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汉生 《双语学习》2007,(10M):189-190
吴宓先生生前在清华大学讲授选修课《文学与人生》时,提出“万物品级图”(The Graded Being of U-niverse)是一个关于宇宙万物关系的系统理论图。按照“万物品级图”的理论,从自然到神的过程,是一个从无穷多到单一的演变过程。“万物品级图”体现了一个从下到上,由具体到抽象的变化过程。它不仅说明人居于宇宙的“中心”位置,而且从宇宙最低层的矿物到宇宙顶层的神的过程,也是一个形体界逐渐减少灵魂界逐渐到无穷大的过程,本文对这个理论从五方面做了解读尝试。  相似文献   

2.
<正>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金句“万物皆数”,举世皆知。除却神秘主义的外衣,这句关于数的抽象概括,历经时间检验,成为经典。感悟经典背后的思想力量,体会“数”与万物的息息相关,体悟数学是语言、是工具、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慢慢形成观察现实世界的数学眼光,理应成为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核心内容。这种领会与感悟也会成为学生喜欢数学、浸润其中、乐学数学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3.
春风吹过,万物复苏,在家安然度过一冬的妈妈宝宝是不是也在蠢蠢欲动?但你在为自己这个开心的念头激动、兴奋之余,千万别忘了花一些时间做好各种出行准备。因为你不再是一个人旅行,要知道小宝贝同行,麻烦事 可多着呢!  相似文献   

4.
人赋予万物以意义,万物从不同的角度被人们所体验,与此同时,人类又以体验为基础,不断地对万物加以理解和改造。社会科学提供的知识形式被梳理成条条框框而变得死板,将人类生活的生动意义反而遮盖了起来。化学知识有其特殊性,无形的概念、理论、计算,有形的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怎么样去体现其生动意义呢?怎么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改变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法,做到真正的面向学生的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5.
谈心     
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王桃花 《现代语文》2010,(1):115-116
时间主题是哲学家与文学家们讨论的一个永恒话题,也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作为一个忠实的基督教徒,奥古斯丁认为世间万物皆由上帝所创造,时间也不例外。他提出了“过去的现在、现在的现在和将来的现在”这一著名的三重现在时间模式,主张从人的存在即心理时间的角度来看待和把握时间,对后来的康德、海德格尔、柏格森等哲学家的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7.
兮若流年     
时间飞逝,万物在时间中发生变化……风起,掀起时间旋涡的一角。跳动的文字似音符般在风中喃喃自语,它们在歌唱,在跳舞,向你我讲述了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女孩的故事……曾经有一个女孩,她一直与奶奶相依为命。她与表妹、小伙伴们在小  相似文献   

8.
万物皆有灵性,或许这句话在物联网时代将更为直观。以互联网为基础,物联网将实现用户端的扩展与延伸。从人机对话到物物相联。我们可以充满喜悦地期待,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上,人类能够实现与任何所见之物的信息交换和自由沟通。再套用那句广告语:“你与自然之间,将只是一个芯片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嵇珺 《家庭教育》2007,(3X):24-24
三月,万物复苏,早春的阳光沐浴着大地.家长们也都计划着带孩子外出旅游了。出游虽然愉快.可等公交车的过程却让许多父母和孩子都觉得难熬。其实,只要父母做个有心人.等车的这段时间也不失为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时机呢![编按]  相似文献   

10.
于坚被认为是“一个真正拥有生态意识的诗人”。重读《于坚的诗》,可以从“自然之魅,世间万物以神性的方式呈现”、“诗意栖居,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敬畏生命,对妄大自私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消解”、“价值失衡,对人类技术理性的讨伐”四个方面再次对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生态立场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马新朝 《良师》2010,(2):42-42
一个日子的到来,一个日子的结束,人,习以为常,麻木着,看不到它的真实意义,对早晨东方辉煌的庆典和日暮时万物的谦卑视而不见。人由于自大而漠视时间,随意处置它们。  相似文献   

12.
秋天的天空     
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间就到了秋分。 清晨,我站在窗前,眺望秋天的自然景色。向东面看去,只见东方的天空露出鱼肚白,周围的云先由黑色变成紫灰色,又慢慢地变浅了,红霞越来越艳丽,万物也渐渐地被红色的云霞所笼罩,像是穿上一套崭新的衣服,啊!真是一个美妙的世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从《一个人的战争》到《万物花开》,我们可以看到林白的创作由强烈的女性意识向整个人类与自然界整体生命意识的回归,这无疑是对女性写作一种精神和实践上的超越。同时,这种超越是以林白对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女性生命写作立场的坚守为前提的,因此《万物花开》与林白以前的小说相比较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论老子之道的生命美学意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老子之道是指宇宙本体,包含广阔无边,永恒无穷的宇宙时空和它化生万物的无穷的生命力两方面的意义。从生命美学来说,它具有如下两方面意蕴;一是道赋予万物生命个性和成就了万物与世界之美,可见它是万物与美的本原;二是道的法则是“无为而无不为”:它化生,衣养万物并没有目的,但又成就了万物和世界之美,达到了目的,其中正包含了对美的重要规律-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理解,老子的上述认识源于我国远古先民对生命运动和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相似文献   

15.
木也 《父母必读》2023,(10):52-57
<正>每一个孩子,因为最接近本真的状态,离大自然这个源头更近,与自然本来就没有任何隔阂。大自然的诗歌里展示、书写的万物,孩子自然而然地就可以跟它们亲近。大自然是开启孩子与万物对话的一把钥匙,如同新晨的露珠,滋润着孩子刚醒来的眼睛,又如同夜晚的月光,披在每一个做梦的孩子身上,让他们继续飞翔。  相似文献   

16.
夏3月,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6个节气。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万物竞长,日新月异。阳极阴生,万物成实。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夏3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人在气交之中,故亦应之。所以,夏季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相似文献   

17.
《庄子》文本中表现出了一种对万物转化、变形主题的出奇热情,这种对变形的信仰源于一种非实体化的万物一体的宇宙观。这种万物一体的观念直接影响到中国文学作品的结构方式以转喻而不是隐喻为主。也就是说中国艺术作品对一个对象的描写总不是孤立的,而是将之放入万物相互关联的网络中去。  相似文献   

18.
在北美印第安神话中,自然界的万物都蕴含着神灵,都有非凡的神力,人与自然万物共存共生,相通相融。在万物共存的平衡系统中,人是有决定力量的主角,但人却始终不敢恣意妄为,因为人对自然有感恩之情、尊敬之意和畏惧之心。在这三者的基础上,人与自然万物最终相互理解,相亲相爱,真正融为一体,人与自然也真正达到了和谐。  相似文献   

19.
像地球上的万物一样,恒星也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袁晓松的散文重在抒写情感,她把对往事的情怀,对自然万物的深情以及个人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遵循着一个感觉——思考——领悟的轨迹表达了出来。情感平和超自,真挚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