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队伍建设     
记者心中要有全局 全局,就是党的总方针、总路线、总政策,就是国家的总形势,总任务、总目标,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崇高理想。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要使自己的工作有益于党的事业,有益于国家的进步,有益于人民的幸福,那就一定要胸怀全局,做到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 全局,就是方向。一篇消息,一幅图片,一则言论,都要传递一个信息,诉说一个道理,都要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积极的,就是消极的。这就是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要做到导向正确,关键是记者心中要有全局。有了全局意识,记者就能自觉地为自己的作品定向。  相似文献   

2.
记者心中要有全局光明日报总编辑徐光春说:全局,就是党的总方针、总路线、总政策,就是国家的总形势,总任务、总目标,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崇高理想。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要使自己的工作有益于党的事业,有益于国家的进步,有益于人民的幸福,那就一定要胸怀全局,做到在大局下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青年记者座谈会上,有的同志发表这样一种看法:记者要增强宏观意识,就得到全国跑跑,多看一些地方。按地区或行业采访,受分工范围所限,不利于树立宏观意识。这种看法对不对呢?我觉得,有是处,也有偏颇。先要弄清楚什么叫宏观意识?宏观者,全局之谓也。宏观意识,即全局观念。记者的宏观意识,就是记者把握大局的能力,洞察事物的能力,科学预见的能力,体现在采访写作上,就是: 其一,能够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判断哪些应  相似文献   

4.
新闻改革,最基本的就是要抓两件事:一是把握大局,另一个是调查研究。把这两件事情搞好了,我们的新闻就会大大提高一步。过去一讲新闻改革,就是写作技巧上的改革。但最根本的还不是写作上、采访上、编排上的问题,而是内容问题。作为一个记者也好,作为一个编辑也好,全地区、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形势,你心中都得有个了解,要掌握这个大局。要了解中央在考虑什么问题,人民群众在关心什么问题,当前的工作中间,人们的思想中间存在什么问题,有些什么趋向,要求解决什么,存在什么呼声,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心里要有个蓝图。没有这个蓝图,那就是瞎子。  相似文献   

5.
作为人民日报记者,我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特别是在记者站,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日报的声誉。驻站多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虽偏居一隅,仍要胸有全局,同时更要有“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勤勉自励精神。先说胸有全局,这是党中央机关报性质所决定的。《人民日报》是党的重要舆论工具,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鼓舞群众之重任,人民日报记者就应该胸有全局,应该时时处处从全局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捕捉新闻,去指导工作。胸中有全局,才能知道哪些新闻该上,哪些新闻不该上;胸中有全局,才能掂量出用什么样的角度去把新闻写得更有分量,才…  相似文献   

6.
穆青认为.“记者必须是政治家”,“必须大局在怀990“记者写每一条新闻都要考虑:这条新闻会有什么影响,会有什么效果,对党的事业有利还是不利。”[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江泽民同志近来一再提醒党的领导干部要讲政治。宣传思想工作关系全局,政治性、政策性很强,讲政治更为重要。政治方向决定宣传导向,宣传导向体现政治方向。所谓讲政治,就是要做到坚定、清醒、敏锐、鉴别,即坚持原则,头脑清醒,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在事关政治方向、事关根本  相似文献   

8.
能不能写出大家公认的好新闻,能不能写出新闻精品,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但在采访活动中有没有宏观把握意识,是决定其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位资深的新闻工作者曾这样比喻说:“人民日报社记者要想总理想的事情,当然不是做总理做的事情。”想总理想的事,就是想全局的事,想党的中心工作、战略目标;就是关注国家改革走势、历史进程,然后再对照本地区在大局中所处的位置。这样,在新闻采写活动中就不至于把只在小小的局部有一定代表性,而在全局中并没什么意义的事;把在小小局部代表  相似文献   

9.
吴运星 《声屏世界》2008,(11):42-42
全局高度选择角度,体现时代脉搏的特征。所谓全局高度,也就是宏观高度和大局意识。著名记者艾丰有一句名言:“当记者要想总理想的事。”总理心中装的是国家大事,全国的形势、情况、问题、动向以及经验。如果一个记者能够以总理所想的这些作为社会大背景,具有宏观与全局的眼光,那么他在选择、掂量某一件具体的新闻事实时,就会找到把握脉搏的最佳角度。  相似文献   

10.
首届西藏自治区“十佳”新闻工作者评选活动降下了帷幕,我有幸名列其中。组委会要我写几句话。 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风靡了大半个中国,人们最喜欢的是它的主题歌:“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咱老百姓……” 我记起新闻界一位老前辈曾经对我说:“记者心中也要有杆秤。” 记者心中有杆秤。那秤砣,还是老百姓。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的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在记者心中的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近日,宝鸡日报社以连续10年被评为宝鸡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为契机,召开研讨会再找差距,总编辑卢愚就改进新闻舆论监督提出四句话“八个字”的要求──一、“选准”。就是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反面事件予以批评“曝光”。凡公开批评的事件,“曝光”后要不影响社会大局的稳定。因此,写批评稿,琐屑小事不要抓,私人纠纷不要抓,与记者本人有关的事更不许写。二、“查实”。就是要认真查实被批评事件的真相。为此,要做到四点:一是记者必须深入到事件现场采访,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二要听取被批评事件涉及双方人员的…  相似文献   

12.
刘枫人到中年,依然大方、活泼,充满青春的活力。她心中燃烧着一团火,走到哪里就把热忱和激情带到哪里。她大半生中只干了一件事,就是做记者——做一名忠于党和人民的新闻记者。为了党的新闻事业,她愿像一捆麦子进裂成面粉那样,粉身碎骨,无怨无悔。这就是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与“宣传”的关系上,有些事有宣传价值,却不一定有新闻价值;有些事有新闻价值,却不一定有宣传价值。而我们要写的,是那些既有宣传价值、又有新闻价值的事。这一点说起来简单,要做到恰如其分,也不难,难的是时时要有清醒的头脑,头脑清醒的“出处”就是“讲政治”。我对“讲政治”的理解,首先就是“讲大局”。  相似文献   

14.
我刚参加新闻工作时,认为当记者只要会写消息就行。有些老编辑曾要我练习写评论,并说不会写评论,就不能当一名称职的记者。可是我总认为,写评论是报社领导的事,不写评论照样能做记者。所以在六七年的记者活动中,一篇评论都没有写过,直到1956年  相似文献   

15.
怎样抓特点?     
一、看清形势抓特点。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宣传中心,记者在报道中抓特点就要围绕这个中心进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要摸准“火候”。同时要看清形势,也就是站在全局高度看形势,记者胸中有了全局,才能恰当的估量每个具体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和意义,才知道什么是该抓的、有特点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一、新闻与宣传的交汇 在"新闻"与"宣传"的关系上,有些事有宣传价值,却不一定有新闻价值;有些事有新闻价值,却不一定有宣传价值。而我们要写的,是那些既有宣传价值、又有新闻价值的事。这一点说起来简单,要做到恰如其分,也不难,难的是时时要有清醒的头脑,头脑清醒的"出处"就是"讲政治"。我对"讲政治"的理解,首先就是"讲大局"。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记者,尤其是党报记者,政治敏感、讲大局是个基本功。一个不敏感的人不配当记者,一个缺乏政治敏锐性、心中没有大局的人也成不了党报记者,更成不了党中央机关报的记者。实事求是地讲,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这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有锐利的目光、敏锐的思想,加上比较麻利的手脚。近年来,人民日报福建记者站也正按照这个要求努力去做。翻看一下记者站的剪报,近段时间福建确实也刊发了不少稿子,见报率也有70—80%,有点分量的也能挑几篇。特别是几件大事都抓住了。譬如党的十六大召开期间的配合报道、十六大精神的贯彻报道、“两个务必”…  相似文献   

18.
把新闻写得简洁明了,生动活泼,是每一位记者梦寐以求的事.要做到短小活泼,有很多因素,但不写套话,能用三个字说清楚的就不用五个字,这是起码的要求.这里就“进行”及相关结构作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刊林漫步     
郭梅尼谈人物通讯的采写怎样使人物通讯更有可读性呢? 郭梅尼说:“人物通讯写作要讲究细节、意境、语言、人物性格刻画等等,都对,但这仅仅是可读性的一方面,也就是仅仅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可读性应包括‘写什么’和‘怎么写’,并且首先是‘写什么’,仅仅看成‘怎么写’是不够全面的。如果你写的内容读者不关心,文采再好也没人看。如果你抓住了时代的‘兴奋点’,时代就会对你的报道产生强烈的反响,就有了可读性。我采写人物,首先考虑这个人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我感到,无论作为一个记者,还是通讯员,都要有一双时代的慧眼,心中要有一杆时代的秤。要把你所  相似文献   

20.
凌晨 《中国广播》2006,(11):28-29
一十多年的工作实践让我对“记者”这两个字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我把她归纳为四句话: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宣传传播者,新闻的发现报道者,人民群众心愿呼声的反映传递者,历史事件的忠实记录者。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这是记者的天职,也是对记者政治素养的根本要求。具体讲就是要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准确、有效、及时地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传播,让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要做到这一点,记者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要有宏观意识,大局观念,即使像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