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续上期)5空间符号或称空间距离符号,指电视画面中出现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或人物与景物、事物之间的距离,可显示人际关系的疏密,可显示人物与景物、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主次关系或烘托陪衬关系。6图表符号有的历史事实无法再现,有的经济数字统计与比例关系很难...  相似文献   

2.
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骏德PRESSCIRCLES’98·2△声屏世界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骏德传播符号是指能被感知并揭示意义的现象形式,即能还原成“意思”的传播要素。人类传播信息,...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非语言符号在新闻传播中的出镜率其实与语言符号相比并不逊色,但在新闻传播界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新闻传播尤其是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的非语言符号使得某些通过语言表达显得力不从心的信息可以利用非语言符号进行补充,使语言符号变得更加丰富充实,与语言符号一起完成新闻事件和新闻信息的高效率传播,笔者就其特点以及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加以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与报纸、广播媒介相比,电视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优势表现在:电视传播几乎凭借了语言和非语言的所有符号形式。人类视知各种符号(语言的与非语言的),是编码式的信息输入,各自有其“存储库”。因此,当不同的符号形式相结合指向同一认知对象时,可使信息传播由“线性”方式变为“矩阵”方式,形成“视、听、读”三位一体的同向多维感知通道,瞬间对大脑相关神经中枢冲击,从而降低大脑接受信息时的“费力程度”(指受众接受信息付出时间、精力的大小),并加深对信息的“记忆痕迹”。例如,一条有关飞机失事的新闻,单纯只用口播,…  相似文献   

5.
张育仁 《新闻界》2005,(5):83-84
电视新闻写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必须了解其写作的基本特点。一般来说,对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特点的了解,又必须首先从了解电视新闻传播的基本符号体系开始入手.索绪尔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致认为,没有符号的帮助,我们就不能用明确的、固定的方式把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区别开来.任意的一个概念就像一团迷雾,这儿什么事情也不能用固定的方式来区分;这儿不存在预先确定的思想,在符号出现前什么也不能形成”因此,他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即:能指+所指=符号.那么,什么是能指呢?他说,就是指称一个实在的客体,在电视节目中,就是指声音、图像和文字等;什么是所指呢?他说,就是指称这一实在的客体所含纳的理念、意念或者概念。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传播学符号理论与影视蒙太奇理论,阐述"处理好电视节目的声画关系是传播符号优化组合的关键"的道理,进而提出对电视节目传播符号进行全方位的蒙太奇组合。笔者实践证明,将电视节目传播符号进行蒙太奇组合,能创优出艺术精品,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背景资料:1928年9月,美国开始电视试验,1980年6月,世界上第一个全天24小时播出新闻的有线电视新闻网(简称CNN)开办,其间经历了52年;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正式播出,1997年11月BBC开办了24小时电视新闻频道,其间经历了61年;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事业同龄,始于1958年5月1日,2003年5月1日开播24小时以直播为主的电视新闻频道,其间经历了45年。全球传播时代:新闻频道诞生的环境自2003年5月1日凌晨6点钟开始,筹备已久的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正式开播。新闻频道的开播使中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拥有24小时连续播出新闻节目的国家之一。中…  相似文献   

8.
葛杨曦 《新闻传播》2009,(10):74-74
本文从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的变革谈起,着重从传播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新闻传播的新理念以及新方法.如频道多样化、专门化,传播网络化,服务交互化,以及新闻直播化.报道多样化等.并对新闻传播在未来大众生活中的定位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刘承武 《视听界》2014,(5):111-112
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发展迅猛,使得传统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优势和地位受到极大冲击。面对生存危机,电视新闻人应冷静思考,认真分析研判形势,找准应对策略和方法,巩固和捍卫电视新闻在传播主流价值和向公众传递信息主渠道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米红  戴俊杰 《视听界》2006,(5):89-90
一、人性化传播的时代需要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中,媒体更多地考虑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人们面对的信息越来越多,不管是需要的,还是无用的,每天充斥着生活。但是媒体却往往忽略了观众的需求。高节奏的生活方式,大信息量的传播内容,日益频繁的新旧媒体交替,造成人们的精神不稳定,他们失去了筛选信息的主动权,被动、机械地接受信息。要把观众重新拉到电视机前,就要确认他们在传播中的主体地位。传播的主体应该是人,以人为主,但是现在却是以信息为主,忽略了受众的需求。传媒失去了本应承载的人文精神,沦落为自己的奴隶,只是一味地为了传播…  相似文献   

11.
李媛  孙辉  彭静 《新闻前哨》2007,(7):123-123
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声音通道在信息传播中具有很强的独立性。突出的声觉传播效果为电视新闻传播赢得了优势,也有助于受众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时代,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而是人的注意力。借助于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所有物品的生产都可以不断翻番,但惟有人的注意力是不可以生产的,它是一种不可再生和复制的准天然资源。因此,当注意力经济的概念引入到中国后,旋即成为了互联网和大众传播媒体研究的新宠,各种媒体都希望能在“注意力经济”的竞争中拔得头筹。 一方面,媒体依靠科技不断地抢夺“眼球”,企求吸引更多受众的“注意”;但另一方面,由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信息资源的共享产生了物质技术的基础和可能,那种靠单纯片面地追求狭义上的独家新闻制胜的做法似乎不再有效。电视媒介,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尽管在播报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13.
电既是声画媒介,电视新闻工作者采集素材,编辑画面,打上字幕,最后输出新闻作品.电视新闻语言是指构成电视新闻的画面、声音、灯光和色彩等.  相似文献   

14.
15.
16.
现代传播研究成果表明,大众媒介一方面可以向受众传递大量信息,但另一方面,也会由于媒体对信息的主观取舍及有意识地强化或弱化,而影响、甚至改变受众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正是缘于这种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使电视新闻传播在成  相似文献   

17.
何琰 《新闻前哨》2012,(3):92-92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知识观念日渐更新。近几年来,人们对于新闻媒体的重视程度明显加深。大众开始习惯于将新闻媒体资源看做一种市场产业资源,对于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关注也有所增强。因此,如何提高媒体内容的传播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电视观众是一个在民族、年龄、化程度、职业、爱好乃至收视习惯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复杂群体,他们对电视新闻可能有着千差万别的评判标准,但有一点是所有的电视观众都会认可的,就是电视新闻中蕴含的美感,因为“人的本性使他能够有审美的趣味和概念”(普列汉诺夫语)。这正是本着重要谈的提高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审美意识,从而增强电视新闻的审美价值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刘彬 《新闻窗》2014,(2):40-40
由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电视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电视新闻界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建立电视新闻自身的编辑学体系。目前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传播手段作出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播媒介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作出分析判断或述评的一种电视报道形式。 电视新闻评论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电视新闻配发的编前、编后语以及节目主持人、记者的即兴点评,主要以口播形式出现。这类形式大量存在于《新闻联播》及各类电视新闻节目之中;另一类是电视专题评论,也称电视评论片,将活动图像、同期声、背景资料、字幕与夹叙夹议的评论报道词有机组合在一起,成为“形象化的政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