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兴洲 《教书育人》2007,(11):63-65
一、隐性知识的概念 隐性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1985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他在对人类知识的哪些方面依赖于信仰的考察中,偶然地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这种信仰的因素是知识的隐性部分所固有的。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知识是人类社会文化积淀的精华,文章重点研究了时时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由于其内隐性特征一般不受重视,但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该正确运用隐性知识,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隐性知识的概念隐性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1985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他在对人类知识的哪些方面依赖于信仰的考察中,偶然地发现这样一个事实,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际,隐性知识分享行为的研究愈显重要,分享隐性知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此,隐性知识分享行为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且已经成为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然而,目前学术界对于知识分享行为的解释众说纷纭,对于隐性知识分享行为的研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在语言表达和修辞教学当中,存在着一些没有被明确表达出来的个体经验,这是人类知识中的隐性知识。积极挖掘修辞教学当中的隐性知识,开拓使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改善修辞教学的效果,提高学习者语言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早在20世纪中期,英国学者波兰尼就曾提出知识分为隐性和显性两大类。显性知识是既可用规范化、系统化的语言进行传播,又可文本化的客观知识,如流程、规范等,它可以从企业中的计划、报告、资料、课程中直接获得;隐性知识则是难以用语言和文字表述、传播困难的主观知识,具体包括信仰、情感、直觉、思维模式和诀窍等,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掌握技术诀窍的经验和判断力、决策的前瞻性等。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企业中的隐性知识约占  相似文献   

7.
一、隐性知识理论在当代知识理论中,知识总体上可分为两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或缄默知识。英国学者波兰尼明确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别:显性知识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也被称为明确知识、言语的知识、清晰的知识,而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8.
隐性知识是人类知识史上的重大发现,它与军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有着密切关系。军校导师传授隐性知识受到不合理的导师制度、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匮乏的交流平台等因素制约。军校导师传授隐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导师传授隐性知识的意识、建立"师徒"和谐合作关系以及开发导师迁移隐性知识的渠道。  相似文献   

9.
隐性知识是组织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隐性知识的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关键点。本文通过探讨隐性知识的本质、隐性知识共享的方法,以期为组织开发和利用隐性知识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教师隐性知识就是知识创新的源泉,但是就目前来说,对教师隐性知识关注尚不够。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教师,也就是人的因素,教师隐性知识的共享是在知识管理组织机构环境下,发生在教师隐性知识拥有者与需求者之间的活动。主要从上述几个方面出发,对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隐性知识理论 隐性知识这一概念是由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1958年在《人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波兰尼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图表、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但也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关于我们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的话,  相似文献   

12.
隐性知识转移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导师负责制中师生隐性知识的转移分为伪隐性知识和真隐性知识的转移,伪隐性知识的转移可以使用语言知识或符号规则编码进行,真隐性知识的转移只能在特定情境中以联结学习的方式进行。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伪隐性知识转移的编码———诠释模型,提出了真隐性知识转移的触发模型,探讨了导师负责制中促使隐性知识转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1958年提出了隐性知识概念:"人类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1]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隐性知识具有隐晦性、难以传递性特征,大量存在于初中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教育学界涌现出很多关于隐性知识的研究,但是多数此类研究模棱两可、水平低下。比如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就很难与显性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相区分、隐性知识外化的研究最终也很难说明外化出来的知识之源就是隐性知识而不是个人知识的显性部分。这类问题,究其原因是对隐性知识这个概念的盲信。本文首先介绍了波兰尼的个人知识和隐性知识理论,并通过分析知识的性质、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区别批判了隐性知识理论。本文认为,知识必须是可以言说并且可以被检验的,否则就是意见。除了认知能力是知识的基础之外,其他能力很多情况下表现为旧知识的临场组合应用,新能力并不意味着总有新的知识与其对应,因此说没有证据证明隐性知识是存在的。即使假设隐性知识是存在的,它也不能通过学徒制得到传递,因此教育学界并不需要隐性知识这个概念来阐明理论、解释现象。  相似文献   

15.
隐性知识被资源战略学派(resource-based strategy approach)视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由于其独特性是企业知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是企业形成其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未来企业的竞争将体现在如何充分利用隐性知识,获取竞争优势的问题上来。企业如何得到这一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个重点。本文在分析隐性知识的内涵和共享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企业员工隐性知识共享的阻碍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企业员工隐性知识共享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隐性知识升华与大学知识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创新日益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高校隐性知识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把握隐性知识的内涵,揭示隐性知识与知识创新、大学知识创新的关系,建立促使隐性知识升华的有效途径,是大学知识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学生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隐性知识是一切知识之源,学生在自己隐性知识的基础上,默会的理解、吸收、深化显性知识同时达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隐性知识如何生成、获得的,如何实现知识类型的转化,以及该如何创造条件便于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知识与信仰的动态统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就高等教育来说,在长期以来形成的主知教育背景下,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知识教育向信仰培养的转变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并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主导地位的需要。要实现该转变就必须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出发,处理好主导信仰与多元信仰的关系,确立分层次的信仰教育目标,并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9.
隐性知识是知识的一部分,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信息是知识产生的基础,也是产生隐性知识的基础。论述知识与信息的关系,从而使隐性知识与信息的关系更加明朗。  相似文献   

20.
信仰是人类内心中的价值体系,是人们灵魂的主宰和行动的指南。可是信仰在当代大学生中却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呈现出多元化、低级化甚至虚无化的特点,无法成为他们健康成长并作为国家民族未来建设者的信念支撑。本文通过对当代学生产生信仰问题因素的分析,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坚定的信仰,掌握三个知识体系,即真理的知识,善行的知识,以及自由限度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