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室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怎样验证氢气已充满了容器,一直缺少简单的方法.下面介绍一种简易的方法.先用儿童玩具用的未充气的乳胶气球,充入氢气,制成一个小氢气球,其大小应小于容器(集气瓶、纸筒或塑料筒等)口,再将容器口朝下,放入小氢气球.小氢气球立即上升,靠在容器的底部,接着向容器内通入氢气.随着氢气的不断通入,小氢气球逐渐下落.当看到小氢气球与桌面或实验台面接触时,表明氢气将要充满容器,稍停片刻,容器内就充满了氢气.如果容器口是离开桌面或实验台面的,当小氢气球的上端与容器口面相齐平或小氢气球…  相似文献   

2.
阿米巴用一分为二的裂变方式进行繁殖,每三分钟裂变一次.假设一个阿米巴放在一个盛有营养液的容器中,恰好一个小时之后容器内充满了阿米巴.那么在开始时将两个阿米巴放入容器中,经过多少时间能将容器同样地充满?  相似文献   

3.
1.假想研究对象 例1 如图1所示:一密闭容器内盛满水,容器顶部有一气泡,若容器沿水平面向右匀加速动,则开始时气泡相对容器将向什么方向运动?  相似文献   

4.
1.将一重为10牛的木块放入某容器中水未溢出,则容器底所受压力将增加( )  相似文献   

5.
数学应用题的巧思妙解,就象一件精美艺术品一样,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现举几例,探讨其巧思妙解,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启迪。 例1.阿米巴(一种单细胞动物)用一分为二的方式繁殖,每三分钟分裂一次。假设一个阿米巴放在一个盛有营养液的容器中,恰好一个小时之后容器内充满了阿米巴,那么,在开始时将两个阿米巴放入容器中,经过多长时间能将容器同样充满?  相似文献   

6.
虹吸现象     
在图1的装置中,液体能够从液面高的容器A通过导管不断流到液面低的容器B,这种现象叫做虹吸现象,液体流经的那根管子叫做虹吸管.使用时,首先将液体吸过管子的最高点F,再继续向下吸,当B容器的液面低干A容器的液面时,它便自动持续不断地将液体从A容器中吸到B容器里.虹吸现象怎么产生的呢?这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而产生的.我们可以设想在虹吸管的最高点F处有一个竖直的液片,这个液片的左面所受到的向右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减液柱ca产生的压强,液片右面所受到的向左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减液柱db的压强.因液柱db的高度比ca的大,所以…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物理的液体压强部分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当一个(或几个)容器内盛有一种(或几种)液体,把容器放在水平的支持面上,求(或比较)①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和压力;②支持面受到容器的压强和压力.这类习题有些同学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故对此浅析如下,供读者参考.设容器底面积为S,容器内所装液体的质量为m,密度为ρ.所装液体深度为h.一、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与压力分析1.容器上下粗细一样的形状(如图1所示)①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p=ρgh.②容器底部受到的压…  相似文献   

8.
1.整体法 例1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丁四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内分别盛有等质量的液体.其中甲、乙、丁容器中的液体密度相同.若将小球A放在甲容器的液体中,小球以静止时漂浮,此时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1;若将小球A用一段不计质量的细线与乙容器底部相连,并使其浸没在该容器的液体中,  相似文献   

9.
甲容器中有纯酒精11升,乙容器中有水15升,第一次将甲容器中的一部分纯酒精倒人乙容器,使酒精与水混合。第二次将乙容器中的混合液倒人甲容器。这样甲容器中纯酒精含量为62.5%,  相似文献   

10.
读者可先做以下一个小实验:取一长方体蜡块,放入平底容器中,使蜡块的粗糙面与容器底部接触,将水缓缓倒入容器,蜡块上浮;如使蜡块的平整面与容器底面紧密接触,重复上述步骤,蜡块不会上浮.后一种情况.蜡块没有上浮,说明蜡块没有受到向上的浮力.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这两种情况中,蜡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是相同的,水的密度也是没有变化的,蜡块受到的浮力也应是相同的.这是否是阿基米德原理有错误呢?事实是:上述实验不能使用阿基米德原理,即阿基米德原理有使用条件:物体首先应受到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只是用来计算浮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1.
误区一 应用现成结论时断章取义 错误认识对于一个可逆反应,在固定容器的容积,且保持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种气态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将增大,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2.
题目 在相同条件下,将盛有a体积NO和6体积NO2混合气体的容器倒置于水槽里,再向容器内缓缓通入c体积O2,容器内水面逐渐上升,最后容器内还剩余d体积气体.则a、b、c、d之间的关系为(用含a、b、c、d的等式表示)_________。  相似文献   

13.
一、基础知识和常规考点 1.实验原理 利用红磷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固体,使容器中的压强减小,致使水进入容器中.测定容器中水的体积,就得到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由于对V排的误解而出现解题错误.例如下面的一道计算题:原题:某圆柱体的底而积为S,放入圆筒形容器的水中(水足够深),该圆柱体浸入水中深h=0.1米,而浮于液面,圆筒容器的底面积S’=5S.问: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增加多少?甲同学解法如下:设水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强为AP、圆柱体侵入后水增加的深度为3h,圆柱体侵入的体积为巴(图1),甲同学认为VI应等于圆柱体排汗水的体积V。,因而列式如F:已同学解法如1二:圆柱体侵入原水面A411下的深度为人介p图2、图3.排开的水使容器水面上升高度为3if,从而圆柱体浸在水中的深度…  相似文献   

15.
1.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相似文献   

16.
林钦 《福建教育》2007,(2):43-44
[设计片段一]感受升1.教师演示,把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再将水倒进容积是1升的容器中,刚好倒满,说明“1升=1分米…’。2.参照1升水的体积,估一估大瓶橙汁的体积。3.参照1升水的体积和橙汁的体积,估一估红色塑料桶的容积。  相似文献   

17.
张永生 《物理教师》2006,27(11):12-14
在中学物理教科书中都说:液体内部的压强是液体的重量产生的.在失重情况下,液体对于容器就没有压强了.而在讨论气体压强问题时,教材用大量沙粒对圆盘的不断碰撞产生了压力的实验,进而引申、推断出气体分子对容器壁也会产生压力.气体分子作热运动,大量气体分子不断地和容器壁碰撞,对容器壁产生持续的压力,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就是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我们又知道,物体(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内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那么大量液体分子也会不断地和容器壁碰撞,为什么液体在失重情况下,液体对于容器就没有压强了?液体和气体的压强的微观机理有什么不同?本文试作一些定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当应试教育以追求分数、升学率为惟一目的,把学生当容器去灌输,逼使他们最终成为“考试机器”的时候,事实上,便本能地将几乎所有能够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强健体魄的时间和空间剥夺了。于是,本来充满无尽生机活力、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学生,被日复一日、  相似文献   

19.
初中化学无数据计算题的解法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教委教研室(068350)高建华一、等量法在化学反应中,当物质增加、减少或转化的量与另一物质的量相等时常用此法.例1.将一定质量的CaCO。和Cu粉置于同一敞口容器中,加热锻烧使其完全反应,反应前后容器内的...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神奇和创造性,他们的内心世界需要各种钥匙去开启(与他们相适合的声音、动作、语言等等)。同时,他们更需要一个充满自由、轻松和愉快的学习气氛。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孩子才能领悟语言、接受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基本是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课堂模式.学生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若要想真正发展每一个学生内在的智能优势,我们就要改变现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