不可避免地削弱媒介的内部自主性。尽管如此,客观性仍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理想和专业准则。  相似文献   

12.
王辉 《东南传播》2012,(7):15-16
从媒介社会学视角研究新闻客观性的生产机制,能够深刻揭示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结构对新闻业和传播理念的建构过程。媒介在整个社会中实际上处于非核心地位,而在社会中起主导地位的政治和商业力量对新闻客观性产生深刻影响。媒介的政治经济依赖性不可避免地削弱媒介的内部自主性。尽管如此,客观性仍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理想和专业准则。  相似文献   

13.
邵静 《新闻爱好者》2018,(11):53-54
2018年6月,彭增军教授所著《新闻业的救赎:数字时代新闻生产的16个关键问题》一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顺利出版。该书的新书发布会也于6月底在浙江宁波成功举行,新闻业界、学界因此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通读《新闻业的救赎》一书后,笔者脑海中不断浮现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一句名言:“实现明天理想的唯一障碍是今天的疑虑。”  相似文献   

14.
张寅 《新闻记者》2023,(3):14-22
数字化的受众分析技术为传统新闻机构的新闻生产活动形塑了“点击文化”,重塑了新闻机构的运作方式,点击量成为新闻从业者的追求。研究从本土社会学的文化视角出发,审视点击量与新闻业的关系,并用新闻民族志的质化研究方法汲取经验材料。研究发现,传统新闻机构不仅通过虚构自家平台的点击量、“改造”式地解读点击量来维护其原有的面子,还获得了一种数字政绩,但从媒体数字变革的角度而言,这些方法只是“饮鸩止渴”。研究的理论增量在于,对中国本土社会运作极为重要的面子在与新型媒介技术发生碰撞时,新闻室会在面子这一本土文化的作用下处理技术与新闻业的关系,并在地化地“改造”新技术所带来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新闻学教授伦纳德.道尼和迈克尔.舒德森最近发表在《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的报告《重构美国新闻业》引发巨大反响。该报告对美国新闻业在金融危机后面临的种种新局面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重点分析了美国新闻业中本地性独立新闻报道的生存问题。该报告所展现的美国新闻业发展的新趋势对我们也具有很强的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国斌,现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安纳伯格传播学院和社会学系Grace Lee Boggs传播学和社会学讲座教授、数字文化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1993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专业(文学翻译)博士,2000年获纽约大学社会学博士;曾任教于夏威夷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  相似文献   

17.
周宪先生《视觉转向中的文化研究》一书直面中国当下不断变动、纷繁复杂的新的文化实践,采用批判文化社会学方法,将视觉文化置入到它所衍生的社会学语境中予以考察,从而形成了本书以“视觉”“空间”“文化”和“装置范式”四大转向的基本构架。作者力图以多视角对当下社会和文化思潮进行整体性和综合性研究,并尝试对当下中国各种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视野。该论著开创了在视觉文化棱镜烛照下文化研究的新格局,成为在全球化现时代极具地方性特色,同时又有着广阔跨文化视界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8.
韩晓松 《大观周刊》2012,(18):25-26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古老的图腾,是中国最神圣的动物神,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从最早的图腾到雨水神再到帝王的象征,龙这一形象在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中始终是一个吉祥、强大的象征。本文从宗教社会学和文化社会学出发,探讨了是龙这一图腾形象的形成历程以及这一信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化生态"是文化生态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文化生态学是用生态理论研究文化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而中国档案文化则隶属于档案学范畴.文化生态学是20世纪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是人类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20.
刘念 《新闻界》2024,(2):34-48
中国职业社会学要着眼“中国问题”,体现“中国特色”,开拓“中国学派”。基于融媒体时代中国新闻业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以及中西职业社会学亟待发展的建构主义视角,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来分析中国新闻职业的边界工作以及由此职业行动所建构出的新闻业边界。研究发现,新闻边界工作和新闻职业边界都存在“共生的逻辑”:新闻业的“半专业化”以及流动性的特点与新闻从业者特殊的行动机制有关,是行动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行动主要围绕着职业自主性来展开。职业自主性的概念在中国实践中得到改造和拓展,并发展成一个能动性、关系性、实践性的概念。因此,本文呼吁学界更加关注新时代中国职业发展过程中所涌现出的职业行动,探索新的经验问题和理论范式,开拓全新的中国学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