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一连串的青少年凶杀事件发生,让我们触目惊心。为什么屡屡出现青少年自杀、他杀事件?当我们仔细分析这些杀父母、杀老师、杀同学的青少年的成长背景时,不难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的地方:愤世嫉俗,与朋友、同学关系不佳,孤独、自私、不善与人交流等。缺少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造成了人格的不健全。  相似文献   

2.
紧张而又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使许多学生感到压抑、困惑,因此使他们的心理很脆弱,然而他们内心那颗积极要求上进的心始终在跳跃着。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显得尤为重要,而关注学生心理需求的途径和方法很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孔冬青 《河南教育》2004,(11):45-45
近几年,我经常在报纸、杂志等媒体上看到类似的报道:一位16岁的男生,因与父母吵架,半夜里服药自杀;一位14岁的少女因受到老师的当众批评而离家出走;一位16岁的少女只因中招考试失败而跳楼自尽……作为班主任的我,每每看到这样的报道,心里总是沉甸甸的,不禁思考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这样脆弱?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现在的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交流严重缺乏,来自于家长、老师、升学等方面的压力过大,另外又难免遭遇青春期种种“成长的烦恼”等,这些或多或少都会在他们心理上有所反映,往往表现为抑郁、焦虑、自卑、任性、敌对、攻击等…  相似文献   

4.
关注学生心理需求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的学生难管,特别是那些个性很强的学生,说轻了,无动于衷;说重了,就跟你顶撞、吵闹,更有甚者,还以离家出走、轻生、暴力等手段相威胁。几个回合的“较量”,往往是教师败下阵来。于是,除了失望和伤心之外,剩下的就只有焦灼和无奈了。但是,同样面对难以教化的学生,有的老师却能从容施教,游刃有余。伤心、无奈的原因何在?亲切、从容的秘诀又是什么?本文仅从关注学生心理需求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一、透析学生的“痛苦”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学生的心理,我们先来看一篇一位高中生的题为“爱”的日记:“今天,在语文课上,老师出了一个…  相似文献   

5.
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在2013年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研.从调研结果中可以发现,随着社会各界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度的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有所提高.尤其是一些积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小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但是,伴随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生活事件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没有减少.因此,在这个发展与困难并存的时期,心理健康工作应该基于跨部门、跨学科的调查结果,顺应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6.
李荣 《宁夏教育》2010,(7):142-142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针对小学生的各种心理矛盾,教师应如何对待,更好地促进他们在各方面和谐发展呢?  相似文献   

7.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性教育,是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党的教育事业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面对正处在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高峰期的中学生,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当前德育面临的严峻问题.结合学校多年来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探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融合教育应尊重残障学生的心理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 ,旨在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进行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学习。目前 ,融合教育已基本形成了社会性共识 ,残障学生在随班就读中得到了良好的接纳 ,享有与正常学生共有的学习环境 ,但就其融合教育的质量而言 ,残障学生存在着交际薄弱 ,主动性不足 ,学习兴趣不浓 ,掌握知识的难度大 ,知识层面不深入的问题。融合教育的目的在发展教育平等观的基础上 ,通过个人、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化教育 ,发现残障学生的所能所会 ,注重优势发展与潜能开发 ,形成特殊学生自我抉择、自我引导、自我教育的素质和能力 ,从身心发…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学校教育工作已经不再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的教育,而且更加注重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指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的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外界干扰变得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复杂。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根据不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给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制订缜密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使得不同阶段的学生能够得到正确的心理辅导,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培育更多新时代所需的全面型人才。基于此,文章从心理健康的标准、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当前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多个层面展开论述,旨在更好地提高日常教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间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要想教育好学生,教师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状态。欲治其人必先攻其心,欲攻其心必先知其意。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有了健康的心态,教师才能帮助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助其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我们的关注.它关系着学生身心的发展。关系着整个社会素质教育的推进。  相似文献   

12.
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问题,探讨心理教育的涵义、目的、内容和实验途径,成为我们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14.
目前,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自身等因素,包括生活环境、群体文化氛围、道德风尚以及学生自身的自然素质、身体成熟水平和心理发展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而造成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而教师仍然依靠传统的榜样作用、激励教育、说服教育、适度惩罚教育等手段均难以奏效。因此,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障碍),已成为教师教育工作的一项崭新的内容。广大教师扮演起“学生的心理医生”这一角色,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开展的重要条件。这既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也是对以往经验的总结。当前教育实践中有大量事例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在许多情况下,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当前,课堂教学效果普遍不高,很多中学生畏学、厌学现象严重.关于如何改变这些问题,笔者谈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7.
爱的需求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只能去一个,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选择。”母亲最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屋。母亲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哪里有‘爱’,哪里便有‘智慧’和‘成功’。”有爱就有一切,在故事中如此,在生活中更是如此。一个因面部缺陷而遭遗弃的女孩,自暴自弃。一次听力课上,老师轻轻地在她耳边说:“但愿我是你的母亲。”这句话,改变了小女孩的一生。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没有…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当前,课堂教学效果普遍不高,很多中学生畏学、厌学现象严重。关于如何改变这些问题,笔者谈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9.
高琪  张锐 《湖南教育》2004,(4):22-23
教育学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施加影响。就此,笔者从心理效应的角度对教育学生的方式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一、满足需要,适度引导,实现“南风效应”有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  相似文献   

20.
1.观察与了解。心理敏感的学生常常有某些特殊的外部表现。一方面,教师平时要仔细观察,对每位学生加深了解,注意那些具有外显缺陷(生理缺陷如长相丑陋、身材矮小、残疾等)以及有家庭不幸,或曾有严重过失的学生是否在人际交往、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有异常的心理障碍,如抑郁、孤独、离群、自卑等,一旦发现,要及时帮助。另一方面,如发现有异常心理的学生,要从多方面了解造成异常心理的原因,他们是否存在心理敏感区,其“痛点”是什么?通过有效途径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严重的要进行心理治疗,及时救助,早日还他们自信自尊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