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大师牟宗三一生与中国的许多大学都有一些或多或少的密切关系。从北到南,从大陆到台湾,从台湾到香港,两岸三地的许多大学都留下了牟宗三的足迹,也留下了牟宗三的记忆。在这些大学中,牟宗三雨伞所著名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台湾大学的关系非常微妙而特殊,涉及中国当代学术史上的一桩公案,因而在中国当代哲学史、学术史、或文化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其中所蕴藏着的民族的思想、文化与个性的悲剧性因素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台湾私立大学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5月27日—6月3日,由大陆6所民办大学董事长、校长和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12人考察团访问、参观了台湾地区淡江、辅仁、元智、开南、东海和逢甲等6所各具特色的私立大学。本次考察得到台湾中华基金会的支持并由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承办。全体考察团成员深感此次访问收获颇丰,现将考察所感概括如下几个方面:1.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无论在量还是质方面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台湾现有高校150所,其中大学53所,独立学院74所,专科学校23所,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在校大学生109.2…  相似文献   

3.
台湾神话学暨两岸文化的同源一体潜明兹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台湾近几十年的神话学也是中国当代神话学的组成部分。台湾神话学家不但以中国上古神话作为研究的主体,而且把汉族文化与大陆和台湾的诸兄弟民族的文化视为一个整体,作为考察神话学上诸问题的大背景,“并通过...  相似文献   

4.
童伊 《科技文萃》2001,1(1):146-150
近年,随着台湾的领导人在对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不断玩弄各种手法,台湾局势更加复杂严峻。台湾文坛有关台湾文学的性质、源流、归宿、地位问题之争,随着时局和政坛的变化,也波谲云诡,变幻不止。争论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把“乡土化”、“本土化”蜕变为脱离统一的中国文学而“独立”的“台湾意识”、“台湾文学”,为“台独”张目。最近,台湾当局又公然决定在全岛的大学里设置“台湾文学”系、所,着手编印教材,开列课题,大批划拨经费,大量招兵买马,而把中国文学列入了“外国文学”的系列,在文坛上和文学高等教育领域里树起了“台独”的黑旗。  相似文献   

5.
2012年9月29日至10月3日,由云南师范大学与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土司制度与边疆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分两个阶段在云南师范大学和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召开。来自日本名古屋大学、韩国济州大学,台湾中研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台湾清华大学、辅仁大学、东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中央民族  相似文献   

6.
由赣南师范学院与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主办,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院、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客家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八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暨客家聚落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7月18日至23日在赣州市山水大厦举行。来自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中原大学、台湾联合大学、彰化师范大学、宜兰大学、逢甲大学、香港大学以及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相似文献   

7.
许雅玲  吴晶晶 《大学生》2012,(Z1):104-105
2009年,台湾对大陆学生赴台留学正式解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底,包括厦门大学在内,共有3000多名学生以交换生或进修生的形式到台湾短期学习,其中学习一个学期以上的学生有857名。厦门大学与台湾高校交流最频繁,交换学生始于2007年。到目前为止,厦门大学共有750多名学生以交换生或进修生的形式到台湾20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短期交流学习,其中学习一个学期以上的学生有265名,包括本科生259人、硕士生4人、博士生2人。厦大已与台湾25所高校签订校际交流协议,包括台湾大学、成功大学、政治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清华大学、淡江大学、东海大学、逢甲大学、辅仁大学等,囊括了台湾公、私立最好的大学。  相似文献   

8.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在哈佛校园中广泛流传,人们并为此而指责哈佛人的狂妄,原因只有一个:哈佛大学在美国历史上的显赫地位不容动摇。哈佛大学是美国民族精神的传承地。反思中国的大学教育,可以发现我们在重视大学的知识传播功能的同时,忽视了民族精神的培育。本文从中国的大学教育现状入手。提出了在中国大学教育中重塑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吉首大学     
吉首大学是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在湖南西部的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创建于1958年9月,分吉首校区和张家界校区,校本部设在湘鄂渝黔交汇处的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校园面积288公顷,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学校面向牟国28个省市招生,在藉学生30580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4870人。在职教职工1400余人。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民族传统体育学、生态学、文艺学、伦理学等六个学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高教研究分会、台湾通识教育学会、武汉理工大学、南通大学主办,武汉理工大学和南通大学承办,《高教发展与评估》杂志社和台湾《通识在线》杂志社协办的第二届中国交通教育发展论坛、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高教研究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第二届高等教育发展与评估学术论坛、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为期一周的2008年南昌大学两岸大学生冬令营圆满结束。活动期间,来自台湾大仁科技大学、政治大学、嘉南药理科技大学、东吴大学、中正大学、台湾市立体育学院以及大陆的福州大学、海南大学和南昌大学的一百余名师生参观了巍峨壮观的滕王阁、有“中国最美乡村”之誉的婺源、“  相似文献   

12.
大学自诞生起就有其发展的内部规律,大学人在遵循其内部规律的前提下,顺其发展,并加之以时代之精神,民族之文明,学者之性格,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大学理念。中国现代大学发轫于北京大学,而北京大学之所以成为一流大学。就在于蔡元培先生之大学理念。在大众化背景下,蔡先生之大学理念对中国一流大学的长远发展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中国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亲身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样的大动乱、大变革;随着政治势力的裹挟迁到台湾,在台湾接受大学教育,为了弄明白“人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社会烂到这个地步?宇宙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这些问题,他读的是台湾大学哲学系;入学之后,感觉找不到答案,大学二年级的暑假,  相似文献   

14.
台湾大学     
台湾大学是台湾省第一所大学。日本侵占台湾时因殖民统治需要将四所高校合并成立了一所大学,取名“台北帝国大学”。大学成立于1928年。1945年台湾光复后将这所大学改名为台湾大学。台湾大学是台湾历史最悠久、师资最强、学生最优秀、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设有文学、理学、法商、工学、农学、医学管理等学院,连同夜间部共有53个学系,53个研究所。学生1.6万余人。台湾大学在台湾地区有较大知名度,目前台湾政界和财经金融界身居要职者,大多毕业于该校。学校的人类学系以研究社会变迁与社会问题而闻名,是台湾唯一从事完整人类学教育和…  相似文献   

15.
文晓村是当代著名的台湾诗人,他植根民族文化,针对台湾诗坛晦涩难懂的恶性西化诗潮,提出“健康、明朗、中国”的诗学主张,并从诗论与创作两方面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做出积极探索,其主张已对台湾诗坛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今天的大陆诗坛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是著名鄂籍台湾经济思想家、翻译家夏道平先生的百年冥诞。夏道平是湖北大冶人,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经济学系。抗战时期任职于国民党政府,1949年到台湾,参加《自由中国》半月刊对国民党当局的批判。后来,到政治大学等大学任教授,并曾担任中华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1995年辞世。  相似文献   

17.
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系着大学根本价值的问题。民族精神整合着社会道德,大学的德育目标要在我国民族道德的基础上实现。“仁人爱物”是我国民族道德的内核。博雅、创新是治学之道,也是大学现代价值的体现。大学要以“仁人爱物、博雅创新”为育人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8.
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地区部分中学校任座谈会于1994年11月28日至30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座谈会研讨的主题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中学教育”。出席会议的代表共72人,其中香港代表5人,澳门代表1人,台湾代表4人。会议共收到论文23篇。现将研讨的内容综述如下:一、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香港圣公会曾肇添中学校长刘智辉说:“钱穆先生曾讲过‘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没有文化,就没有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总体,把民族的一切生活概括起来称之为文化。文化不单是指每个人的生活而言,也不单…  相似文献   

19.
林惠祥是中国人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我国学者中,他最早系统地调查研究高山族的历史文化,最早科学地论证台湾与大陆史前族群和文化的渊源关系,在台湾民族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林惠祥的台湾民族史研究具有鲜明的人类学历史学派特色--将历史学和民族学有机结合起来,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田野调查资料相互印证,再结合人类学的理论进行分析.他晚年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甚深,积极追求民族史学的现实效用,以台湾民族史研究为维护祖国统一服务.  相似文献   

20.
台湾的通识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通识教育”已成为当今台湾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院校在通识教育的研究、规划和实施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本文拟对此作初步评介。(一)“通识教育”(generdeducation)虽在台湾已行之有年,但台湾教育界人士对通识教育的定义并无明确界定。台湾“大学教育改革促进委员会”所著《台湾高等教育白皮书》写道:“通识教育的目的乃在于透过适当之课程的设计,使学生对人、社会与自然的诸现象有一通盘、初步之知识上的认识,以助于形塑有追求真善美之理想的能力和意愿,也有助于培养自我反省、精近能力之独立自主人格,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