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整体-部分-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初读课文的整体感知,是承载着贯通“初读”到“精读”的衔接、铺垫、纵深的“支架”功能.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提出要注重培养整体把握能力.文章从三个方面走进文本,有效进行“整体感知”.  相似文献   

2.
吕虹 《辽宁教育》2010,(3):34-35
传统语文教学要求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读中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文”即不离开“篇”的整体意思和主旨来分析课文,要始终把“篇”作为感知课文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杜绝繁琐分析的有效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点深刻地阐明了阅读课文首先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全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就是从整体上把握全文。那么,我们通过哪些途径带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呢?我认为,要以“读”为手段,找准文本的特点,带课题疑惑感知、看课文插图感知、循文章主角感知、抓文本主旨感知。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提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整体感知”“整体把握”,但同时反对过分追捧“整体感知”、忽视语文的基本训练,进而导致课堂教学华而不实、语文训练蜻蜓点水、文本理解囫囵吞枣等现象。整体感知是指抛开事物的细枝末节,从整体、全局去把握事物的方法,是一种从大处着眼、总揽全局的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遵循理解文本的认知规律,才能透彻深刻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4.
该成果主要是通过指导阅读者在阅读课文过程中进行“把握特点——突出重点——攻破难点”的整体感知、分“点”阅读的全程互动式阅读来增长知识,学会阅读。其基本模式是“三读四导式”:   “三读”是: 1.通读 (面读 )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认识与把握特点 (以“点拨”为主 ); 2.精读 (点读 )课文,抓住课文重点句段进行感悟、熏陶,深入领会和把握特点 (以“点评”为主 ); 3.研读 (线读 )课文疑难或新问题,攻破难点,以进一步认识与把握特点 (以“点化”为主 )。 “四导”是: 1.导语——有特点,新颖、恰当,富有启发性; …  相似文献   

5.
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了以下几个小窍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在有感情朗读中整体把握。有感情朗读,叶圣陶谓之美读,张志公谓之涵泳体味,朱自清谓之诵读。要使学生能够“整体感知(把握)”课文,有感情朗读是  相似文献   

6.
“感悟”及其教学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语文教学中,“感悟”是一个有着特定内涵的专门术语,它强调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这种“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是建立在联想和想象、图式加工及完形心理能力的基础之上的。语文教学是一个由“感”而“悟”、合“感”而“悟”的心理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就是“感悟教学”(语文悟性教学),感悟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语文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亲情与责任背后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使命感。2.学习并掌握整体感知,抓细节、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再回归生活的自读方法。【点评: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其中突出了后两个维度,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因为语文不光是一个知识体系的问题,而“能力”又自然会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之中】【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整体感知,抓细节、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再回归生活的自读方法。【教学难点】由整体感知到深入把握文本的自读方法。【教学设想】通过整体感知…  相似文献   

8.
阅读分析是学生语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的阅读分析,一般分为三个过程,即:整体感知、大体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综合、作者写作意图;鉴赏评价、感悟作品的深层含义。而这三个环节中,“揣摩”是承前启后的中间环节,往往难于把握,现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我们阅读任何一篇文章,首先是整体感知,了解其基本内容、感情基调或主要观点,再具体感知、剖析文章的局部,从而完整、透彻地把握文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此项能力是这样阐述的:“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其要点有四:一是把握文意,二是理清思路,三是概括要点,四是分析主旨。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要求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读中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文,在这里并非指某一个教学步骤,它强调的是把握课文的一种方式,即不要离开篇的整体意思和主旨来分析课文,要始终把篇作为感知课文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杜绝繁琐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我认为一篇课文的教学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  相似文献   

12.
<正>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部分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  相似文献   

13.
马铁光 《教师》2012,(2):52-54
“整体阅读教学”是指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侧重整体把握、整体理解的一种教学法。它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重理清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吸收文章的精髓。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从而使学生提高理性感知、审美鉴赏、探究评价的阅读能力。本文试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论的改革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从“整体感知-主体研读-语言品味-迁移拓展”四个环节来实施语文整体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4.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  相似文献   

15.
本课实录最大特点是能引导学生深入细细地品味语言。就大框架而言,可分为从“整体感知”到“情感体验”再到“分析研究”三个步骤。“整体感知”部分采用一个句式来评述人物,设计巧妙;“情感体验”部分,用亮点批注的方法让学生分享各自读懂的感受;“分析研究”部分则着重就尚存  相似文献   

16.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单位“1”的教学分别出现在第七册、第十册和第十一册课本中,把握这三个层次的教学,使学生感知、理解和深化单位“1”的概念,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必须纵观教材,从整体入手,分段把关,层层落实。  相似文献   

17.
朱盛 《教育导刊》2009,(7):52-53
阅读教学要提倡整体感知、整体把握,将文章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握文章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而不能脱离文章整体单纯就句子学句子,就段落学段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为先、题目着眼、理顺思路、感知主旨四个步骤来进行整体感知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阅读古诗文,和古人对话,走进他们的心灵,培养整体感知能力,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在多年的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种整体感知的方法:一、从诗文标题入手。有些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顺文章的标题之“藤”摸全文内容之“瓜”,自然“手到…  相似文献   

19.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然而,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零零碎碎  相似文献   

20.
一篇课文的教学,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这三个阶段是必不可少的,但一些老师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其他两个阶段,殊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