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造了以量子围栏中的单粒子为工作物质的量子卡诺循环模型,量子围栏的哈密顿量期望值相当于经典卡诺循环中热源的温度,该量子卡诺循环由两个等能(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分析得到,量子围栏卡诺循环的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和经典卡诺循环的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相似,推得量子卡诺循环的效率表示式,该表示式与经典可逆卡诺循环效率的表示式类似。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了在量子力学的发展过程中所带动的激光、半导体、扫描隧道显微镜、量子信息等技术的形成及影响,并借此强调了基础理论对于技术发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有力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与其它种类的显微镜相比,它的分辨本领却可以达到10—10米.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在大气、液体、真空状态下工作,可以在4.2K到1000K之间的温度下工作;并且对样品也无特殊要求,可以测量单晶、多晶、非晶等样品表面;特别是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与其他实验设备结合,应用更加有效、灵活.因此,扫描隧道显微镜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纳米材料等领域中都得到了深入而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研制成功,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扫描探针显微镜,并在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通过对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的阐述,指明了它在纳米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针对扫描隧道显微镜成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别对电化学腐蚀法自制的钨丝探针和剪切法制得的铂铱探针进行扫描光栅图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比铂铱探针,钨丝探针虽然制备繁琐,反应条件不易控制,但是尖锐轴对称形的钨丝探针扫描样品形貌更加细微,用作扫描隧道显微镜探针时扫描成像质量高。该研究为扫描隧道显微镜探针的选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前沿的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中,扫描隧道显微镜是关键的设备,相当于纳米科学研究中的眼睛和手。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是纳米科技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使得人类实现了对单个原子、分子的观察和操纵。  相似文献   

7.
《家教世界》2014,(11):4-5
请您将您身边的“最美家庭”故事、“最美家庭”家训、“最美家庭”照片、“最美家庭”视频等通过以下方式发送给我们: 搜索“恋爱婚姻家庭杂志社”官方微博、微信或扫描二维码; 发送至邮箱ahzmfamlly@sina.com; 登录恋爱婚姻家庭网(www.lian1986.com)寻找“最美家庭”专题网页。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在常温下和在大气状态下,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在石墨薄膜表面上的电场加工实验,并对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表面结构现象生成是场蒸发效应作用的结果,其导电性受外电场力的大小和薄膜层数之间的束缚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纳米科技(Nano ST)是在0.1—100毫微米之间研究原子、分子,揭示各种物质物理过程的微观规律,并借助现代微观检测和操作设备(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隧道探针显微镜STM、磁力显微镜MFM、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PSTM等)以及一系列微观设备的配合,最终实现按人的主观愿望排布原子制造多姿多态的奇特产品.  相似文献   

10.
一句知天下     
●计算机专家王选和半导体专家黄昆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我国已能自行研制扫描隧道显微镜,它是观察原子世界的“眼睛”,操纵原子的“巧手”。●中国首家人脑库——中国人脑库今年初在安徽省合肥市建成。●我国首部青春期性教育教材今年初在哈尔滨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1.
简要阐述了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重点论述了扫描与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给出了用倒T型的D/A代替常规电位器的扫描电路,实现了对隧道电流的多级放大和对数压缩.  相似文献   

12.
介绍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物理原理、工作模式、结构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细胞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都离不开显微技术,本文对几种主要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以及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在2012年度陈嘉庚科学奖(青年)评审中,中国科技大学研究员彭承志由于在量子通信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脱颖而出,摘得陈嘉庚科学奖(青年)一数理科学奖。评审组认为,他“在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通信研究方面做出的系统性工作推动了量子通信向实用化方向发展”。获奖后的彭承志认为“对量子通信实验研究的奖励,代表了国家和社会对整个领域的关注与肯定”。  相似文献   

15.
《科学启蒙》2009,(9):52-53
开辟祖国的STM事业 从上大学到读完博士,白春礼如饥似渴地在化学王国里钻研,整整十年,他乐于与书相伴,全然不问春夏秋冬。1985年9月,白春礼受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委派,来到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他发现白尔德教授正在从事一项叫做STM(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从光学仪器的分辨率谈开 ,简要向学生介绍有关望远镜、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分辨本领 ,将科研知识融汇于教学内容 ,使学生加深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及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7.
纳米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我国科学院和工程学院524位院士共同投票选出的1999年我国十大科技进展中的第二项便是“储氢碳纳米管获得重大进展”。2000年6月,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我国制出世界上最小的碳纳米管,其直径只有半个纳米。直逼理论极限。” 那么到底什么是纳米技术呢?1982年,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问世,其分辨率达到 0.1-0.01纳米,人们可以直接看见和操纵单个的原子。IBM公司的工作人员曾搬动几个原子排成IBM字样。 我国首台STM研究者白春礼院士也曾移动碳原子,将比头发丝还细1000倍的“中国”两字…  相似文献   

18.
杨承印  陈萍 《化学教学》2001,(1):16-17,8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问世,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察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对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微电子技术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被科学界公认是表面科学和表面现象分析技术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19.
《嘉应学院学报》2016,(2):59-64
本文采用Mn2+掺杂和组装壳等技术,以变性牛血清白蛋白(d BSA)为稳定剂,探索水相合成新型掺杂-核壳结构Ag In S2:Mn@Zn S量子点的方法.工作中以产物的荧光和磷光强度为指标,通过考察Mn2+和Zn的用量、反应的气氛、p H值、温度和时间来优化Ag In S2:Mn@Zn S量子点的合成条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等技术对量子点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量子点的直径为9~11nm,量子产率为43.2%.用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其光致发光性能,并应用于对胰蛋白酶的选择性识别.  相似文献   

20.
刊中报     
刍议《静夜思》中的“床”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写的是游子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为诗的前两句 ,其中“床”的意思 ,人教版参考书解释为“睡床” ,因而把这两句诗理解为 :诗人看着床前银白色的月光 ,感觉好似地上的霜。对把“床”解释为“睡床” ,我以为不妥。查《辞海》“床”有三种解释 :(1)供人睡卧的用具 ,如床铺、床位 ;(2)安置器物的架子 ,如笔床、琴床 ;(3)井上围栏 ,如古乐府《淮南王篇》 :后园凿井银作床 ,金瓶素绠汲寒浆。联系诗意分析 ,我认为“床”应理解为“井上围栏”即“井栏”。其理由有二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