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在中国亦极受关注。接受美学理论强调文本的未定性和读者的能动作用,因此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需依据原语文本的和译语读者的期待视野来弥补原语文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译语文本的最佳接受度。本文试图以接受美学理论为基础,选取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三个汉译本为语料,从主题、内容、形式及风格等方面来探讨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2.
翟海霞 《文教资料》2012,(29):19-21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任何文学文本的意义都充满空白和不确定性;读者在阅读文本之前,都具有一定的期待视野;读者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确定文本意义未定点和填补空白的过程,是读者的期待视野和作者的创作文本不断融合的过程。接受关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引起了研究者对译者与译文读者的接受过程的关注,本文旨在从接受美学视角分析译者和译文读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收集的时政新闻平行文本进行分析,探讨了文本功能因素对译者编译过程的制约与影响。本文认为,由于译语读者在意识形态与民族情感、社会价值观与期待视野及阅读习惯等方面与原语读者存在差异,译者要通过删减、调整文章顺序和在译文中另设标题等编译方法对原语新闻进行改写,以期更好地实现译语文本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4.
德国功能理论的译文目的论,要求译者翻译时首先考虑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将读者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一味地忠实于原文。儿童文学文本的翻译要求译者在翻译之前就要弄清楚儿童读者的审美要求,要明确儿童文学文本的主要功能,同时考虑译语文化受众的接受能力。要实现儿童文学译本的目的,译者必须依据目的论的法则,从语内、语际两方面着手,把握原语和译语的主要特征,力争最大限度地实现译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德国功能理论的译文目的论,要求译者翻译时首先考虑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将读者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一味地忠实于原文.儿童文学文本的翻译要求译者在翻译之前就要弄清楚儿童读者的审美要求,要明确儿童文学文本的主要功能,同时考虑译语文化受众的接受能力.要实现儿童文学译本的目的,译者必须依据目的论的法则,从语内、语际两方面着手,把握原语和译语的主要特征,力争最大限度地实现译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汉译本让中国读者领略到其诗歌的文学与美学价值。本文通过分析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在评析莎翁第十八首十四行诗几种汉译本的基础上指出,文本中的意义空白与未定性留给读者自行想象的空间,诗歌中的意象对读者的阅读起着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尝试运用接受美学研究文学翻译,并在分析《红楼梦》杨译本习语翻译的基础上,认为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发挥主体性的过程。译者根据自己的期待视野,必须站在读者的角度审视译文,对潜在读者的可能期待视野进行预测,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审美情趣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尝试运用接受美学研究文学翻译,并在分析《红楼梦》杨译本习语翻译的基础上,认为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发挥主体性的过程.译者根据自己的期待视野,必须站在读者的角度审视译文,对潜在读者的可能期待视野进行预测,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审美情趣等.  相似文献   

9.
作者运用文化翻译现的理论。从影视翻译的特点和原则出发.对影视字幕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译者应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努力实现译文文本与原文文本的文化功能等值。还指出译语文化是决定翻译的因素.成功译文应以译语读者为中心,注意信息传递的效果.即读者的接受性。译语观众与原语观众心理接受反应和谐一致.是影视翻译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10.
林柯 《文教资料》2011,(22):35-37
接受美学认为文本具有不确定性,读者在对文本的诠释过程中起主体性作用。在此,接受美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接受角度看,译者翻译的只是他头脑中的文本,即是译者和文本对话、达到视域融合的结果。译者对文本未定因素和空白的具体化,是语符—意象化中译者再创造的根源。另外,译者不同于普通读者,他必须向译文读者传达原文的意义,此时译语文本的隐含读者作用于译者语言符号的选择。意象—语符化过程实际上是译者创造性运用译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理解与翻译,历来是争议的话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内容,然后重点对比分析了梁宗岱先生,屠岸先生,金发燊先生和李杰先生对其的翻译。各个译本各具特色,可以帮助读者多角度欣赏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韵味和其无与伦比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认为,文本是开放的,读者在文本的阐释和意义的生成中具有能动作用。译者首先是原文的一名特殊读者,其对原文的解释必然带有译者阅读的痕迹。本文拟通过《珍妮姑娘》两个译本的对比来研究译者的读者身份对文学翻译的影响,旨在说明译者的文化观、个人经历等期待视野必然会影响其对文本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并且这种交际包括了两个明示-推理交际过程,第一过程涉及交际者与作为意向受众的译者间的交际;第二过程涉及译者与意向译语受众之间的交际。因此,与传统翻译理论不同,关联翻译理论指出忠实的翻译就是第二交际过程应尽量忠实于第一交际过程,翻译中既要做到忠实原交际的意图,还要做到忠实原交际的推理方式。本文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为对象,对比分析了此诗的两个汉译本,以期对诗歌翻译批评做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李洪辉 《英语辅导》2010,(4):156-158
接受理论是从读者角度来研究文学作品的文学批评理论。将接受理论应用到文学翻译研究中不仅提高了读者和译者的地位,而且对读者和译者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翻译家朱生豪的期待视野及其翻译思想,解释了朱生豪选择《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译《莎》的动力和朱译本受读者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对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把古典诗词译介到西方对传播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形式和内容,翻译古典诗词对许多翻译家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本文从接受美学视角出发,对古典诗词翻译过程进行了初步探索。译者首先应使自己的期待视野与原语文本保持一致,其次应充分考虑并尊重译语读者的接受水平和审美期待。  相似文献   

16.
以接受美学理论为视野,探讨作为接受主体的译文读者对文学翻译活动的影响。作者认为,译者在开始翻译之前应首先对目标读者在接受能力、期待视野等方面进行预测,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读者的期待视野来选择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以接受美学理论为视野,探讨作为接受主体的译文读者对文学翻译活动的影响。作者认为,译者在开始翻译之前应首先对目标读者在接受能力、期待视野等方面进行预测,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读者的期待视野来选择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理论将读者引入文学研究的视野,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这种研究重心转移到读者的研究方法不仅对文学研究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诗歌翻译带来了新的启示:译者的双重身份和目的语读者审美期待.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在分析了孟浩然<春晓>的不同译本的基础上,试图指出诗歌由于具有特殊的文学和美学特征,其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表现得更加突出.因此诗歌翻译更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9.
接受美学视角下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译者不仅是原作的读者、阐释者,而且是译文文学的创造者。通过对《虞美人》两个英译本的研究,发现文本意义的实现依赖于译者的前理解以及文本和译者之间的视域融合;译者在翻译中必须把握原作的精神,尊重原作者,考虑读者的存在,预测读者的接受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得译作最大程度地展现原作的精神风貌,使译语读者能够欣赏到原作的美与情感。  相似文献   

20.
接受美学理论重视实现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本相融合,从而奠定了读者地位从边缘迈向中心。该文将借鉴接受美学理论的基本观点评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四种英译文,充分论证译者应该在传递原诗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促使诗歌翻译中存在的未定性和意义空白能够召唤译者丰富的联想,从而使各种译本争相辉映,各显千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