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常说,批评报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所披露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杀伤力"强,经济类批评报道尤其如此.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经济主体都有明确的自身利益,多个主体利益间又有类似于"生态群"的紧密相关性,如果对经济批评报道把握不当,就有可能因媒介的"放大"效应而累及相关联的经济主体.而负面效应的突出表现为"株连"无辜和因小伤大.  相似文献   

2.
报纸是否积极地开展批评,批评是否真实准确,是衡量报纸党性强与不强的一个重要尺度。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关于报纸上的批评,要实行‘开、好、管’的三字方针。”开,就是要开展批评;好,就是要开展好;管,就是党委要把报纸上开展批评这件事管起来.实践告诉我们,报纸不能没有批评,没有实事求是的批评,报纸就没有战斗力.近几年来,我们注意搞了一些批评报道,有些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但也有教训。我们认为,坚持核对稿件事实,是保证批评报道真实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批评报道与"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据介绍,新世纪以来,我国已先后发生新闻官司近2000起.开展舆论监督,搞批评报道,记者如何加强自律,防范、减少法律纠纷,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舆论监督记者除知法、懂法、依法行事外,还要做到"三点",尽可能地避免因舆论监督而引发纠纷.  相似文献   

4.
“两手抓”,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中的科学运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点论。作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报纸,更应视其为新闻工作和报纸管理最科学的方法论。 体现在宣传指导方针上,就是坚持一手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报道,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 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喉舌,地市报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要为本地区的改革、开放、发展、稳定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就报道内容而言,理所当然地要充分体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方面要突出本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并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另一方面则要理直气壮地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渭南日报》自1994年元月1日改为日报后,紧  相似文献   

5.
报纸的批评报道要坚持。表扬,批评,声音都响亮。批评稿写的好,声音有时更响亮。我们坚持批评报道不能动摇。中央支持,群众欢迎,记者、编辑有很大的积极性。坚持批评报道,必须注意: 1、新闻要真实,事实要准确。考虑到广  相似文献   

6.
最近,有关消费安全的问题不断被媒体报道出来,这对人们的生活大有好处,给人们的购物消费提了个醒。但在这些报道的最后,记者先生们往往都要说些什么"希望有关部门给我们一个交代"之类的话语,这些话语看似义正词严,其实却无丝毫之力,因为它没有提供任何的有关信息,是朝天放空炮,是虚张声势,是一种偷工减料的伪批评,是记者偷懒不尽职的表现。媒体其实肩负着社会调查的重任,社会调查本身就是媒体监督的前提,因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搞批评报道更要调查。调查不只是要指出一种现象, 更要揭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和机理,为避免类似事件的再发生提供一个参考,这才是媒体社会守望功能的实质所在。国内媒体对自身功能的认识还很不到位, 往往还停留在一个浅的层次。《南风窗》杂志最近推出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是现代媒介的一项重要功能,批评报道是新闻题材的重要品种,“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传播规律,也表明了读者对批评报道的需要。但是,有的党报有分量、有针对性的批评报道难得一见。 批评报道要有突破,关键在于领导支持。对写批评报道的记者要多鼓励,而不是求全责备;对各方面打招呼、通人情的电话,要顶住,而不轻易打退堂鼓;对于批评报道要从政策上扶持,解除记者的后顾之忧,而不是一般性地对待。《南方日报》的做法是把批评报道列入记者每月的考核指标,如果是题材重大、社会反响强烈的,还要重奖,因此在报社形成敢…  相似文献   

8.
积极开展批评,是新闻传媒的重要职能之一,是扶正祛邪的有效手段。作为记者,既要坚持正面宣传,鼓励先进,弘扬正气,也要善于向那些破坏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影响人类文明进步的歪风邪气作坚决斗争。 做记者工作的人都知道,正面宣传普遍受到欢迎,被采访对象大都能主动配合,在采访过程中,基本上是有问必答,一路绿灯。而批评报道呢?恰恰相反,记者在批评报道采访中,轻则受到冷遇和阻拦,严重时,记者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近年来,记者在批评报道采访中被殴事件已屡见不鲜。这说明,搞好批评报道,并非易事,为了批评报道这朵带刺…  相似文献   

9.
农业报道是各个媒体不可或缺的重要报道板块.当下,要做好农业报道,必须把握并遵守其中"不变"与"变"的报道原则."不变"的是"以人为本"的新闻观、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宣扬科技带动农业发展的理念;"变"的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农业报道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生产出受众喜闻乐见的农业报道.  相似文献   

10.
马艺  王珩 《记者摇篮》2012,(3):24-25
新闻批评是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把握好新闻批评的"度"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观点把握、事实选择、报道时间、报道技巧四方面论述了新闻批评的适度性。  相似文献   

11.
刘志宣 《新闻大学》2006,270(3):91-93
"批评性报道"这一提法,不仅与新闻报道本质意义难以吻合,而且极易导致操作上的负效应,以至媒体批评权无限扩大,报道的客观性、公正性丧失.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批评性报道"提法是否科学提出质疑,以划清新闻舆论监督功能与主观性批评文体的界限,进一步明确新闻报道的职责.  相似文献   

12.
这些年做报道、写评论,我没少对北京市出台的政策、办理的案件提出质疑和批评.个人博客上的文章,批得就更"狠"一点.如果有一天我犯点事儿"进去"了,对有没有"那事儿"只字不提,却只说自己是"因言获罪"--有关部门抓我是为报复我批评他们,您会不会觉得我这人特矫情?  相似文献   

13.
“有理有据有节”,是当今批评报道的三条原则。所谓理,指报道中讲的道理,是报道的思想,是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是给被批评者行为下的结论。所谓据,是批评的依据,包括法律:政策及道德准则上的依据和事实的依据。而有节则是指批评的程度,把握的分寸,是批评的节制,是最易受批评者主观左右的,因此“有节”也是批评者思想上最应绷紧的一根弦。“有节”为什么如此重要?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是党的新闻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新闻媒体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揭露,都是实施舆论监督。然而频频不断的新闻官司,却使媒体陷入了两难境地。据悉,全国的新闻官司10年间已达到7500起,媒体败诉率达35%以上。新闻媒体因刊发批评报道吃官司甚至败诉,不仅削弱了批评报道的战斗力,而且损害了新闻记者和媒体的信誉,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在实施舆论监督时避免“吃官司”呢?一、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素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得到了加强,公民的法制观念、维权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而作为大众…  相似文献   

15.
坦率地讲,我做新闻记者,99%的文章都是做主旋律的正面报道,1%的文章是做“批评报道”——舆论监督。尽管如此,一则“批评报道”见诸报端后,还是不免常常担心被批评者的白眼,以至找上门来要求“说个一二三”,甚至“法庭上见”云云。然而,今次这则“批评报道”,却皆大欢喜。2001年8月,因了解生态屏障建设科研课题的需要,我去阿坝州的理县考察、采访。在以题为《探密孟屯河峡谷》为题正面报道了理县上孟乡生态屏障保护与建设后,仍食不甘味。于是,又以《乱砍滥伐逼近孟屯河》为题,写了一则“批评报道”,于9月21日在…  相似文献   

16.
德溥 《新闻界》2003,(3):52
P去年8月8日《中华新闻报》刊登的《“三甲”不是前三名》一文里,已批评仅在7月中旬这10天内,竟有首都某报报道民营科技企业总收入排榜、广州某报报道各地市创新能力评估、辽宁某报报道中国女排在世锦赛具有冲击力等消息时,都把“三甲”错误当成了“前三名”。不仅起不到文章增色的作用,反而贻笑于广大读者。这样的错误用词,过后有些报刊仍相继发生。这说明不少编采人员根本不解此词,却又惯用此词;也未看过上述批评文章,更谈不上从这篇批评文里去吸取教训。如在10月16日成都地区某报上第5版《软件业:扬长避短冲三甲》的短讯里,竟出现要进入…  相似文献   

17.
批评报道被称为舆论监督,这是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巩固社会主义舆论阵地,强化正确舆论引导人的一种特殊的舆论表现形式,是媒体正面宣传的补充和延伸。要提高批评报道的引导水平,关键是要注重批评报道的题材选择。因此,研究和探讨批评报道的题材选择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朱本华  温优华 《编辑学报》2021,33(4):365-371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陈浩元的"科技期刊金字塔论"蕴含系统思维,有助于对科技期刊发展道路的整体把握.从系统思维来看中国特色科技期刊发展道路是一项复杂的、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工程.办好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中国特色科技期刊强国要尊重科技期刊的发展规律,深化我国科技期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一流科技期刊与非一流科技期刊两手都要抓;并且要处理好中英文科技期刊分工;构建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会议消息的改进,就是要从过去的"封闭式"采访,改进到"开放式"采访,创造出新鲜、活泼、多样的会议报道形式.目前,有些地方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体会应该抓好"两手".  相似文献   

20.
高祥森 《青年记者》2003,(10):24-25
一篇也许并不显眼的批评报道,也许就在刚发出的当天,就有人闹上门来,如果协调不好,写报道的记者还得面临官司缠身的尴尬,甚至落到官司打输、名誉受损的境地。批评报道真那么可怕么?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批评报道,我们可以试试用“中性”手法来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