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谥文襄,南安英都霞美村(今良山村)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卒于清康熙四年(1665),享年73岁。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明末,官至三边总督、兵部尚书,崇祯十二年(1639)出任蓟辽总督。崇祯十五年(1642)松山兵败被俘降清后,协助清王朝入关,定鼎中原,总督军务到江南,任五省经略使,在湖广“以守为战”,使国家迅速统一,成为清初的重臣。对洪承畴的功过历来褒贬不一,特别是他背明降清,被指责为“汉奸”。其实,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以偏概全,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观来看待问题,而…  相似文献   

2.
联讽洪承畴     
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帝时已是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崇祯帝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祯帝的知遇之恩,素以忠臣自居,在自家客厅悬挂了自撰的对联一副: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崇祯十五年,洪承畴与清军大战于松山,兵败被俘。消息传到京城,说洪承畴已经殉国,崇祯帝大悲,亲自设灵祭悼洪的亡灵。稍后却听说洪承畴已经降清,并为清廷筹划开国规划,一时京城士人大哗。后来,清兵入关,洪承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及抗清活动。有一年春节,有人在洪府的大门上贴出了一副对联,上下联均是当年洪承畴…  相似文献   

3.
联讽洪承畴     
高然 《教师博览》2007,(3):33-33
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封为蓟辽总督。崇祯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自撰的对联一副。  相似文献   

4.
洪武十三年(1380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265年间户部尚书人数几何,学界至少有四种说法.产生分歧的原因一是对户部尚书实授与带衔未加区别,二是把皇帝的任命等同于在部管事的行为.其实,以洪武十三年为界,洪武十三年前12年间有30位户部尚书,洪武十三年后265年间有86位户部尚书.有明一代,在户部掌管部务的户部尚书...  相似文献   

5.
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张佐辰张佐辰,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进士。未殿试。南明时官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其人其事在《明史》、《南明史》中均有所记述。钦赐一品出使泰国的外交使臣郭石渠郭石渠,字文渊,贵州思南县邵家桥凤鸣场(旧称阜民场)人。14岁中秀才,17岁以一篇《事君能致其身》的考卷中乡试第一名(解元)。清雍正五年(1727)进士。官翰林院检讨,  相似文献   

6.
杨遇春简论     
1979年修订的新版《辞海》“杨遇春”条载:“杨遇春(1761—1837),清四川崇庆人,字时斋。武举出身。乾隆年间,屡从福康安作战,升到守备。乾隆六十年(1795)从往贵州,镇压苗民起义。嘉庆二年(1797)随额勒登保到湖北,转战川陕,镇压白莲教起义军,为额勒登保最得力的帮凶,升到提督。嘉庆十八年为参赞大臣,从那彦成镇压林清、李文成起义,攻破滑县。道光五年(1825)任陕甘总督,次年出兵平定张格尔。后以年老辞官。”这里,用三个“镇压”和一个“帮凶”来概括杨遇春的  相似文献   

7.
阿拉伯人在伊朗高原实行总督统治,呼罗珊总督代表阿拉伯帝国,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对伊朗高原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迫使伊朗人民信仰伊斯兰教,武力镇压中亚人民的反抗。  相似文献   

8.
在《四川省情》的“主要历史人物”部分,对清代名将杨遇春介绍道: 杨遇春(1757—1837),字时斋,崇庆县人,清朝将领。武举出身,为福康安部下名将,先后参与镇压甘肃回民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贵州苗民起义,川、陕白莲教起义,河南天理教起义,因有功,升副将,受二等爵赏。道光五年(1825),任陕西总督。时张格尔据新疆叛乱,杨遇春率军驰援镇压,授钦差大臣。转战四年,擒张格尔,平定叛乱,仍总督陕甘,组织屯垦,加强防务,杜收浮费,于开发新疆有利。后以年老辞官。(中共四川省委研究室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一版第862页至863页)  相似文献   

9.
<正>黄道周(1585-1646),字玄度,更字幼平,一字幼玄、螭若,又字细遵,号石斋。明代福建漳浦铜山人,明末著名的学者、书画家。天启二年(1622年)38岁的黄道周中进士,与倪元璐、王铎同期。他先后任明天启、崇祯朝翰林编修、翰林侍讲学士、经筵展书官,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后因抗清失败被俘,壮烈殉国,赐谥"忠烈"。史载其为人"严冷方  相似文献   

10.
《铜仁学院学报》2011,(2):F0002-F0002
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张佐辰 张佐辰,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进士。未殿试。南明时官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其人其事在《明史》、《南明史》中均有所记述。  相似文献   

11.
雾社事件日本殖民统治者视台湾土著族为“劣等民族”,称高山族为高砂族、蕃族。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早在1895年8月就“训示”。欲开拓半岛,首先就要镇压土著族。从1906年到1914年的9年间,日人开始“理蕃”工作,首先对北部山胞进行武力镇压。1910年又制定“廓清蕃地五年计划”,在总督府设立“蕃务本署”,在各地增设“蕃务课”(后改为“理  相似文献   

12.
崇祯十六年 (16 43年 )冬 ,张献忠入湘后遣军攻占了明故督师杨嗣昌的家乡湖广常德府武陵县。杨嗣昌崇祯十年任为明廷兵部尚书 ,制定和推行“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围剿农民起义的军事计划 ,使张献忠被迫于湖北谷城伪降 ;崇祯十二年 ,张献忠谷城再起 ,杨嗣昌又持尚方剑任督师专事追剿 ,必欲灭之而后已 ;至崇祯十四年张献忠兵袭襄阳杀襄王 ,方摆脱杨嗣昌之追蹑 ,杨嗣昌惧陷藩罪 ,自绝于湖北沙市。杨嗣昌生前 ,可谓张献忠农民军之死敌。故而 ,张献忠军占领武陵后 ,对杨嗣昌大官僚地主的家庭势力进行了严厉打击。当时张献忠军为此专门发布了一个榜…  相似文献   

13.
董福祥传略     
处于十九世纪的清末将领董福祥,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带有悲剧色彩的近代历史人物。他是由一个农民起义首领蜕变并被擢升为清廷武将大员的。其前后经历比较复杂,既有镇压回民起义的罪过,也有收复祖国领土、抗击外国入侵的功绩。董福祥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一)固原家居,求学习武——公元一八三九年至一八六二年(二十三岁以前)。(二)倡集团练,抗击清军——公元一八六二年至一八六八年(二十九岁以前)。(三)投降左宗棠,所部随刘锦棠(初期随刘松山)攻占金积、河州、西宁等地回民起义据点,全力镇压回民起义——公元一八六九年至一八七四年(三十五岁以前)。  相似文献   

14.
王铎先后出仕明清两代,历经天启、崇祯、弘光、顺治四位君王。在仕明的这二十四年中,随着每况愈下的国家形势和坎坷不幸的自身遭际,其政治立场发生了一些转变,具体可以展现为三个阶段:从天启二年进士及第至崇祯十三年受命任南京礼部尚书,王铎清刚自持,表现出支持东林党人的鲜明立场;崇祯十四年至崇祯十七年五月北都覆亡,流离飘零,锐气渐失;南明弘光政权时期,临危受命,虽居于次辅之高位,却进退维谷。仕明时期,王铎的政治生涯发生了由暗淡到辉煌的转变,但其内心充满了诸多矛盾痛苦、失意彷徨,直接影响着之后降仕清廷的失节选择和消极疏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5.
近从《商丘叶氏家乘》(以下简称《家乘》)发现明末叶廷桂一组辽札,是叶廷桂崇祯十四年十月至十二月间以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蓟辽军务经略辽东时的往来书信。该札载《家乘》卷八,题为《司马公辽札存略》。下注云:  相似文献   

16.
陶澍(1779—1839),通过科举,踏入仕途,初名扬于嘉庆末年,后显达于道光初、中期,先后为官四十年。到道光十年(1830)八月,擢授两江总督(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并升任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江南江西军务,旋奉上命统属文武、节制巡抚、都督、总兵等,总理粮储,操江南河务。次年正月,又奉命兼理两淮盐政,一直到道光十九年(1839)因病重请求开缺,确属清政府当时依恃的股肱之臣。以一个汉族士大夫的身份,竟然受到清廷这般信赖,  相似文献   

17.
丁宝桢(1819—1886),字稚璜.贵州平远州(今织金)人。他的一生处在近代中国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局的时代。他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中步入仕途,一生服官数省达二十余年,官至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丁宝桢在抚东督川近二十年的时间内,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前提下,大胆地改革积弊,振颓起废,整顿吏治、治理黄河、修复都江堰水利工程、改革盐政、充实武备、劝办积  相似文献   

18.
丁宝桢编年事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宝桢(1820—1886),贵州平远人。以办理团练立功,出任湖南岳州知府。后又历任山东按察使、山东布政使、山东巡抚。在山东六年,镇压过农民起义,又整顿吏治,治理黄河,备御外侮,受到清廷的表彰,调任四川总督。凡有兴革,不避怨嫌。丁宝桢是晚清督抚中之佼佼者。死后,灵柩运山东埋葬。清廷命在山东建祠纪念他。  相似文献   

19.
松筠在新疆     
松筠,字湘浦,姓玛拉特氏,蒙古正蓝旗人。清乾隆朝由翻译生员起家,补理藩院笔帖式、升内阁学士,历任军机大臣、大学士、尚书及各地将军、总督等职。嘉庆五年(1800)简放伊犁将军,因陛辞时渎请弛禁,遭嘉庆不满,降为伊犁蔡哈尔营领队大臣,两年后才恢复伊犁将军之任;嘉庆十四年(1806)调任,十八年(1813)再次出任伊犁将军,至二十一年(1816)返京。松筠在新疆任职十三四年,对边陲的开发有所建树,死后又入祀伊犁名宦祠,反映了当时官民对他的眷念之情。  相似文献   

20.
中法战争时期,担任四川总督的丁宝桢,虽没机会亲自督战抗法援越斗争前线,但他忠于职守,竭尽全力支援了抗法援越正义斗争,表现了爱国热忱和不畏强暴的英勇气慨。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略作评述。一丁宝桢(1820—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人。1853年进士,1854—1856年在贵州参与镇压教军和苗民起义。1860年起除岳州、长沙知府,1863年擢山东按察使,次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