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惠玲 《甘肃教育》2009,(20):51-52
汉匈和亲的起由 公元前206年,两汉王朝建立,但由于经历长期的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据史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干,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而与此同时,以漠南为中心,控制北方广大区域的匈奴民族正处于冒顿单于的统治之下.非常强盛.其拥有号称“控弦乏十万骑”的强大军队,而作为游牧民族的他们看来,掠夺、抢劫是比劳动更容易.甚至更荣耀的事情。因此,他们多次闯入巾原地区,大肆掠夺人畜、生活用品,这严重威胁着西汉的统治政权。  相似文献   

2.
“马邑之谋”是西汉时期汉匈关系由“和亲”转为“征战”的一个转折点。它是汉武帝精心谋划的欲以一役之功制服匈奴的重大战略性事件;此后汉武帝陆续西向开置郡国,亦是应征剿匈奴的战事需要而展开的;尤其是他所采用的以实力威服异族,开置郡国以“通西域,断匈奴右臂”,以及在暂不宜置郡的地方建属国以统领之等种种作法,对其后整个汉朝的西向方略都起到了定向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4.
文章首先指出:汉王朝同匈奴奴隶制政权之间的"和亲"问题,从汉代一直到现代,两种不同意见争论了两千多年.和亲在汉代是一个政治上的重大问题,文臣武将们都在激烈争论和亲政策的好坏利弊.建国以来,我国史学界仍然对这个问题有着不同意见.有的同志认为,和亲是一种"妥协的政策","暂时缓和了匈奴奴隶主贵族的军事进攻",汉元帝"以宫女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成为汉和匈奴和好的历史佳话".另有的同志认为,和亲是"对匈奴忍让,企图换取边境的暂时安静.  相似文献   

5.
张良作为秦末汉初的关键人物,其前半生以报仇强秦、复立韩国为己任,后半生以辅佐刘邦一统天下、维护汉朝统治为目标,其思想发生如此转变,当与其复立韩国活动的失败和对局势及刘邦集团的正确洞察有关。总体而言,张良身上凝聚了中国士人智慧与忠信的元素。  相似文献   

6.
谢灵运曾是东晋末期谢家子弟"乌衣之游"的重要人物,他在仕途屡遭坎坷后,转而寄情山水,与谢惠连、何长瑜等人结为"四友",共为"山泽之游"。谢灵运在山泽之游中创作了大量情、景、理相融的山水诗,这标志着谢灵运诗歌创作由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行政咨询是领导者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也是领导民主化的重要保障。谋断关系是行政咨询活动的核心,也是决策程序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断是谋的目的,谋是断的基础。在行政咨询中,要求正确处理科学专家、咨询机构与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联系李煜前后期词创作经历,简论其从“伶工之词”转化为“士大夫之词”的过程,并进一步宏观而粗线条地论证这一过程,形象地展示晚唐五代文人词的发展轨迹,同时也形象地标示出宋词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9.
【课程导入】 教师: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什么软件,大家知道吗? 学生:谷歌地球。  相似文献   

10.
《田忌赛马》作为古文名篇和以长击短、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而广为人知。也受到了教育界的青睐.小学语文、小学数学、中学语文等不同学科、学段基于不同的教学目标、用不同的方式将它纳入自身的教学体系。由于教学都涉及蕴涵于故事中的“对策论”问题,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重复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相似文献   

11.
林平源 《中文自修》2009,(10):22-24
公元383年,已经基本完成北方统一的前秦挥师南下,和盘踞在南方的东晋展开场战略决战,这是北方的雄健之风和南方的雍容之气的世纪对决,也决定着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从连续体关系角度研究《文心雕龙》术语,首先认为整个理论体系可以分解为一系列核心术语,其次强调术语释义要始终联系全书宗旨和周边术语。本文由关乎写作宗旨的“文心”“圣谟”“文德”,到关乎写作总则的“立文之道”“情文”“声文”“形文”“文采”等,展开系列考察,以说明《文心雕龙》内在的连续体关系,并在此视角上对这些术语作出具有一定新意的解释:“文心”是明道设教的“圣谟”及后世作者对圣人用心的传承;“道”特指圣人作为天地之心所悟之道,“文”特指具有明道设教功能的圣贤书辞;“立文之道,其理有三”意思是,立言的根本尺度和旨归是明道,需要同时考虑形文、声文、情文要素,形、声成采,情采兼备方可谓“立”;“立文之道,惟字与义”指传承明道设教之用心须着落于准确用字和整体立意。  相似文献   

13.
一次改革的20余年中,总的指导思想是博大精深的邓小平理论。而其中非常具有时代性的,是“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和“姓资姓社不争论”,即国内外有些学所称的“三论”——“猫论”、“摸论”、“不争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分析太阳社、创造社"奉旨申斥"事件开始,依据所能见到的材料,仔细追溯了鲁迅与瞿秋白从"五卅"到"左联"期间的龃龉和友谊,认为鲁瞿关系呈现为一种不平静的动态过程,即从富于敌意的对手转换为很有原则性的诤友。同时,为了便于理解,本文还梳理了瞿秋白与太阳社、创造社的关系,与共产国际和苏俄的关系及其极左思想的来源和一贯性,也分析了鲁迅的心理活动。这种探讨对重新审视鲁瞿在"革命文学"论争中和对"自由人"、"第三种人"论争中的角色与地位问题,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世文献揭示了汉代"奇人奇相"社会心理的广泛存在;近世出土的简牍,为后世呈现了汉代人普遍的相貌。"身长大,肥白如瓠"的罕见相貌使张苍避免了杀身之祸,之后飞黄腾达,官至丞相。但是,通晓经典,熟悉章程律历,深谙户籍与档案管理工作,才是张苍保全性命、完成社会流动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五四时期的导师级风云人物,对当时一代年轻人的影响可称巨大。新潮社是五四时期最著名的学生社团之一,其成员是五四一代中的翘楚,其核心成员有多人与鲁迅有着直接交往或书信往来。新潮社前期,鲁迅与傅斯年和罗家伦之间的联系较多,影响主要集中于《新潮》杂志,可称"呐喊"。后《新潮》时期,新文化运动进入低潮。新潮社开始分化,鲁迅也进入"彷徨"期。孙伏园和李小峰逐渐成为鲁迅此时的左膀右臂。从"呐喊"到"彷徨",既体现了鲁迅与新潮社之间的同质关系,也是时代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除了古巴这一颗眼中钉以外,这里一直被认为是美国的"自家后院"。不过,近些年,随着左派政党在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执掌政权,这片"后院"不仅"起了火",甚至跑到"前台"公开跟美国叫板。美国和拉美之间到底怎么了?冲突的根源何在?拉美国家是真的要"推翻"美国么?美国会不会动武?经济手段和政治手段哪个才是这场博弈的胜负手?本研究表明:假反美,真独立,是大多数拉美国家与美国国际关系"新危机"的实质。拉美国家反美的原因,更多的是来自这些国家自身发展的要求。他们想通过这样的手段,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度。换句话说,他们只是不甘心只做别人的"后院",而是要自立门户而已。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反美先锋斗士"查韦斯一面高举"反美大旗",而另一面,卖往美国的石油"一滴也不见少"。所以,美国的轰炸机是不会飞到委内瑞拉上空的。  相似文献   

18.
从教十六载,也是困惑的十六载.虽然已从书本上知道“教学相长”的道理,但如今重新理解“教学”二字,我竟有了更深切的认识:教师不仅是“教”者,也是“学”者;既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道理;并因“教”而生“困”,因“困”而问“学”.这也是我从教以来切实的经历和对教学的体悟.教师只有从“教”之术走向“育”之道,才能趋近教育...  相似文献   

19.
从“实体”到“关系”——论我国当代课程与文化的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课程与文化是一种关系性存在,是一种双向建构的关系。当前,我国课程文化存在的问题在于课程远离生活文化、课程缺乏建构性、课程与文化对流不够。我国当代课程与文化的定位应把握住当代课程内容与文化的历史地位、历史作用和历史使命,主要策略是从过去的远离生活文化走向开放与整合实现课程与文化的开放,强调文化与课程的创新,走向文化与课程的整合,完善法定性文化与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从“士”之自觉到“人”之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化传统中,士自先秦诞生之日起,就有了一种精神上、思想上乃至行为上的自觉与成熟,这导致了这一群对人世俗生活及个人情性的不甚关注,甚至是忽视。而至先春末,随着君权政治的日益加强,士之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复苏,开始把向来朝外(社会)的目光向内(个人)转,由此到汉代,特别是汉末发生了士阶层“人的觉醒”,士也因此真正地成熟和血肉丰满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