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立中是中国当代楚辞学研究颇有特色的学者之一.本文主要依据江立中1980年--2003年论文、论著论述其楚辞学研究成就.  相似文献   

2.
江立中是中国当代楚辞学研究颇有特色的学者之一。本文主要依据江立中 1980 年——2003 年论文、论著论述其楚辞学研究成就。  相似文献   

3.
汪瑗的《楚辞集解》为明代楚辞学重要著作。从汪瑗的楚辞学存世文献入手,对汪瑗的楚辞学研究方法、楚辞学术史观念和楚辞学研究的语言特色等进行探析。汪瑗广收众说、推陈出新、以史证诗、众学相参,注重楚辞学史的构建和著述语言的通俗化。  相似文献   

4.
“楚辞”在英国的传播已近200年.1840年以后,多部“楚辞”英译本问世.虽然学界对“楚辞”在英国的翻译、传播、研究已经展开了相关研究,但是,其内容依旧不足.“英国楚辞学”这一概念,是随着“海外楚辞学”的提出而诞生的.在“汉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下,“英国楚辞学”将获得更全面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5.
游国恩的楚辞研究及教育品格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国恩是现代楚辞学的集大成,其《楚辞概论》、《楚辞论集》等作,将楚辞作为一个完整自足的体系来研究,并在大量原始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富于启示性的观点,体现了他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学风。游国恩一生从不鲩合强权与世俗,其精神品格与屈原一脉相承。他同时还培养和熏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后辈。为北大及至全国的教育和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周建忠先生《楚辞考论》运用“楚辞研究与楚辞学研究”同步进行的方法,将本体研究与史学研究结合起来,对楚辞及楚辞学研究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其双重的述结构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研究风格;  相似文献   

7.
周秉高教授<楚辞解析>一书,给我们提供了楚辞文本研究的有价值的范本.作者思考的是如何把作品的思想内容正确地、系统地表达出来,并加以分析、评论、升华,使学习者容易接受并得到启发,所以,该书的重心在于梳理清楚楚辞作品的脉络,即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层次.即使把这本书放在楚辞学研究历史的长度考量,这本书也是有独特内容的著作.  相似文献   

8.
唐史家对楚辞学有这样的评论:《楚辞》具有“怨刺”作用,“文”的特性,“情”的特点,“艳”的特征。他们以史论骚,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唐史家对楚辞学有这样的评论:《楚辞》具有“怨刺”作用,“文”的特性,“情”的特点,“艳”的特征。他们以史论骚,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是由汉至宋<楚辞>研究的总结性著作,在<楚辞>学和训诂学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贡献我们总结为六个方面:解说旧注、补释语意、驳正旧注、阐发新意、载录遗说、考订异文.  相似文献   

11.
12.
楚辞中有关图学的内容颇丰,诸如古代制图工具:规、矩、镬、绳、墨以及画法的描述,是楚辞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从中国图学史的角度来考察楚辞中有关图学的内容,亦具科技史研究的价值。楚辞对于了解秦汉之际工程图学的成就,以及中国图学史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3.
骚体文学即楚辞体文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屈、宋而后的纯楚骚体、楚歌体和骚体赋三种体式的作品,以及楚骚与赋、乐府诗、七言诗、哀吊文、骈文、曲予词、戏曲等多种文体的相互关系,并涉及到文体演变史、文学接受史、文人心态史等多个领域。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当代楚辞学学科视域与学科空间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通过对本的编辑,献目录对作品的分类收录以及古代论对体的分类评述等三方面考察,认为赋学与楚辞学自南朝萧梁时期开始分离,各自朝不同方向发展。同时,又通过分析楚辞学对骚赋的看法及赋学的“祖骚宗汉”说,认定二学虽分开而并未完全分离,其间自有相关的连结。因此赋学与楚辞学是既有区别又联系紧密的两门学问,都是中国学批评史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诗经》以后,楚辞崛起,自西汉始,楚辞学研究就进入百家争鸣状态,刘安、司马迁、扬雄、班固等各抒己见,此为楚辞研究的初始阶段。自西汉至20世纪的二千余年间,楚辞研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西汉至北宋是开创发展期,重在章句训释,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可为代表。第二阶段:南宋至清末是繁荣期,重在义理探求,朱熹《楚辞集注》可为代表。第三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承上启下的转型期,梁启超、刘师培、王国维等为新楚辞学奠定了基础。1919年“五四”以后楚辞研究至现了新时代特色,游国恩《楚辞概论》为新楚辞学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为第四个阶段的开始。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楚辞研究跃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楚辞研究达到世纪高峰,研究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研究方法之新,学术成果之丰,发展速度之快,是二千多年来任何时期所无法比拟的,这一时期的主旋律是学术创新,涌现出了一大批中青年专家学者,与老一辈学者共创辉煌。  相似文献   

16.
规划楚辞研究系统工程,建立当代楚辞学体系,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除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努力净化学术这气,加强队伍的自身建设外,还需扎扎实实地做好以下工作:实证性的基础研究;以鉴赏和批评方式出现的应用性研究,以探讨文学发展为主要方向的理论性研究;文艺性创伤及其成果的研究;交叉学科之间的综合研究;“边缘问题”的研究;楚辞研究的再研究;《楚辞》作品及其成果的翻译介绍(中外文化交流)等等。  相似文献   

17.
《大连大学学报》2016,(1):30-42
楚辞很早就传播到了日本。日本学者研究楚辞认真而努力,他们不仅研究楚辞的文本,也研究楚辞的作者如屈原和宋玉等人。日本学者不仅研究楚辞的汉文本,还将楚辞注解为一般日本人能够读懂的通用的版本,也作有楚辞的日文译本。虽然日本研究楚辞起步很早,但是日本的楚辞研究,其主要的成就还是出现于现代阶段。日本现代楚辞研究的特色主要有五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将楚辞与日本民族和国家的起源联系起来这一点。使用楚辞为材料以证明日本为神国,这是日本楚辞研究的内驱力。以楚辞证明日本为神国,此内驱力一直存在,而且在现代益发突出,只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日本学术界的楚辞研究采取了更加学术化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8.
楚辞“论评类”典籍是指侧重对楚辞作品及其屈原人格进行评价的典籍文献。文章对明代的四种重要的“论评类”典籍的成书情况、评论特点、存在不足以及在楚辞学史上的贡献,都作了条分缕析的概说,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明人治“楚辞学”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19.
姜亮夫、崔富章等学者将繁富的楚辞学著述归为四大类:辑注、音义、考证、论评。其中,"论评类"典籍是指侧重对楚辞作品及其屈原人格进行评价的典籍文献。相比较而言,学界于此类典籍的讨论尤显薄弱。故对宋代以前的十二种重要的"论评类"典籍之成书情况、评论特点、存在不足以及在楚辞学史上的贡献,作一条分缕析的概评,于"楚辞学"研究及楚辞学研究者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文本从社会政治对文学评论的影响出发,探讨了两汉楚辞学评论中的儒道思想。得出结论:在楚辞学兴起的两汉时期,楚辞学评论以儒为主并贯以道家思想,正是儒道思想的矛盾与斗争,推动了楚辞学的发展。同时,与刘汉王朝倡导的儒道思想消长沉浮。社会政治影响文学的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