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故事不仅是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内容核心,而且成为当代电视节目叙事的重要元素.然而媒体对故事因素的利用与文学对世俗文化的屈从造成了故事身份的混同.通过区分文学文本与传播媒体之间的故事的不同特质,在主张文学秉承自己高贵、自由、诗意的艺术品质的同时,对电视节目叙事中融入的故事因子持审慎的认同态度.  相似文献   

2.
电影是故事的载体,通过镜头衔接来表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文学叙事是通过文字叙述将故事内容呈现给读者。电影叙事依托于演员、情节、音效、场景等等多方面因素,而文学叙事依托的是文字魅力和故事情节。两者相比,电影叙事凭借视听说三方面的有效结合比文学叙事更具艺术魅力。本文分析了文学叙事和电影叙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3.
孔波 《班主任》2005,(10):23-24
叙事,原本是文学的一种形式.教育叙事,是从文学叙事迁移到教育领域来的一种方法.简言之,"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邱瑜)教育叙事因对日常教育生活"真相"的逼近与关注,近两年来,受到广大教育理论研究者及一线教师的热切关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三则不同类型的故事叙述,引出叙事及叙事教育的研究价值;基于叙事学的文学基础与现实发展,探讨叙事研究走近语文教育的可行性。据此,依据语文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语文教育研究的独特性,详尽阐释了叙事语文的教学应用、模式类型及叙事语文为什么能在语文教育界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5.
《祖父之椅的整部历史》的叙事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故事外层、故事或故事内层事件与元故事事件。故事外层反应了霍桑创作的文学动机和现实动机;故事或故事内层事件显示了作者的民主教学思想;元故事事件以插入的方式勾勒了美国独立的历史。这种叙事结构展现了霍桑重构美国历史的独特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6.
论叙事绝句     
在即将翻过的将近一百年里,认为绝句是抒情诗体的独家领地,“绝句难于叙事”几成定论。而跳出了叙事的“事”等于“故事”、“长篇故事”、“完整故事”的框子,那么便可以发现,叙事绝句也是多姿多采、美不胜收的,其中更存在着大量的“叙事——抒情绝句”的中间结构,即半抒情绝句或半叙事绝句。这种精萃的叙事绝句在世界文学里也是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7.
教育叙事是从文学叙事迁移到教育研究领域来的一种方法。教育叙事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叙述发生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故事,它是用来描述教育教学活动的事实、经验、资料数据、过程等,反映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地理教育叙事就是地理教育工作者讲述自己的地理教育故事,此时的教师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故事的主角,它是来自教师内心的声音,是教师真实情感的流露。  相似文献   

8.
中国市场化年代的文学叙事有个突出特征,就是文学被市场化意识形态所统一而形成了市场叙事,市场叙事的叙事意识与市场化的现实生存意识保持着一致。任何一种文学叙事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逃离意识形态化,问题在于,怎样追求文学叙事与现实的想象性关系。在市场化年代的文学情境中,认识历史精神和意识形态的基本点,就是找到个体话语与历史话语、个体生命态度与人类总体自由的融合点。意识形态叙事本来不一定与历史叙事、精神叙事、人性叙事分离,文学叙事是历史活动与历史精神的同时叙事,历史与文学的结合也应该是历史与精神一体化的叙事。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阜阳市教育局教研室陈鹏飞教研员回答:一、什么是教育叙事教育叙事是从文学叙事迁移到教育研究领域来的一种方法。教育叙事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叙述发生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故事,它是用来描述教育教学活动的事实、经验、资料数据、过程等,反映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地理教育叙事就是地理教育工作者讲述自己的地  相似文献   

10.
微型小说是一种极短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不仅在形制上有别于其他的叙事文学,在叙事艺术上也呈现出自己的特色。微型小说的叙事时间变形,从顺序上来看,多为倒叙预叙,极少为顺叙。从时距上看,表现为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极不相等,如省略和停顿。从频率上看,单一叙事的反复和重复叙事造成快速的情感叠加和比对,在有限的篇幅中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连续 《天中学刊》2013,28(1):107-110
把文学与音乐看做一种历时性的叙事过程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这两种艺术形式间的异同.文学与音乐的艺术表达都离不开情感,因此文学叙事与音乐叙事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存在,那就是借助情感体现人类最本源的意志.只是因为文学叙事受理性思维支配,而音乐叙事被感性思维管辖,在表现形式上走出两条不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钟情丽集》、《贾云华还魂记》等中篇传奇小说的叙事模式建构,在叙事风格上,受话本小说创作和以诗文为文学正宗思想的影响,形成"以文缀诗"的特点,而这些诗文在小说中承担了实现情感沟通、调节叙事节律和形成意象叙事的功用;在故事模式方面,完成了"才子佳人"婚爱故事模式人物形象的定型和情节设置的定型。这些特点对后来的言情类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袁海锋 《新作文》2022,(2):11-14
叙事,讲述(真实)事件或(虚构)故事,以传递信息或情绪.它借助语言、画面、手势等介质,对纵向时间维度与横向空间维度的人与世界之关系予以重构."叙事是与人类历史本身共同产生的;任何地方都不存在,也从来不曾存在过没有叙事的民族".自然,叙事也成了文学最为倚重的表现手段之一.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礼记·大学》),"广...  相似文献   

14.
独特的叙事风格是马克·吐温短篇故事在美国文学当中具有巨大吸引力的重要原因。其中故事《我怎样编辑一份农业报》便是马克·吐温采用悖论化叙事的代表之一。悖论,是一种看似充满矛盾的表面而内在却富含真理因素的表达方式。悖论化叙事与马克·吐温的创作意图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分析马克·吐温的悖论化叙事特征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与语言表达三个方面,层层营造了故事的独特叙事及对现实社会深刻的讽刺与挖苦,从而揭示了马克.吐温短篇故事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5.
叙事是叙事性文艺作品的一种重要的表述手段。影像叙事和文学叙事在叙事的时空感觉、叙事的视点确定、叙事的结构安排,包括一些细节的处理,都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影像叙事,还有作为一种与文学不同的具象的、艺术的、技术的表达方式,影像叙事在叙事中通过技术体现出一种对时空的超越性、影像叙事视点的居高临下、影像叙事结构的多姿多彩、影视叙事细节的强烈冲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百花文学”出现了一些描写离婚叙事的“突破题材禁区”的作品:孙谦的《奇异的离婚故事》、丰村的《一个离婚案件》、秦兆阳的《归来》、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布文的《离婚》,但由于“百花文学”是处于“十七年文学”特殊时期,是“国家体制文学”“共和国文学”,是呈现“一体化”趋势的,因此这些作品必然会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通过文本分析并从婚姻的缔造与维持、知识分子与共产党员的对立关系、未离成的离婚叙事来探讨离婚叙事中的政治化以及将“儿女情、家务事”通过政治因素的干预,提升为“宏大叙事”的文本。  相似文献   

17.
叙事视角,主要是指叙事者观察并讲述事件或故事的角度。对于历史著作的历史叙事来说,多视角相比较单一视角似乎有着更多叙事功效。文学作品的历史叙事视角,相比较多人物视角叙事,从固定的一两个人物视角叙事似乎更成功些,这也许是文学与历史在叙事上重人、重事的不同特点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作为视觉艺术的电影,其叙事视角很难严格限定在某一两个人物的眼界范围。但是,与历史著作稍异而与文学作品相同,电影艺术对历史叙事视角的独特选择,不仅仅是作者的叙事策略而已,它还对观众的审美感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电视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包含大量连续性叙事元素的媒体,从叙事学的角度来审视电视节目是合理的。《我是歌手势节目中的每个参与者同时也是故事的叙述者;其颠倒常规赛制、悬念贯穿始终的叙事模式;多重视角交织、节奏舒缓的叙事方式;注重细节刻画、意在凸显人性的情感叙事,让整台节目完成一次流畅的叙事,吸引受众持续关注并获得受众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9.
叙事指的是在特定语境中对故事的建构。在新时期的文学语境中,《班主任》和《伤痕》中对创伤故事的叙述以及围绕这种叙述的论争,表现出对政治性的关注和对集体话语的推崇。这一事实也表明新时期语境与此前时代语境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在对农民和乡土的叙事中,显现出由“家族”叙事向“村史”叙事演变的趋势,产生了类似于村史或准村史类的丈本。村史文学的发生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从80年代初的个体历史的叙事,到寻根文学的虚化个体历史叙事,到80年代中期的后寻根小说热衷于乡村的“前”家族历史,再到90年代初《白鹿原》等的家族史叙事,最后演变到90年代未、21世纪初的村史叙事。村史叙事及其文本诞生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也意味着民间话语与民间文化的强烈的生存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