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贯益、何太平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1期撰文指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除人们熟悉的激进式与渐进式外,还有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转轨,联邦德国和匈牙利就属此例。从转轨理论说,联邦德国依据的是具有目耳曼民族文化特色的经济自由主义,匈牙利则缘于对社会制度自我完善式改革的否定。从转轨政策说,联邦德国是管住货币、放开价格、保护竞争、完善社会保障。匈牙利选择了宏观环境稳定态势下的私有化,外贸自由化和法制化。两国转轨效果差异悬殊,原因在于联邦德国只需要在既定私有制基础上完成资源配置方式转变,而匈牙利则同时要完成所有制和资源配置方式两个转变。  相似文献   

2.
体制转轨中的政府职能转变周健慧一、顺利实现体制转轨,关键在于政府职能转变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从计划体制转向现代市场体制的过渡中。计划体制的特点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市场体制的特点则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因此,在计划体制向市场...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症结是一种以行政权力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传统体制与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新体制之间的碰撞所形成的制度“瓶颈”。目前国家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国有企业改革作用不大,并且还蕴藏着风险,病症的根治应依赖于体制的转轨。  相似文献   

4.
产权分析方法为我们分析现实经济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它为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失灵”的原因提供了一个科学解释,尤其适用于分析非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中的决策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理性把握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转型经济的实践呼唤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经济体制中的产权制度决定着生产、交换和分配等经济活动的具体过程,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策形式体现了产权关系决定的行为。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是以供求决定的市场价格信号为基础,通过竞争在社会各部门及企业之间分配和调节资源的一种机制和方式。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经济模式、垄断竞争市场经济模式和现代垄断竞争市场模式的各自特点,寻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经济模式;通过对各转轨国家经济模式的对比分析,取长补短,降低改革成本,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6.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职业教育─—联邦德国新州的经验[德]米夏埃尔·古德教授王倩译从1990年9月起,联邦德国各新州(即原东德地区──译者注)根据职教法、手工业培训条例及其它有关职教的法律条文开展职业教育。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中俄两国经济转轨面临着体制运转方面的系统困难。为此,两国采取了不同的改革方式,但改革的效果相差悬殊。总结中俄经济转轨的经验教训,对于新时期中国进一步的综合性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业产业化是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是体现体制转轨、经济轨型的一种现代农业模式,对于解决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多种矛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以“为农服务”为宗旨的农广校,如何利用这个机遇更好地为农业产业化服务,则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简单地说,应在以下几方面深化学校内部改革,从而实现为农业产业化服务。  相似文献   

9.
次优困境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资源的配置模式中,帕累托最优是一种最优配置方式,但现实经济中帕累托资源配置模式是很少存在的。市场垄断、行政干预等因素会使资源最优配置模式发生扭曲,符合现实经济的资源配置模式是扭曲条件下的最优/次优。但是在寻找次优解中,由于约束条件复杂、信息成本等原因无法找到次优解,这是资源配置在次优模式下的困境。本文通过对次优理论的回顾,梳理出次优困境的现实意义,分析比较了社会制度转型期面临的次优困境,以期对次优困境下我国社会制度转型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下,由于我们过多地运用了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管理国有自然资源,导致国有自然资源一直是无偿或低廉使用的。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国有资产无偿使用制度的弊端已显现,一是导致国有自然资源的收益大量流失;二是导致国有资源配置无序和扭曲。因此,深化国有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对于维护国有资源的权益,加强资源开发者的经济责任,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加速与国际通行做法的并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广为实行之必要。  相似文献   

11.
制度变迁的方式分为诱制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其各自变迁的成本特点不同,中国体制转轨选择的是渐进式改革道路,它是由中国改革的性质和目标决定的,中国渐进式改革注重社会的承受力,改革成本始终处于政府的有效控制下。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程度研究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伴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两种不同制度环境约束条件下资源管理系统不断优化发展的变迁过程,是这一时期制度安排的必然结果。本文借助新制度经济学和比较制度经济学派的研究方法,对国内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程度的研究现状、本课题的理论研究假设、基本推论、分析模式和指标体系进行综述和概括,构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程度研究的分析框架,以期推动该领域的研旁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为何宠爱孩子●徐国静有人说,中国人太宠爱孩子了,中国人几乎大半生都为孩子活着。从孩子出生到抚养长大,从长大成婚成家到生儿育女,几乎全被家长承包了,如此说来,最具中国特色的宠爱方式之一,就是承包式。承包代替孩子的事并不是人人必须遵守的一种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分析与建议北京师范大学靳希斌黄松山关键词:高等教育经费资源配置随着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国高等教育也要面临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高等教...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分析了经济体制转轨以后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双重影响,论述了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浅议西德社会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保障制度韦红众所周知,战后联邦德国实行的是社会市场经济。之所以在市场经济前冠以“社会”二字,其根本原因在于,联邦德国将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在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不仅要完成经...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并非社会制度的范畴 ,而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在这种方式下 ,三大经济问题都依靠市场——供求的力量来解决。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 ,其一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同时又对资源的利用进行合理调节 ;其二能增强企业活力 ,调节经济结构 ,使各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运行中最佳投入。但单纯依靠“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运行也有其缺陷 ,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不要拒绝市场──一种新的教育发展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由教育资源能否由市场配置说起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基本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市场经济国家和我国的经济发展都已证明,市场机制是经济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教育资源同样也存在着一个合理配置和用什么方式去配置的问题。教育资源能否用市场的手段去配置?对此人们的看法很不一致。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育看作是政府行为,教育与市场无缘。应当说,我们的教育至今仍与市场保持着较大的距离,甚至拒绝市场,不愿意用市场的观念去观察、思考教育,更不愿用市场的方式去解决教育问题。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市场是用来…  相似文献   

19.
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市场经济理论发展史的专著《市场经济理论史纲》(郭志琦、李永宁。李省龙著)已由西北大学出版社推出。作为一部理论史专著,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坚持了唯物史观。该书认为,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具有不同的社会性质。从这一历史观出发,该书把市场经济区分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据市场经济的纯技术属性,该书又把其区分为古典市场经济和现代市场经济,认为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是市场机制与国家干预的有机结合,批判了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自由市场经济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社会的转型不仅是经济上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还包括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权力结构的重新组合。我国所谓的垄断就是没有正确处理好这几个关系而形成的,本质上是一种公共权力的扭曲和错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