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孩子     
讲一个15年前的故事。“妈妈,我今天认了一个干妈妈!就是我们的张老师!”儿子一出学校门口就冲他母亲高兴地嚷。“你说什么呀?你那么淘气?她怎么会认你做干孩子?”母亲说。“认了!她确实认了我了!刚才我们在做作业,张老师表扬李红贤时这样说:‘我只有一个儿子,若有一个像李红贤这么聪明可爱的女儿,该多好啊!’于是班长周侨说:‘老师你这么喜欢她,不如认她为干女儿?’我们都笑了。老师又说:‘可是,我觉得你们每个人都很可爱,我要是认了56个干孩子,哪有那么多钱养啊?’我们笑得更厉害了。这时候黄华说:‘老师,你连黄国恒也要认吗?他成绩那么差…  相似文献   

2.
《广东第二课堂》2013,(11):42-43
对硬邦邦的数字没有感觉?觉得数学冷冰冰的,不好玩?厌恶数学的同学们,你们太不懂数学了!其实啊,数学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十分好玩呢。不相信?看看“好方法胜过好老师”系列丛书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3.
王金战 《家长》2009,(7):29-30
我的孩子挺聪明的,别人不会做的题,他都会做。老师们都反映说这孩子学什么都特别快,可就是整天漫不经心、毫不在意,不能踏踏实实学习。  相似文献   

4.
一段时间以来,心里总被同事说的一件事撼动着。事情是这样的:某生因家庭作业总完不成,老师就去家访。学生的妈妈、奶奶接待了她。话问,家长说了这样一件事:冬日寒冷,屋内升着炉火。儿子不知从何处找来一把刀,架在炉火上烧。家长见了,问了一句做什么,却招来一句令她们想起来就寒心的话。儿子扭过头,对着两位家长恶狠狠地说:“再问?再问就杀了你们!”十岁的孩子何以说出如此血腥的话语?  相似文献   

5.
李建宗 《家长》2008,(10):29-30
作为一名教育咨询师,经常有一些家长向我咨询:"我的孩子很聪明,老师、亲友都经常夸他,可是他的成绩却总不理想,那股子聪明劲儿到了学习上就使不出来了。我们一直都觉得是孩子不够用功的原因,可是即便每天钉  相似文献   

6.
老师打来电话,说儿子班上转来一名新同学,因为腿脚不灵便,包括儿子在内的一帮男孩子,经常跟在这名新同学后面学她走路。老师发现后,讲了很多道理都不奏效,他们还是聚在一起取笑新同学。无奈之下,老师只好请家长与学校配合,一起来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7.
老师我该怎么办? 2007年3月1日星期四 阴 假期里走亲qi(戚),大人们的话题总是离不开我们小孩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儿子上小学了.儿子上的是全市最好、最漂亮的小学,班额不过四十余人,教师据说都是从各地选优招聘来的.我们很高兴,心想儿子有福了.开学前,儿子也异常兴奋,见人就说:“我要上小学了!我们学校是最棒的!”可是,不到一个月,儿子就彻底蔫了,天天嚷着“我不去那所学校!我不喜欢那儿的老师!”  相似文献   

9.
我们很多人都是在父母的批评声中长大的。记得小时候妈妈最常说的就是:“你看看谁谁谁家的孩子!”“你怎么又……我都说过多少次啦!”等等,这样的批评声不绝于耳。然而当我在美国教书后,我接触到各式各样的父母,让我印象很深的一点是:美国家长和华人家长在听到老师的批评时,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曾读过一则笑话:有一位幼儿园老师教小朋友唱《盼郎归》这首歌曲,结果孩子们误以为“狼要来了”,以致于不敢上幼儿园,弄得家长啼笑皆非。也许这个故事有点离奇,但它的确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幼儿唱歌教学中选择歌曲的重要性。关于音乐对人的教育意义自古有之。孔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主张早已路人皆知。优秀的歌曲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催人奋进;低俗的歌曲会使人精神颓废,意志消沉。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的德育、美育和智育功能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也逐渐走向规范化、合理化。幼儿园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2010,(3):15-15
青岛一家长来信问:儿子成绩不错,就是脾气不好。在学校里,只要老师稍微说他几句,他就跟老师怄气,同学们无意中碰到他了,他也要发火。在家里,更是稍不顺他的心他就撅嘴生气,有时候还会坐在地板上哭闹不停,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怎么样才能让他改改这种脾气呢?  相似文献   

12.
“我们家孩子,家里亲戚、朋友都夸他乖巧懂事,在学校怎么这个样子,这不可能。…‘我请你到学校来谈谈你孩子的情况,难道还说谎不成?你这做家长的怎么这样说话?”一天下午,某学校一办公室传来这样的争吵声。可以想象,这种情形老师和家长的交流是没法进行下去了。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1月12日晚,江苏城市电视频道播放了一个新闻短片:一个男孩由于考试没考好,怕父母责罚,不敢回家,最后是被民警“押”回家的。这是多么可悲的一幕!的确,对于那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考试,家长、老师、社会的关注点往往是考试的成绩,而对孩子考后的心理却关注甚微。他们只知道在孩子考好时,或表扬几旬,或给点钱,或送点礼物等;如果考不好,孩子们面临的常常是打骂、训斥。他们往往不考虑此时的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宣武教育》2005,(12):24-24
观点一:多方沟通及时了解 家长应做到多方沟通。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学习成绩变化引起的行为变化;多与孩子的同学沟通,了解孩子处理同学关系时遇到的问题;多与孩子本人沟通,了解孩子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困惑。  相似文献   

15.
程言峰 《师道》2007,(5):4-4
孩子的心,是玻璃的。一旦破碎,不管你想尽怎样的办法去复原它,那破裂的伤痕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事情已经过去多年了,可是每每想起,心中总是泛起阵阵隐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笔曾受广东顺德市机关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邀请,以心理咨询专家身份,与千名家长和教师交谈孩子的心理保育与教育问题,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17.
早晨7点半的时候,妈妈照例送丁丁去学校。一路上,丁丁闷声不语的样子,一句话都不说。妈妈感到奇怪了,就问儿子:“丁丁,平时你每天都唧唧喳喳说个没完,今天这是怎么了,这么安静呀?”丁丁看了妈妈一眼,还是不吭声。妈妈知道儿子生气了,可是却不知道儿子为什么生气。她回忆了一下。觉得自己没有批评儿子。儿子也没有做错事情,丁丁和他爸爸也没发生冲突,这是怎么回事呀?晚上丁丁放学回到家仍然话不多,没精打采的。妈妈莫名其妙,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过了三四天。妈妈收到丁丁语文老师送来的作文后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语文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  相似文献   

18.
孔秀娟 《山东教育》2010,(11):19-19
提起我们班的学习委员泽汛,那可是学校的小名人,他活跃的思维、快速的反应常常成为师生瞩目的焦点。不仅如此.生活中的他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到办公室找资料,他一定既快又准地拿回来;班里缺什么学习用品,他自己就可以找后勤老师解决。每次谈到他,别的老师总是羡慕不已。这时候.我总是略带遗憾地说:“他聪明归聪明.就是有点好动,上课从来坐不端正。扰乱课堂纪律。”“那有什么呀?小孩子调皮很正常.他这么聪明,学会了当然没事干。”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学参考》2004,(5):24-24
浙江省一项调查发现:在一所中学内,喜欢看恐怖故事的人占43%,喜欢卡通书的有45%;而这两类读物几乎占学生课外阅读量的70%——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不想长大,”15岁的林凯说:“我就喜欢幼稚、喜欢不动脑筋。”  相似文献   

20.
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基本条件之一,缺乏这个条件,孩子的精神、心理、个性、性格就不能健康发展。为此,我们请重庆师范学院教授、重庆市家教学会副会长、荣获国家教育部全国妇联颁发的“全国家庭教育优秀园丁奖”的赵石屏老师,来给家长朋友们谈谈关于“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方面的问题,希望对您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