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吉尔兹为代表的阐释人类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学发展的新方向,这一理论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理论工具,也为真正建立具有中国风味和中国气派的中国体育科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在综合民间传说和史料记载的基础上,结合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对四川广元地区的凤舟文化的起源、形式的演变和价值进行考察,并以其流变为切入点,对它的现实意义进行探究.认为:广元凤舟文化是广元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年代历史久远,渊源复杂,具有"多源一体"的文化属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广元凤舟逐渐成为集观赏、娱乐和竞技为一体的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文化人类学一直立足文化视野,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为重要的研究主题,其中的"文化区域研究"理论可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化发展政策提供理想的研究范式,以此为视角,结合进化论、传播论、功能论、结构论等可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未来发展政策进行思辨性综合研究,结论认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特定的区域与社会结构下,传承了一种以促进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为基本宗旨的生态文化伦理,折射出生态化开发的政策逻辑,以此为参照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进行政策制定,必将进一步促进民族生态文化创造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化空间"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形式,又是各种文化活动所演变、寄存和展示的特定场所或某一段时间。"文化空间"对某种文化的形成和进化起到决定或可能决定作用。运用文化人类学原理分析可知,武术"文化空间"兼具地理和文化两层面意义,具有地域性、活态性、传承性、整体性和场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与旧石器时代并存、延续时间更长的还有一个“木器时代”.由于木元素巨大的价值内涵而成为民俗体育文化起源的动因.重在研究与“木元素”相关的民俗体育活动及其在民俗体育中的多元价值功能;进而以“五行观”中的“木”为基础,揭示养生文化、武术与木元素之间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阐释人类学理论的梳理,认为阐释人类学对文化意义解释的认知逻辑、地方性知识的研究视角以及深度描写的文化研究方法等主张,对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因此在我国当前民俗体育文化研究中应提倡阐释人类学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7.
用理论融通与方法叠加去阐释中国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的身体现象是舞蹈人类学重要的研究方法,更为体育人类学研究身体活动现象存在社会意义具有指引性。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田野考察,运用“体育人类学动作分析法”和“拉班动作分析法”以羌族原生态“莎朗舞”为中介进行身体现象研究,对“莎朗舞”这一文化现象存在的社会意义进行诠释、阐释和还原,以讨论“莎朗舞”影映的羌族原生文化事理。研究认为:羌族原生态“莎朗舞”不仅具有羌族原生生产方式一种记忆投射特质,还具有传承传递人类动作“力效经济”记忆定律;羌族原生态“莎朗舞”不仅具有羌族原生生存环境一种记忆再拾特质,还是挖掘羌族身体在“入身”“身体震颤”“共同情境”下“力效和谐”记忆再拾;羌族原生态“莎朗舞”不仅具有族群记忆多重特质,还具有“路径最短”“影迹合一”动作记忆特质;羌族原生态“莎朗舞”不仅具有羌族多元崇拜再释特质,还能拓宽羌族“个体空间”“自然空间”“社会空间”身心调谐“力效平衡”还原特质。以羌族原生态“莎朗舞”为中介展开“体育人类学动作分析法”与“拉班动作分析法”理论融通和方法叠加阐释“莎朗舞”存在社会意义,对体育人类学和舞蹈人类学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  相似文献   

8.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分析、阐述了文化生态学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生态的内涵和层次,对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相关影响因素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和构想,对维护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生态平衡和实现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用访谈法、调查法、文献法,分析了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发展的文化约束条件,提出了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和而不同”的发展思路.研究认为,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诞生、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大一统的国家信念、大一统的社会心理、个体现与集体现、人治与法治都将对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海西”发展中的闽台“妈祖文化体育圈”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妈祖文化是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精神纽带,具有闽台地方特色妈祖文化与体育的结合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也是闽台体育文化交流合作的新领域。建设闽台"妈祖文化体育圈"有利于推动海峡两岸民间友好往来;有利于促进闽台体育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提出:共建闽台城市体育行政部门支持"妈祖文化体育圈"常设机构;共建闽台妈祖文化特色体育竞赛与全民健身联动市场;共建海西城市滨海体育旅游休闲园区;共建闽台妈祖文化体育合作研究课题互动模式等建设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巴山舞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及其所产生的文化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巴山舞与土家民族文化认同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巴山舞所承载的土家民族民俗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它的文化凝聚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和城镇化使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日渐式微,利用新媒体来推动其传承和传播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分析长阳土家族巴山舞的媒体传播现状.认为,传统媒体的传播有时空局限,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时间主导型“文化空间”日益萎缩,地点主导型“文化空间”囿于民族聚居区;而新媒体传播效果微弱,新媒体应用于巴山舞传播的研究成果还很鲜见.从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五个方面,提出新媒体视域下巴山舞“文化空间”重构策略,为保护文化多样性、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潮汕英歌舞是一种独特的民间传统舞蹈,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扬正抑邪、吉祥平安的象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潮汕英歌舞的文化底蕴以及潮汕英歌舞的产生与发展的描述,诠释了潮汕英歌舞的历史文化和健身价值,从而对推动潮汕地区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建设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哈尼族舞蹈文化艺术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是以农耕为主的山地民族,以善耕梯田为农业生产的最大特点,哈尼族还是个以多种崇拜为信仰的民族,基于信仰而举行的各种祭祀活动,加上年节、婚丧、起屋、建寨等各种礼仪,形成许多富有特点的风俗习惯,哈尼族的各种歌舞活动,就是源于生产生活和社交往来。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法、田野调查法,充分挖掘荷塘纱龙的历史渊源、特征及自然传承谱系。立足于广东及江门的社会经济与五邑侨乡文化的大背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角度,提出了荷塘纱龙竞技化、创新表演形式和改革传承方式等开发策略。指出应该重视荷塘纱龙文化功能、经济功能、品牌效应、维系功能和媒体效应的利用。  相似文献   

16.
红水河流域壮族蚂拐舞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是壮族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从体育文化的角度看,蚂拐舞不仅具有良好的健身、娱乐和艺术审美价值,而且还具有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经济水平、推动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等多种社会功能。在揭示蚂拐舞体育文化社会功能的同时,对蚂拐舞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摘要:嘻哈文化和街舞运动都是外来品,从它们传入我国到发展至今,人们对街舞这项运动以及嘻啥文化依然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甚至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而拒绝接纳它们。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嘻哈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洞察其元素与精神意义,如艺术、音乐、刺青、个人化宣言以及集体力量凝聚等,并在此基础上挖掘体育运动中嘻哈身体的文化表现,发现嘻哈文化建构出了特殊的身体展现方式,也发展成高技术的身体运用。随后以街舞运动为例进行个案分析,从文化诠释视角探索街舞受到嘻哈文化影响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表现出的嘻哈身体内涵。研究发现:当前街舞运动与嘻哈文化融合后,嘻哈文化不仅影响了街舞的跳法和舞者的穿衣打扮,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以一种无形力量深深改变了街舞运动的核心价值,同时使得街舞嘻哈身体具有了多种内涵和象征,包括街舞嘻哈身体是一种“时尚-风格”的身体、一种“街头-创意”的身体、一种“表演-艺术”的身体、一种“阶级-权利”的身体。本研究着重于探讨街舞运动吸收嘻哈文化后丰富自身嘻哈身体文化内涵的过程,有利于推动嘻哈运动文化的本土化,引导街舞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18.
从探究河北民间舞蹈的历史文化入手,以沧州落子、井陉拉花和徐水舞狮为代表,分析河北民间舞蹈的文化意象。并在此基础上,对河北民间舞蹈自娱、观赏、健美、教育、交易、广告等社会功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资本理论借鉴并在一定程度上整合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韦伯、新韦伯主义等相关理论,它对高等教育不平等现象的分析确实入木三分,对高等教育不平等的现象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它对不同阶级高等教育"再生产"现象做了比较生动和深入的描述和刻画,在很多地方揭露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高等教育机会分布和发展的许多不平等现象和实质,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但是,它对整个高等教育发展机制和作用的论述仍然是不全面的,即它过分强调了教育的阶级性和文化资本对人们获得高等教育的作用,忽视了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并把高等教育看作是实施"符号暴力"的一个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