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神话源远流长,是中国学艺术最早的艺术源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神话大抵以一‘神格’为中枢,又推演为叙说,而与叙说之神、之事,又从而信仰敬畏之,于是歌颂其威灵,致美与坛庙,久而愈进,物逐繁。故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章之渊源……是以神话虽托诗歌以光大,以存留,然亦因之而改易,而销歇之也。”这段话对神话的起源、性质、特点及与章特别是诗歌的关系作了精妙的叙述。唐代是诗歌的国度,而中国神话对一代唐诗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中国神话的化精神养育了唐代诗人的气质禀赋和化性格,并丰富了唐诗的创作题材。唐诗中有大量直接或间接化用神话传说的诗歌。而“诗家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这三位诗人的浪漫主义诗歌则最能体现这种影响。他们的诗歌大量化用神话传说,想象可谓是天马行空,匪夷所思,或成仙或化鬼,或上天或入地,创造了一个个瑰丽奇幻迥异于人间的神奇世界。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阅读》2007,(9):19-21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瑰丽绚烂的色彩,把自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3.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兼民主革命家拜伦,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梁启超是近代诗人中受影响最早也是较深的一个。拜伦精神及其积极浪漫主义的诗风都对梁启超创作的新诗体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梁启超的诗歌在思想内容及风格上都有别于传统诗,别树一帜,开拓出传统诗歌的新国土,成为真实反映近代社会现实,充满慷慨豪迈之气的时代之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神话在中国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学的影响也极为深远。神话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对后世作家有积极影响,为后世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学题材和艺术形象,它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对后世作家的浪漫主义创作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抒情诗,浪漫主义精神是其永久魅力之所在。《离骚》的浪漫主义精神首先表现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为理想抗争的坚毅精神。其次表现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和感情的热烈奔放。第三还充分体现在幻想、比喻、神话等审美追求上。  相似文献   

6.
《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学作品和浪漫主义创作精神的源头。它继承我国古代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发展到一定的艺术高度。比如《离骚》的前半部分,诗人对自己经历和遭遇的描写,并不是完全写实的,而是以奇异的比喻、夸张的描写,表现了善与美的崇高、恶与丑的卑鄙龌龊。后半部分更是采用幻想的形式、虚构的境界,写出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李洪连 《考试周刊》2014,(65):11-13
郑珍《巢经巢诗钞》共九百多首,很多诗作极具思想和艺术价值。他的诗歌在社会责任感、关注现实、同情民生、理想社会的描摹方面与杜甫具有相似性。两位诗人的诗歌都体现了中国儒士的传统精神即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同情民生的民本主义精神,渴望理想社会的浪漫主义精神,并把个人之感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镕铸在各自诗歌之中,体现人与诗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李白的神话情结,主要体现于神话创世说对李白“气一元论”世界观即天道自然观的直接影响,神话想象的思维对李白诗歌构思直接沟通,神话的演变直接铸就了李白仙风道骨的诗品和人品。即使如此,李白在创作诗歌的时候,虽然天马行空,“飘然思不群”,但还是没有离开现实的土地,对某些局限性比较明显的神话、故事、传说表示了大胆的怀疑、责问、否定和改造,表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所特有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并蒂奇葩 争芳斗艳─—谈《庄子》与屈赋浪漫主义的异同李金善,贾东城我国浪漫主义文学从神话开始萌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以后,到战国时代已臻成熟,《庄子》和屈赋便是其代表。它们吸收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运用大胆的夸张、驰骋神奇的想象,形成我国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0.
由于20世纪,特别是世纪初中国处在一个革命的浪漫时代,新诗诗人又是以年轻人为主体,很容易与浪漫主义精神产生共鸣,因此浪漫主义思潮流行中国,浪漫主义诗歌成为对新诗产生了最大影响的外国诗歌流派。这种影响不仅来自浪漫主义诗歌本身,也源于新诗诗人对浪漫主义诗歌的“误读”。新诗诗人夸大了浪漫主义诗歌从抒情内容到体形式上对传统的颠覆作用,特别是夸大了诗人生存方式的“革命性”和诗体方式的“自由性”,助长了新诗诗人在做人方式和作诗方式上对“自由”的过度追求,特别是误以为诗体的大解放是浪漫主义最显的一个特点,严重影响了新诗的诗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徐志摩的诗歌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抒情传统,将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纳入古典主义的艺术形式之中,实现了“浪漫”与“古典”的完美统一。本文从意象与意境的生成,音韵、节奏与复沓手法所造成的音乐美以及诗歌体式的创新上阐述徐志摩诗歌对于古典浪漫主义的传承,探讨其诗作获得永恒艺术魅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滁州学院学报》2021,(3):29-34
中国神话的元素在海子诗歌中多次出现,这些神话元素背后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海子在诗歌创作中有意借用了一些神话意象,这些意象的精神内核在他的诗中有了新的阐释空间。本文通过梳理海子诗歌中的神话书写现象,寻找它们之间内外的联系,并结合海子自身的生长环境和同时期的诗歌创作现象,去探究神话意象背后代表的是何种精神,从而揭示这种文化精神的传承和流变,最终来把握中国神话与海子诗歌意象生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李白的诗歌,在几度改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直占据着古典诗歌部分的重要位置。在我们学习鉴赏古典诗歌时,李白的诗歌之所以如此重要,这除了其丰富的思想性与高超的艺术性,还在于,李白为了完美酣畅地表达他强烈的主观色彩,说具体点,也即他一生中存在的思想矛盾——理想与现实,建功立业与隐逸求仙,对国家、人民的关切同情和对黑暗腐朽现实的痛恨等,在继承与发展屈原所开拓的浪漫主义诗风的基础上,他又开创了积极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可以说,李白的诗歌,其最大的特色就是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4.
18、19世纪,欧美出现了最壮丽的浪漫主义文学景观.与古希腊神话与以《西游记》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神话不同,它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方式激起人们开拓自然领域即以科学世界观为其前提的,既有无限的主体性,又是绝对内在的.拜伦、雪莱、欧文、库柏等的浪漫之作,精神与物质互为协调,客观写实因素随之加强;中国浪漫之作如《女神》,主体性无限扩大,精神溢出了物质.在理想问题上,西方浪漫之作常展现出理想化的社会图景,而中国屈原、李白所希望的是圣君贤相施以仁政,20世纪革命加恋爱的浪漫模式,其理想蓝图亦是抽象朦胧的.  相似文献   

15.
屈原,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用自己的生命铸成了不朽的诗篇.神话,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是中国文学史的瑰宝.屈原虽然没有系统的神话理论,但他在对神话的接触、理解、运用方面的造诣却是一般神话学者难以企及的.这最终决定了他在《楚辞》这一伟大诗歌巨著中,对神话的大量而精彩纷呈的文学表现,也决定了其对中国古代神话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6.
将唐代诗人李白置于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考察其创作所达到的“时代高度”,举诗风改革大旗,引导唐诗进入健康发展的新纪元,以充满理想与现实矛盾的诗作,展示盛唐由治而乱的历史画面,用多样体式进行创作,把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推向巅峰。  相似文献   

17.
庄子和屈原同为战国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具有不少相同点,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浪漫主义风格、精神、内容、表现手法各不相同,但在否定和批判现实,抒发对理想的追求,崇尚人格美等方面又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8.
朦胧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派诗歌,在精神内涵上它继承了传统诗歌,其与青年现实主义诗歌的一致性,即强烈的现实精神、现实主题,以及它所受到的革命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即相信未来、乐观主义的精神等明确地昭示了它的传统性。思想内涵的现实主义精神才是朦胧诗的主要价值和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9.
李白,盛唐浪漫主义诗人,他追求理想,追求自由,热爱祖国,批判黑暗,蔑视权贵,使他的诗歌表现出了强烈叛逆精神,他还以自己天才的艺术创造力,形成飘逸、豪放、雄壮的艺术风格,使中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得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屈赋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因而瑰丽的神话在诗篇中放射着夺目的光彩。神话,是形象的反映了人类童年认识自然的水平和征服自然的理想。但神话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是不断演化的。任何一个神话,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模式。这个演化,当然首先是现实的复杂矛盾的折光,是人类的主观想象的飞翔。然而这其中神话的分化、融合,神话的社会化、历史化等等,在不少的情况下,往往是以语言因素为其媒介的。屈赋里的神话,在这方面也有所反映,并且有时曾因此引起了屈赋研究者的怀疑与误解。故特略举数事,以明其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