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形”与“神”是中国画领域中对举的两个概念,它们十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具有不同的结合层次,而且其中包含不同的潜在话语。中国画“形”“神”结构及潜在话语,包括“形外之形”和“神外之神”两个方面。它们影响着中国画的创作、审美和文化价值,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解读潜在话语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2.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使很多语句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歧义的产生是一个动态的由潜在到现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话语本身是歧义生成的基础和潜在因素;话语中非语言因素则是歧义由潜在变为现实的触发因素。无论哪种语言,歧义都是话语中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换言之,歧义具有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歧义会对话语交际产生负面影响,但由交际者故意引发的歧义则有利于交际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 MICASE 的口语讨论部分为参照语料库,对比分析 COLSEC 语料库和自建的研究生口语语料库( GSSC),分析了犹豫型标记语的类别、差异以及学习者潜在的语用石化倾向。本研究揭示出( 1) 中国英语学习者多用无声停顿和重复表述来表示犹豫和话语空缺,而本族语使用者用小词来延缓话语的情形比较常见; ( 2) 在部分小词的使用上,中国英语学习者存在语用石化倾向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犹豫型话语并使用何种犹豫型话语来维系话语连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革命英雄传奇的出现是解放区文学中突出的文学现象。《新儿女英雄传》既是在政治性话语规定内的写作,同时也隐含着非政治性话语的叙述。两种话语交织在一起主宰着文本的生产过程,为乡土生活的理想性提供了合法的表达方式,为观众提供了另一种非官方的欣赏角度,尽管这个欣赏角度是潜在的、被压抑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话语所负载的信息主要是表层信息和潜在信息,其次是美学信息。话语所负载的信息是指言语活动过程中已知信息和新知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言外意义的理解就是对潜在信息的理解,言内意义的理解主要包括话语信息、结构分析、指示语的把握和对预设的推断。本文认为,话语的信息系统就是已知信息和新知信息的相互作用而构成信息单位的系统,语用结构本身反映语言和语境之间的关系是靠指示语来实现的,话语除传递基本信息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蕴含信息,这便是预设。所以,对话语的理解,需要我们对话语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局部语法路径,以"例举"话语行为为例,考察其局部语法型式在语言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和物理学学术论文中的实现型式及其差异,进而探讨语言使用与学科文化的潜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例举"话语行为在纯理、应用以及软、硬学科四类学术论文中的使用不尽相同,大致与各学科文化特征相符,但也呈现出动态变化,这说明语言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科文化的制约但也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方法论上,本研究表明局部语法分析能有效量化话语行为的实现型式,从语篇语义视角揭示不同学科语言使用的特性和异同,为学术话语研究,尤其是探讨话语行为和学科文化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之初,文学沿着人性关怀的路线必然延展至对性别差异的关注,进而导致女性独特的境遇、经验的历史性出场,营造出第一波女性主义话语浪潮.但这样的出场路线又宿命般地决定了中国当代女性主义话语与生俱来的本质主义潜在倾向.尽管第一渡女性主义话语主体也敏感到本质化、刻板性别模式/制度对女性个体精神自由的宰制、压迫,但没有相应的知识背景、文化语境来支持她们进一步质疑、挑战这种刻板的性别理念.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虽然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取代人道主义成为中国女性主义话语的主要思想资源.但是,本土性别语境又决定了我们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本质主义思想流脉内.这一切既营造了8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话语的大面积繁荣,也造成这一话语的种种尴尬.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别统计两个语料库中各个话语标记的使用频率,本研究发现中国学生话语标记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英美学生。这一方面表明多数中国学生已开始注意到话语标记的重要性并在英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加以使用。同时也发现中国学生在话语标记的使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分析表明,其原因在于母语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影响、把握话语标记的熟练程度有限、缺乏必要的文体意识、以及在使用中忽视了不同话语标记的细微语义差异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9.
从话语的角度切入,把吕荧的美学思想作为特定语境中的一个话语现象来考察。吕荧实质上在通过话语的运作进行着中心化的努力;由于政治无意识的潜在作用,吕荧的美学话语行为已经沦为中心话语之无限膨胀的能指游戏,沦为一种操练,一种仪式。  相似文献   

10.
话语理解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有别于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学说,而是采用功能语法学、心理语言学、解释学哲学,以及修辞学等学科的理论,试图以理论阐述而不是逻辑推理的方式,揭示话语理解的过程。探讨中首先将话语分为一般话语和修辞格两大类。一般话语理解的研究,沿句子层次的“理解焦点”,到语篇的理解和评价,逐步展开;修辞格理解的研究,分“侧重形式之辞格”和“侧重内容之辞格”两类进行。  相似文献   

11.
从人的社会性来看“形式”和“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莱夫·贝尔将“有意味的形式”中的“意味”界定为“神秘意味”,并不能视为贬义色彩上的神秘主义。因为不但人的存在需要神圣之维,而且审美也需要这一维度。贝尔的神秘主义的贡献就在于,他始终强调这一维度,并坚持真正的审美情感必然包含着对“纯粹形式”中的“神秘意味”的领会。也许正是贝尔所强调的东西,构成了人的审美和动物“审美”的一个区别。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他者"意识,主要表现为作为教学实践主体的教师对学生的相异性、外在性的尊重和理解,并以此促进学生自由个性化的发展。唤醒和提升教师的"他者"意识使教师道德主体的建构、学生自由个性化发展以及关切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成为可能。教师"他者"意识的生成和提升至少应考虑如下方面:省思自我强权意识的危机、审视学生"他者"性的价值、体认"相遇"伦理学的意蕴、强调与"他者"交往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声乐演唱属于表现艺术范围,它主要由“声”与“情”的高度结合来体现人们对艺术的审美情感,即常说的“声情并茂”.声与情在艺术表现中相互依托,相辅相成,正所谓“情不真而声不美”,“声不美而情不真”.声乐演唱艺术中的声与情有着以下关系:(1)情孕意发,化情为势;(2)声中藏情,情中孕声;(3)声美意深,变化无穷.声乐演唱中必须处理好“声”与“情”在歌唱中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因材施教"始于孔子,发展于王守仁、陶行知.进入现代,"教"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材"不仅被理解为学生,而且被理解为教材.文章从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因素出发探讨如何将"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到教育实践中,调和三因素之间的矛盾,促进教学的发展.学生方面从认知水平、生理、智能、气质、个性的角度谈如何"因材施教".教材方面从知识分类的角度来谈,主要针对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辨别性知识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能量"当选"2012年十大流行语"排行榜的榜首,成为去年13亿中国人日常交际舞台上当之无愧的主角,毫无悬念地成为电台媒体乃至国家领导人关注的热点。流行语"正能量"是一种的积极的力量、阳光的力量,其走红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对中国人社会心理的一种折光反射,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蕴含着相当深厚的文化史意蕴。本文将从"正能量"的语义特征、出现的语境、折射的文化意蕴和流行的原因四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公共安全"的涵义在于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其中的"不特定多数人",应当是指不特定并且多数人。"不特定"最重要的涵义在于行为一旦实施完毕,可能影响的范围是行为人难以控制、难以确定的。不特定多数人中的"多数人",既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17.
"移情"作为文艺学、美学的重要理论范畴,在全球化语境下,对它的研究渐显中西比较之势,对此,重新探究"移情"的内涵和心理机制,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再阐释具有新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品”字在商末、西周金文中用为量词,表示事物的种类。由此可以肯定《鲜盘》中的“祼玉三品”当指三种祼礼用玉。根据学界对“瓒”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认为商末《子黄尊》中“黄瓒”应是祼礼用的玉“璜”,这种解释能为“祼玉三品”含义的正确理解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白鲸》意蕴层次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鲸>自从问世,其意蕴实质就一直难以把握.运用意蕴层次批评方法,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从审美意蕴、社会现实、精神追求、宗教善恶、文明内涵和哲理本质六个层次剖析它的意蕴,或许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小说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通过巴什拉的《火的精神分析》和《烛之火》这两部著作来重点探讨其中火的意象。“火”在巴氏笔下,实现了理性与感性、客观与主观的完美融合,既有清晰的不断升华的轨迹,也有因各种原因产生的混乱形象,还有其“想象哲学”生发出的多种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