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国社会广泛流传的春秋史短章文本,构成了编年体《左传》成书的直接来源。出土文献的事例证明,编年体《左传》之前的“《左传》原本”可以理解为就是那些呈散编形态的春秋史“事语”。“事语”的称谓和内涵来源于战国秦汉社会的文献类别和使用惯例,而非当代学界的一般性指称。《左传》编者对春秋史“事语”的择取和加工方法,除了“割裂文本”、“整合文本”,还重在连缀文本、修饰文本,以使它们依次相序、连贯而呈体系化,进而展现自家的价值评判。同时,《左传》的成书历程也是春秋史的书写主体由史官群体经诸子百家转移到儒家学者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先秦“家语”文献的编纂、分类及文体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类文献是先秦时期非常重要的一种文类,它以载录人物言论为其基本文体特征。倘若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语类文献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编纂单位的差异来看,先秦语类文献经历了由"国语"到"家语"的演变过程,在"家语"阶段,又呈现大夫"家语"和诸子"家语"两个类型。这种演化主要是由先秦史官文献编纂意识及方式的演变与私学风气的兴起而造成的。从发展过程来看,"家语"改变"国语"重在以"国"为单位的编纂方式,它强调的是个体言论的编纂。这种编纂主要是基于"立言"乃至学派传承的目的。对于"家语"文献的探究,不但对于把握先秦语类文献的沿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理解诸子文献的生成及其演变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虞姬形象在《史记》等历史叙事文本中,作为男性中心写作的符号意义而存在。这一形象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不断被重写和丰富,经历了一个从隐到显的文化建构过程。本文结合文本叙述形态与叙述者的性别身份特征,对"霸王别姬"故事系统中虞姬形象的演变进行梳理,以求全面考察其中的文化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先秦原典文献《左传》存有大量用诗记录,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其用诗目的也呈现知志、观风、言事、述理的多样化特征,是《左传》区别于其他先秦文献而独具自身文本特征的重要表现。从《左传》“君子曰”类史评用诗可以看出,《左传》频繁引诗用诗实际是先秦儒家“以诗论政”思想的结果。若进一步追溯《左传》这一儒家用诗思想倾向的根由,实际是《诗》具有理论价值与阐释弹性的特点而担负着政治语言功能使然,是周代“立言不朽”的礼乐文化传统对各级贵族政治场合用语的现实需求所致。  相似文献   

5.
虞姬形象在《史记》等历史叙事文本中,作为男性中心写作的符号意义而存在。这一形象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不断被重写和丰富,经历了一个从隐到显的文化建构过程。本文结合文本叙述形态与叙述者的性别身份特征,对“霸王别姬”故事系统中虞姬形象的演变进行梳理,以求全面考察其中的文化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滁州学院学报》2015,(6):97-101
用改写理论分析马君武《哀希腊歌》和《米丽容歌》两个译本,表明马氏诗歌翻译中信息的"隐"与"显",是其分别基于个人的政治意识和目的语诗学规范对原作进行的有意改写。因此,研究特定历史时期的翻译文本,需探究译本生成时影响翻译的各种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甲戌本《红楼梦》的"凡例"直接交代写书旨义本事,愈隐而弥显,故意留下蛛丝马迹以供读者探寻。通过详解其叙述语,在其矛盾空白处可以挖掘出叙述文本背后的"《红楼梦》旨义"和"作者本意",即言己事而托之于情事,以俗情掩饰真事。"凡例"的内容分为前四条和后一条两大部分,通过话语解析、叙述主体分析、语词分析及语法解剖等途径,透过文本表面所述之"闺情""旨义",可以探掘到其书写作者自己人生的真正"本旨",同时多面剥析出其委婉隐曲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老子》有着职业文化背景,而不是一个原创性的个人文本。《老子》八十一章按其结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其理想形态可归结为一个由"原文本"和它的阐释、引申部分共同构成的传释性结构。《老子》"原文本"应是"语"的一种辑本,可能采自前代各种"语"文献。而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祝解》类文献,在功能和形态上对《老子》有着影响。辑录训诫式的"语"并对之进行阐释和引申,是大祝的职业性工作,《周祝解》是其职业文献。老子认同祝史文化中以"语"训诫他人的传统,并因此而采用《周祝解》类文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湘南学院学报》2019,(3):65-69
图像叙事中"聚焦"叙事手法类型可划分为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总体使用频率上,外聚焦高于零聚焦与内聚焦;这三种"聚焦"类型在图像叙事中存在区别于文本聚焦的特殊性表征。另外,图像叙事聚焦具有独特性质:直接形象性,由图像的本质决定;媒介多样性,由图像叙事的媒介决定。探讨图像叙事中的"聚焦",既是对传统图像的新型回归,也是对文学叙事的传承与嬗变。  相似文献   

10.
茶典籍文本的互文主题集中体现于茶著共同的思想内涵上,即通过饮茶活动修身养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一主题含而不露地隐蕴于茶著的字里行间,文本语言编码表现为简约化、含义化和隐喇化。如果仅照字面翻译,目标语读者难以领悟作者的意图和文化暗示。“内隐外化”是一个将原文中的语毛及信息化隐为显的策略,即采取变通方法将隐匿的深层文化内涵“外化”到语符表层,以助目标语读者的理静欣赏,从而更有效地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茶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文本和图像叙事作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通过解决"叙说什么""如何叙说"的问题以达致教育的目的。文本与图像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两种最主要的叙事形态,有差异与对立,各有优势与劣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叙事应与时俱进,实现文本叙事的日常化、大众化话语转换,提升教育主体的视觉素养,消解文本与图像叙事二元对立,实现"语图互文",增强教育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12.
推类是中国古代推理的主要模式。其结构通常由言事与言道两个部分组成。言事与言道的核心是“喻”。其理论根据是:所言事与道之间共同存在的“义”。找到事与道之间共同的“义”,便可“扶义而动,推理而行”。由“事”理过渡到“道”理。  相似文献   

13.
<正>在文化呈现方式、关注的话题以及叙事类型等方面,中西电视剧仿佛天然地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电视剧重视塑造多元的人物关系,关照群体内部成员的面子与福祉,试图达到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强调塑造人物细致入微的内心与情感世界,精致近乎"白描"。然而,以英、美电视剧为主的西方电视剧,从较为常见的电视剧类型、人物设置的方式、关注的典型事件与话题来看,其叙事方式极为显著与独特。剧中对时间流转的非线性的、自由的把握,特别是对空间维度的言说能力的"信息加密"与"紧实"的功力非同一般。尽管如此,中西电视剧都是用影像塑造人物,都围绕人或事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文本叙事与接受主体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文本叙事与主体的读解上。文本叙事是客观的存在,而主体读解则因各主体的出身、品性、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审美趣味以及理解能力等不同而有所不同,甚至大相径庭。文本叙事与接受主体之间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它会由于接受主体所属群体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区别。接受主体之间的"矛盾",也体现在对于续书的接受上。无论是文本叙事与接受主体的"矛盾",还是接受主体之间存在的"矛盾",都说明《红楼梦》内在潜能的丰富性及其与接受主体关系的复杂性。有清一代有些人不能接受、甚至拒斥《红楼梦》,这固然有接受主体受时代局限的因素,但主要与接受者个人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甚至文学修养等有关,同时也与当时传播条件的限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比喻表达的有标记形式可划分出如下四个层次和类型:1.用"比喻"、"比方"等称说比喻现象和描述比喻行为的词(称"比喻同义词群")及其多个组合形式,点明所用或所记录的表达行为或言语形式是比喻。2.用"比喻同义词群"及相关短语,充当"特殊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联系起来。3.用"比喻词"如"像"、"好比"、"是"等词汇手段。4.不用比喻词而是通过语法手段将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上述四类,比喻标记的显隐程度和强弱程度,呈递减关系,第一类最为显强,第四类最隐最弱。前两类标记的,可看作"显性比喻施为句"。第三类标记的,可看作"隐性比喻施为句"。不同的比喻标记,相应地可形成不同的句式和篇章结构,是表达者言语交际策略和言语风格在词语、句式、篇章结构等不同层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正对话语篇是小学英语教材中常见的语篇类型。对话语篇通常有两位以上角色。对话中,这些角色既是发言者,也是倾听者。角色之间互相交谈,产生了话轮,话轮是对话的基本构造单位,对话语篇也就是根据话轮转换编写成的。作为教者,何不巧妙运用对话语篇文本中的话轮推进教学?一、对话语篇"文本话轮"的概念小学英语对话语篇文本话轮,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其一,对话语篇文本中的角色在会话过程中某一时刻获得说话的机会;其二,文本角色作为讲话  相似文献   

17.
毛主席喜欢在诗词中留白,翻译这些空白的方法分为隐译法和显译法。从认知的角度看,这些空白是文本的语言符号所激活框架的空位,而空白的填充值则是框架空位的默认值,这些默认值使得看似没联系的文本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起连贯关系,读者因为拥有框架并能够调用框架空位的默认值填补空白而获得文本意义。隐译就是保留文本空白,让译入语读者调用框架空位的默认值填补框架空位获取意义;显译就是明示框架空位的默认值,显示框架内所隐含的意义。译者采用隐译或显译的标准是所使用的译入语语言符号足以激活理解文本所需要的框架和默认值。  相似文献   

18.
第一步,确定语篇言语块在语篇结构系统中的理论位置:(一)对语篇组合单位作三层系统划分:语篇基本单位→语篇言语块→整个语篇;(二)概括各级语篇单位的一般特点。第二步,(一)抽象概括。1.语篇基本单位组合成言语块的规律。2.言语块的组合关系及类型划分。根据其下位单位的可能组合情况进行划分。3.语篇基本单位和言语块组合成整个语篇的规律。(二)具体操作。1.描写:(1)言语块内连接成分的结构、性质、语义;(2)前项与后项之间的多重联系;(3)言语块的篇章管界;(4)言语块作为一个整体的语篇特征、与上下文的衔接与连贯。2.解释:(1)连接成分的形成机制和历时演变;(2)言语块作为整体的形成机制。由此构建"言语块本位"的语篇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9.
宋传奇叙事存在“自述己事”现象,主要指作者借助小说文体记录或隐或显的自我经历,将“作者”融入小说的叙事与抒情之中,以体验者、叙述者、书写者等多重身份潜入文本内部,这样的叙述方式使内容更具客观逻辑性和真实感,从而增强了读者对故事的信任感,有助于宋传奇的流播与接受。呈现显性“自述己事”特征的宋传奇共计15篇,主要起着强化劝善意识、制造隐蔽的真实、深化小说意旨、以“日记体”扩增兼容性四种流播功能,由根源性的创作环节对宋传奇的流播与接受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把"字句的总体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对话语篇>时评语篇≈叙事语篇>说明语篇,剔除没有"把"字句的语料,该排序则变为:说明语篇>叙事语篇>时评语篇>对话语篇。"把"字句最典型的下位句式是"N1把N2+V在/到/给/向+N3""N1把N2+V+结果补语""N1把N2+V+趋向补语"等,最不典型的是"N1把N2+一+V"等。依照分布频率的高低以及分布类型的多少两个维度,可以建立"把"字句下位句式典型性连续统。"把"字句下位句式的语篇分布可以作出功能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