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代庶吉士制度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科举取士的基础上,明代创立了庶吉士制度。有明一代从新科二甲、三甲进士中选拔庶吉士,培养三年,优者留为翰林官,次者出为科道、六部主事等官。这一制度在选官制度史和教育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制度对明代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
庶吉士教习官在庶吉士管理和进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自宣德五年至明亡,实任教习官共有110名,几乎都是鼎甲进士和庶吉士出身,与庶吉士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功名和文化素养层次结构;教习官最初由翰、詹官充任,适应庶吉士日益成为阁臣主要来源的变化,弘治后则改由太常寺卿、吏(礼)部侍郎乃至尚书兼翰林学士或侍读(讲)学士充任,其品级也升至三品乃至正二品.教习官教习内容以诗文为主,虽难以适应培养庶吉士成为高级辅政人才的需要,却始终未得改变;教习官无固定任期,再加后期更换较频,也不利于教习质量的提高.教习官一般由阁臣推荐产生,不仅本身成为阁臣的重要人选,而且成为维系阁臣和庶吉士关系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3.
庶吉士制度是明代创设的一项高级文官培养制度,授职是最后一环,随着整个制度的发展不断完善,成化以后,授职主要集中在翰林和科道二途,并有少许部属官者,而翰林尤重;对于庶吉士中不可避免的起复和病痊者,其授职也逐渐更为合理,同时授职在外部政治因素的影响下,亦出现了有失公允的情况,但是总的来说,明代庶吉士的散馆授职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为国家输送了众多人才。  相似文献   

4.
由明代首创的庶吉士制度,既是优秀青年官员的选拔制度,也是朝廷中高级文官的储育制度,承担着扩大统治基础、优化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效能等重大职责,被时人视为“通天之途”的官场捷径。针对入阁庶吉士竞争性选拔、针对性培训、最优化发展的路径探究,再辅以对该群体年龄、地域、身份等因素的量化分析比对,有助于进一步考察庶吉士制度与内阁政治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庶吉士制度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提供的相关启示、经验。  相似文献   

5.
6.
7.
明代观政进士制度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观政进士制度是明朝官员职前培训制度的核心,目的是为了缩短由读书、考试到做官行政的差距,是对科举制度的完善和补充.过去极少有人专论这一问题.本文试图系统地叙述这一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析其优缺点及其产生的原因,以有助于对明代行政制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变八旗人员在翰林的弱势地位,巩固八旗人员在翰林院的职位,道光帝决定从翻译进士中选拔庶吉士。选拔翻译庶吉士始于道光二十七年。翻译庶吉士培养三年散馆,优者留馆,成为翰林官。由于清后期只选拔了四十三名翻译庶吉士,其对改变翰林队伍结构的作用有限。本文对翻译庶吉士制度的脉络进行考证梳理,并探讨其功能。  相似文献   

9.
作为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与史学家,赵吉士一生不但政绩突出,而且在学术上也颇多建树。他编修的《徽州府志》《交城县志》,不仅为地方史研究留下了珍贵的资料,也集中体现了他治学特点,即能著述,务实学,志史乘,多严谨。他严谨务实的学术风格主要源于清代学风由虚导实的转变以及恩师叶又生对其一生的影响。也正是缘于此,他的学术研究得到了当时文人和后世学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0.
宋明时期形成了专门针对士庶礼仪生活的文本规定。宋代礼典明确将士庶作为制礼的特定等级,将士庶之礼明确列于礼典,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规定。私撰士庶礼书因应平民社会的兴起而出现。北宋司马光《书仪》是对前期"家礼"、"书仪"传统的集成总结。南宋朱熹《家礼》以古制为蓝本,以时俗为参酌,清楚标明"冠昏丧祭"四种彰显人伦的人生仪礼的连续性与重要性,标志着民间士庶之家常行四礼的独立与成熟,并为士庶礼书提出基本而完整的体例架构,开启了后代民间家礼(四礼)之学。  相似文献   

11.
明代中书舍人制度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书舍人是明代中央文秘官员的主要群体,中书舍人制度是明代秘书制度的核心,研究它将有利于对明代封建专制主义特质的认识,也有利于对明代中央机构运作模式的了解,是明代政治与行政管理制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在概述这一制度的基础上,检讨并评价其利弊。  相似文献   

12.
清末教育制度的改革是其教育改革的最有成效的方面,本文从学制、人才选拔和教育行政制度几个方面,论述了制度层面现代化的历程。从而说明政府行为的教育改革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代北庶族地主的崛起是大唐的源头;北魏大起义为代北庶族地主的崛起提供了机遇;代北庶族地主同归尔朱荣,在镇压北魏大起义中发迹;代北庶族地主掌东、西魏大权标志着代北庶族地主的崛起;东、西魏和北齐、北周的分裂及隋王朝的短命,是代北庶族地主分为关西、关东两大集团长期斗争的结果;唐建立后,实现了关西、关东两大地主集团的和谐,是大唐走向辉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明代科举中的官年现象》一文在引用文献时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导致对科道官选拔限年的判断有失准确,万历五年科道选拔的上限是45岁,而不是38岁。该文所谓庶吉士选拔"限年之例始于嘉靖末年"的推断也不够准确,相关文献表明,至少在天顺初期就有限年的规定。明代官年现象除了减年之外,还存在增年现象,这与明代选拔科道官时对年龄既有上限也有下限的规定相吻合。庶吉士选拔年轻化倾向与官员致仕无俸禄的现实,是导致明代士人减年入试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
女性作家必然会在其文本中相对于男性文本中的天使与妖妇的形象,构想理想男性形象的两极。苇弟与凌吉士是相对于天使与妖妇划分的男性形象两极的典型。由于中国传统小说中硬汉(英雄)形象的非性化特征,所以他们没有走进女性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6.
唐诗繁荣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庶世之争”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笔者认为,“庶世之争”,庶族地主地位凸现与进身是唐诗繁荣的根本动力;庶族进身的科举制度是唐代诗歌繁荣的直接原因。任何固其复杂而否认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都是片面而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17.
日本现行的公务员考评制度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后经过不断修改完善,形成了当今以职责考评为主的考评体系。与现行的考评制度相适应的是,公务员的工资制度也是以职务工资和工龄工资为主线构成的。但是,随着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国家间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加强政府机关宏观决策职能和应变能力、综合能力,提高公务员的办事效率,已  相似文献   

18.
探春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之一,也是曹雪芹所偏爱的人物形象之一。文章对探春这一人物进行了分析,认为她是一位秀外慧中、有胆有识的杰出女性,她是封建嫡庶制度的受害者,一方面自强不息,一方面矫情处世,倒向嫡系一方,希望当权者能对自己的婚姻正面干预,从而摆脱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9.
清初的词坛是词学复兴的时期,名家众多,成就突出。安徽休宁词人赵吉士是当时词坛的名家,他的词题材广泛,用调丰富,风格清俊。尤其是对陈维崧的追随,显示了他独特的词学追求。  相似文献   

20.
明代进士登科录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进士登科录是一座亟待开发的宝藏,它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留下的实物例证,是研究明代人物和科举制度的第一手资料。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进士登科录的研究尚处在文献介绍、影印整理等初级阶段。个别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和利用,然而仅限于作为文献资料的征引。因此,加强对明代进士登科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后人在明史、明代人物传记和中国科举制度史等领域的研究中充分利用其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