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海燕 《辅导员》2009,(13):72-72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思维过程起始于问题的形成和确定,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于某一具体问题的,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始于问题,纵观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可以说都是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3.
【教例】求8和12各有哪些约数?它们公有的约数是哪几个?最大的公有的约数是多少?8的约数 :1、2、4、8 ;12的约数 :1、2、3、4、6、128和12公有的约数是 :1、2、48和12最大的公有的约数是 :4。师指出 :两个数公有的约数 ,叫做这两个数的公约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 ,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揭示课题)师 :用这种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有什么缺陷?生1 :如果求两个较大合数的最大公约数会很麻烦 ,因为约数比较多 ,容易遗漏 ,而导致错误。师 :是否会有一种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简便方法呢?(生 :应该会…  相似文献   

4.
邓海波 《考试周刊》2011,(48):220-220
几年前,我就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社会现象:许多国内的学生留学国外,原来在国内只是个后进生,可到国外学习几年后,却成为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且与他们原来在国内的同龄人相比,无论是在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知识面方面,还是创新能力上都更胜一筹。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呢?  相似文献   

5.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名的故事:在剑桥大学,罗素问大哲学家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答道:“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流露  相似文献   

6.
常常在凝望中国方块字的时候兀自入神,惊叹折服其整饬而又不乏灵动的那份神形兼备的魅力。单一个问题的“问”字,就勾起人无限遐想:“门”字中间一个“口”。这不仅是发问的口,更神似人类那双无限深邃的眼眸。瞳孔虽小,却可容天地;而翕动的薄薄两片嘴唇,更吞吐了几千年的宇宙。从此一扇扇大门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学认为,实施语文的主体性教学,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质疑,他们已经习惯了只学不问,但这并不代表他已经理解了老师所教的内容。卢梭指出:“如果老是由你去指点他,老是由你去告诉他,结果你用这个方法的确会使他变成一个傻子的。如果你用你的头脑去指挥他的手,那么他自己的头脑就会变得没有用处!”事实上,一个成功的老师更应该激发起学生质疑的兴趣、勇气、信心和能力。让他们敢于对老师质疑,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会学习,体验创造的魅力!一、启发学生发现问…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创新教育始于质疑。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不敢放手,学生不敢提问,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限制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提倡质疑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改变传统观念,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师道尊严的观念在不少教师中仍然根深蒂固,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处于“尊”的地位,学生处于“从”的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新精神受到抑制。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具体习题本身的解答,而忽视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换言之,只教“答”,不教“问”,忽视了“…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情感的书面语言形式,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因此,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空间,无疑是指导学生习作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人云亦云成了学生的通病:写人,则千人一面;状物,则万物一色;叙事说理,则拾人牙慧,创新成了空口号。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生活经验匮乏、知识面狭窄导致思维受到局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教育价值取向的一种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而要真正实现创新教育,必然要实现教育的创新,也就是让教师丢掉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告别那种"轻车熟路",积极的扬弃与创新。否则,学生们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见,创新教育始于教育的创新。而如何才能做到教育的创新呢?我的看法是:  相似文献   

11.
朱光潜先生在《艺术杂谈》中说过,“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一半根据对语言文字的认识,一半也要靠虚心模仿前人的范作。”这里的“范作”,指的是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榜样示范作用,能培养起学生写作情感的一种精神实体。作文,主要是指“学生练习写文章或叫做学生练习写的文章”。这种以“范作”为基础的模仿教学,能简约、便捷地获得写作理法,缩短学生探索直接经验的时间。作文教学中的模仿其实是为了更好的创造,“师其神,不师其貌”。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一首诗叫《每事问》:“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去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拙。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但传统教学几乎不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因此学生没有问问题的习惯,不爱问问题。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从来不想去发现问  相似文献   

13.
顾丽丽 《小学语文》2009,(1):128-128
《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第8—9期刊发浙江师范大学潘涌教授的《教案创新:解放教学创造力》一文。文章指出,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教案创新对有效实施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教案创新要实现从内容到呈现形式的全面变革。首先教案内容要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就教学内容而言,教案要着力凸显教师个人的思想魅力,使课本中的原初文本转换成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文本;  相似文献   

14.
谷向龙 《考试周刊》2013,(98):112-112
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根据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实际状况,谈谈语法教学的创新——使用语块教学,让语块教学为语法有效课堂教学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褚冬梅 《语文天地》2014,(33):67-68
当我们给学生布置作文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异口同声地发出这样的声音:“啊!又写作文啦!”每次看到学生那为难的眼神,我的心情总是很沉重。我们都知道,写好作文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语文能力培养最重要的两大板块就是阅读能力培养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如此惧怕写作文,又怎能写出好的作文呢?所以,帮助学生克服写作方面的畏难情绪,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  相似文献   

16.
<正> 某杂志上有这样一则消息:有人出了一个给全世界学生回答的考题一“谈谈你对非洲粮食问题的看法”。结果是:美国的学生不知道何谓“非洲”;非洲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粮食”;中国的学生不懂什么叫“看法”。这则带有讽刺意味的幽默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弊端,那就是满堂灌,题海战术,从教材到教材,学生根本没有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更没有提出自己看法的机会。课堂教学应倡导“始于问题,终于问  相似文献   

17.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剑桥大学,罗素问大哲学家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答道:“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听课时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  相似文献   

18.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剑桥大学,罗素问哲学家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答道:“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听我的课时,总是  相似文献   

19.
顾洁 《考试周刊》2014,(27):183-184
正著名心理学家李德指出:"播下良好行为,就能取得良好的习惯;播下良好习惯,就能拥有良好的性格;播下良好性格,就能拥有良好的命运。"研究和实践证明,三至七岁的幼儿是智力发展最活跃的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品格品德、知识往往影响终身。古今中外那些有真知灼见的父母,都抓住这个时机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一、现在幼儿德育教育存在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始于服务     
于建新,新乡市职业教育局局长。这位1962年出生的东北汉子,是个老职教——1984年从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就一直从事职业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先后担任过教师、团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