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世强 《保山师专学报》2000,19(1):81-84,86
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无疑会对英语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而语言环境应该包括“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外延”指英语语言的市场需求及社会交际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内涵”指英语学习者以英语文化的心态进行思维的语言心理环境。本文从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及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语言环境的外延与内涵进行了理论阐述。对英语学习爱好者而言,语言环境的外延是语言环境的外在因素;语言环境的内涵是语言环境的内在因素。对语言环境所指的范畴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正确处理好语言环境的外延与内涵,即外因与内因的关系,这必将有益于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及人们之间进行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语言又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应以一定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为依托。学习一个民族的语言,同学习其文化背景知识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语言?首先,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语言。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有了语言,才得以脱离动物界。其次,语言是交  相似文献   

4.
所谓纯洁语言是不存在的。因为语言的使用者,人本身是多元的,使用语言的心态也是多元的;语言符号的形成是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一种社会习惯,习非成是的现象在语言中是普遍存在的;语言处在动态的发展变化中,使之难以保持一成不变的纯洁;语言各种语体的存在也决定了语言不能纯净划一。因此,我们的语言规范工作不能再坚持纯洁语言的观点,而应该顺应语言发展的趋势,因势利导,使语言规范化工作更贴近语言实际。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形成而产生,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探究一个民族的化必然研究其语言,更好地理解语言也离不开研究其化。因为语言是化的一部分,语言受化的影响,同时又反映化。  相似文献   

6.
根据社会语言学观点,语言的发展演化源于社会需求的引领,同时反作用于社会促进其发展。目前社会产生的一些语言现象反映了语言与社会的这种辩证关系。净化社会环境的方法之一是语言的规范和净化。如何发挥语言的积极功能,抑制或摒弃消极语言,使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向着明、规范、有序的方面变化,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是语言工作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生的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现代汉语言的规范化成为目前语言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其实,变化与规范的关系是辩证的。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的变迁总会催生一些新的词汇,形成一些新的语言习惯。因此,语言是活的、发展变化的,任何语言的成长都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语言接触是在人类语言产生、发展的进程中带有普遍性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指不同语言由于在使用过程中的相互接触而发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等的变化。这种现象的产生、发展不仅与语言本身有关,还与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人口、宗教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文章以笔者在田野调查中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为依据,分析自然语言接触对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居民的生活语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如何看所谓的“新人类”现象“新人类”一词源于日本作家之笔,指的是日本社会在高度现代化后所出现的、作为一种富裕社会的消极副产品的一些特殊青少年。因此,所谓的“新人类”是有其特定的社会发展前提与青年自身发展逻辑的。有人认为中国也有“新人类”,并说其出现的时间是在20世纪90年代。在当今媒体上已经成为一种热点,引起了许多方面的关注。究竟如何看待所谓的“新人类”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年轻一生活在一种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中。这一切使得他在价值观念、社会心态和生活式上与前几代人都呈现出较差异。这种差异在生…  相似文献   

10.
性别与语言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变异受到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制约,阶级、年龄、职业、教育程度、性别等都对人的言语产生影响。在研究语言变异中,性别对语言的影响不可忽视。在西方语言中性别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待,一是生理性别,另一个是社会/语法性别。而社会性别是造成不同性别语言变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外语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蓉 《教学与管理》2005,(12):65-66
语言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产物,是不断发展中的人类为了达到各种社会目的而进行社会交流的一种社会工具。许多语言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对于人类语言的研究与调查表明,人类语言的产生与发展是以社会为前提的,是社会造就了语言,离开了社会就不存在语言,离开了语言也就无所谓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语言从来就是一门交际工具,母语的习得是从这个意义出发的,那么,学习一门外语也是如此。学习外语就是为了掌握对外交际的工具。学外语的过程就是不断获得外语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的过程,即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外语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同时获得这两种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人际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一种社会思想文化的承栽体,必然因其赖以产生的文化土壤的差异和所承栽的政治、经济、历史与习俗等文化因子的差异而产生某种优劣感,体现出某种“优势语言”对“劣势语言”的歧视与偏见,这就是所谓语言中的歧视性问题。语言的歧视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在特定的社会语境的影响与作用下产生,必将随着社会语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紧密联系报刊新闻语言和社会语言的实际,从新词语的涌现,术语的跨度移用,港台词语进入共同语,缩略词语的不断产生,在语法上发生的变化,以及俚俗闲话语言风格的形成,引用或仿拟式标题的流行,板块语汇的横向互动等8个方面,论述了世纪之交报刊语言在词汇,语法和修辞语用上的变化趋向。对报刊语言变化的成因,以及这变化对社会语用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报刊语言某些发展变化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杜慧心 《学语文》2011,(3):62-64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符号系统。而词汇是其中最活跃、最敏感的部分,社会的发展、语言环境的变化总会适时地通过新词新语的产生与发展反映出来,即“语言与社会共变”。其中一些独具特色的新词以某种现象的出现为契机.通过各种方式推衍而形成一个新的族群.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言语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一种道德文明行为,它体现了一种观念心理文化。语言生活的文明、健康程度,记录着、传递着、反映着社会生活的文明程度。香山是一个侨乡,在语言文明的建构上得天独厚,在祖国大地上比较早的形成了用方言、普通话、外语三语交际的优秀语言文化传统。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与全国一样,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整个的社会文明一直在持续健康发展着,社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和睦景象。中山的社会文明发展可以在语言运用的变化中寻找出端倪。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交际、思维的工具,听、说、读、写是语言运用的四大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的交往,信息的传插与交流越来越频繁。听说能力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向高层次发展。本文分析了听说能力高层次建构的时代意义,阐明了听说能力高层次建构的必备要素。帮助人们从时代的角度、语言的角度、思维的角度,以及生理机能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听说能力,以期更好地适应信息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的语言生活、语言教育和语言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语言生活和语言教育的重大变化和成就是建设全国通用的共同汉语-普通话,建设跟普通话一致的书面汉语-白话,建设书写汉语的方便字--简化字和汉语拼音,逐步推广世界通用的共同语言-英语,从而使中国语言生活走向现代化,在语言理论研究方面,不仅通过翻译外国理论,结合中国的语言实际编写了不少语言理论教材,而且在指导中国语言现代化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有中国特色的语言理论。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表达思想.描绘世界,进行交流的社会功能。因此,学外语必须了解外国的社会,文化、历史、地理乃至人情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才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外语。  相似文献   

19.
任务教学法及其理论基础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务教学法提倡以有意义的交流活动为主,提倡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者主体的作用。这与Vygotsky的理论之中个体发展的许多观点有相通之处。Vygotsky语言与思维的发展理论注重社会环境与个体的相互作用,也试图阐述了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之中自我调节功能的作用以及思维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的观点,把Vygotsky有关个体思维和语言发展的理论作为任务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来进行讨论能揭示许多语言获得中的基本问题,把Vygotsky的理论作为一个理论框架,对于更清楚的认识任务教学法,提高对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也为任务教学法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社会心理语言方面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种种模糊现象从产生的原因、与其他语言概念的区别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和社会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准确地把握这一语义现象的基础上,从更深层面上了解和运用这一语言现象,从而使语言能更好的为现代化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