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美,谁说数学就一定枯燥乏味?下面的图形就包含了一些我们熟知的数学元素,但它们却简单、美观.看着这些图形,同学们,你们能联想到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呢?  相似文献   

2.
王兴媛 《科学教育》2006,12(6):14-1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上很多教师都会遇到一些“冒失学生”提出的青春期敏感问题,作为生物教师该怎样面对这些问题呢?【案例情景呈现1】我在上《生殖细胞的形成》时,在解释“受精作用”这个概念过程中,突然,章××冒出了一句话:“七十二小时有效”同学轰一下笑了,有女同学说“太过分了”。我愣了一秒钟后,很快说:“知识知道得多,不是件坏事,但要能用来正确指导我们的生活”。接着,又问:“你们是从哪儿了解到这些内容?你们还知道些什么?有疑问吗”?学生七嘴八舌问到:“这些药的…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笔者观看了某校的“课堂规范表演赛”。比赛期间,学生的每一个课堂行为动作都是那么的整齐划一。整个表演过程几乎包含了学生在课堂上所有的学习行为,而且每一个行为都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乍看起来确实感觉训练有素,然而细想起来不免有些困惑:这种“规定式”的“课堂规范”到底对学生的学习有没有帮助?有多大的帮助呢?学生对这种整齐划一的课堂学习行为会有什么感觉呢?他们比较向往哪种类型的课堂管理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随后从参赛的不同班级中随机抽取20位学生进行口头调查,调查的问题如下:1.这种课堂规范对你们的学习有没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时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有些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刻意追求所谓的“完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总是绞尽脑汁,教学目标中既要有“知识与能力”,又要有“过程与方法”,同时还不能缺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有听、说、读、写的形式,而且讨论、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一应俱全,教学挂图、实物道具、多媒体课件更是一个都不能少……短短的40分钟,一个环节紧接着一个环节,交替不同的教学形式,上演不同的学习方式,展示不同的教具,紧锣密鼓,密不透风。但是,这种“多姿多彩”的教学设计的实际教学效果又是怎样的呢?许多教师…  相似文献   

5.
好奇心是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是小学生探求新事物、发现新问题的源泉。但是有很多老师不但不注意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还会有意无意的压抑小学生好奇心的正确发展与满足。一次,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学到最后两个自然段时老师提问:“谁还有不懂的地方?”一个女生站起来:“老师,蝌蚪的尾巴怎么会短?后来又变没了?”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生:“蝌蚪就那样。”生:“蝌蚪就是那样的。”老师对提问的女生说:“你听明白了吗?蝌蚪就那样。”女生:“为什么就是那样呢?”老师显得有些发窘,一时无语。女生:“老师,小蝌蚪…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的珠心算教学中,通过大量的珠算训练,使学生在脑中形成映象,在脑中打算盘,提高计算速度。为此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进行脑算。这“熟能生巧”的过程是艰苦而漫长的。怎样使珠心算不再需要学生负担那么多的习题量就能达到脑算呢?经过几年时间的摸索与实践,我发现,“算珠图形”训练法使珠心算教学可以“不熟”也能“生巧”。  一、“算珠图形”训练法的内涵及特点  “算珠图形”:是模仿算盘珠在脑中形成的图像的图形。其特点是:(1)具有鲜明的色彩;(2)有具体的形状;(3)有可大可小的伸缩性。  “算珠图形”训…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展开与折叠"时,我们不难发现,几何体采用不同的展开方法能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那么不同的平面图形是否都能按要求折成几何体呢?以正方体为例,给出含有6个相同正方形的平面图形,是否都能折叠成正方体呢?例:下面3个图形能否折叠成正方体?  相似文献   

8.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知识的仓库.是思维的伴侣.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在技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生物学知识点繁冗江余.怎样使学生省时省力而又记得牢固呢?我的几点作法如下:1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记忆规律进行学习记忆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有规律可惜的,在教学中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学习,是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记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和习惯上说的“背”是不同的。记忆包括“记”扣“忆”。“记”就是外界信息在大脑中贮存和妇码的过程;“忆”就是运用联想等方法使原来贮备和编码的信息再现.是向大…  相似文献   

9.
学习英语这么多年,若问一个“How to study?”的问题,相信每个人都会说到要注意积累词汇,牢固掌握语法规则、提高阅读能力、多读、多说等等,我呢,也不例外,只是还要额步地“透露”一个纯属个人、仅供参考的英语学习途径,那便是——多听、多唱!乍一看,“多听”似乎还符合规则,这“多唱”又是什么意思呢?且让我慢慢解释。  相似文献   

10.
虽然每所学校都开设了“劳动与技术”这门课,可是大多数学生还是掷掷有词地说:“爸爸妈妈说了,只要我们语文数学学习好就行了!”这种观点让许多劳技教师无可奈何。其实,劳技课的学习不但可以锻炼学生耳、目、手、脑的并用,让学生掌握一些劳动的基本技能,还能培养学生初步的技术思维和技术创新能力。如何让学生改变观念呢?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7~9年级的写作要求有一条: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如何联想和想象呢?我认为合情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离不开意象这座思维的桥。所谓意象,指头脑中的客观形象与思想、情趣相融合,而形成一定的思想延伸和情感倾向的印象。简单说,就是蕴涵着情和理的印象。心理学家皮亚杰把认识前奏称为“表象”,认为思维离不开表象,由此及彼的思维纽带就是“表象”,而意象是表象的更深的一个层次,是人区别与其他动物的思维特征,有些动物会有简单的“意象”,但人类的意象更显丰富、深刻和广阔,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思维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有位常驻中国的西方记者,把“亚洲四小龙”译成了“亚洲四小虎”(the Four LittleTigers)。为什么他没把它译成the FourLittle Dragons,而把“龙”变成了“虎”呢? 这位西方记者解释说,由于中国与西方文化差异很大,西方人对“龙”的联想和  相似文献   

13.
比喻与联想这两个小调皮在茫茫的知识海洋里相遇。联想:比喻句,我是联想句,你不认识我了吗? 比喻:怎么不认识你呢?咱俩还是孪生兄弟呢! 联想:孪生兄弟?这从何说起? 比喻:在句子里,我们都有“好像”、“仿佛”、“犹如”这些词语。  相似文献   

14.
【案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节有这样一道习题:下面每组图中的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满地解答。老师问:“两个图形的面积为什么相等呢?”刘晨同学举手说:“因为那个图形像影子一样,所以相等。”同学们哄堂大笑。刘晨显得局促不安。老师没有笑,边点头边说:“刘晨同学能动脑筋想理由,好!人的影子  相似文献   

15.
“东”、“西”本为方位名词,为何结合到了一起泛指各种事物呢?从古至今不少人对个中缘由表示了浓厚的兴趣.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诸如春始秋成说、南火北水说、东京西京说等达九种以上。由于这些说法都是人们根据一定肘期的社会生活与民间传闻的联想.将两种事物联系起来试图解释社会上广泛流传的俗语得义之由.俗语词“东西”之语源即此。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图形与几何”的过程中,我经常发现,许多不同的学生屡屡出现一些相似的错误。这些错误的原因是否具有一些共性呢?  相似文献   

17.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矛盾转化的过程。矛盾的消化是以内因为根据,外因为条件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学习的内因。因此,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决定了对这门课程接受的好坏。那么积极性又是由何而来呢?首先是来自学习目的,其次恐怕就是兴趣和爱好了。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知之者,又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宋朝名家程颐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又乐学。”苏联心理学博士彼得罗夫斯基指出:“对某种对象或活动具有兴趣,是决定注意力高度集中之所以能持久的一系列条件之一。”天文、地理、历史、生物……,这些学科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什么?因为它们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人类进程的苍桑、年代的悠远、生命的起源。而数学这门学科是枯燥的数字演算,难以琢磨的图形变换,叫人头痛的证明,真是扯不断,理还乱,往往让学生望而生畏。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教学中,往往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个学生能对一个卡通人物或一个科幻故事侃侃而谈;而对于一道数学题却是一躇莫展,无从说起。教师们不免疑惑:平日里伶牙利齿的鬼精灵一到数学课上怎么就变成了“沉默的羔羊”了呢?难道,真的是像有些师生说的数学课平淡、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吗?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操作素质,发展思维能力呢?下面就《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形》这一节教学,谈谈自己的实践与认识。  相似文献   

20.
第九章学习了“轴对称”,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