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向明  赵康 《教育研究》2012,(4):108-114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知识"地位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杜威的实用主义知识论在理论层面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合理合法性"提供了支持。这种知识论视角超越了传统的心灵—世界二元知识论框架,在人类行动范畴中看知识,揭示了人类是不断变化的世界的参与者,而不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世界的旁观者。这种知识论认为知识源自探究,由认知性经验而获得,是关于行动及其导致的结果之间关系的知识,体现在教师身上是有关教育教学行动及其带来的结果之间的关系的"实践性知识",具有引导未来行动的功能。杜威关于知识的工具性观点,还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教师的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孰高孰低之争,因为二者都来自经验,并最终服务于实践,这也使得教师的"知性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学习—实践—发表"模式通过"学习"强化教师教学发展的基础,通过"实践"促使教师将教学认知转化为教学行为,通过"发表"深化教师对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联系的理解和认识,帮助教师在"学习—实践—发表"循环的过程中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在"学习—实践—发表"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强调教师学习共同体下的参与和交往,强调自主发展与专家指导的结合,强调一般教育教学理论与学科教学实践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取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1998—2018年国际教师专业学习研究的分布特征、前沿演进、热点主题、知识基础等做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研究表明:国际教师专业学习研究前沿热点主要集中在对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专业学习研究、技术整合与教师专业学习研究和教师专业学习影响因素研究。教师专业学习研究多以情境理论为理论基础,并提倡复杂理论研究视角。教师专业学习的本质是提升教师知识与技能,改变教师信念与态度,建议采用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分析相关研究可知,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具有深广的知识、善于解读教学情境、善于解读他人的教学模式和建构自己的教学模式。根据维果茨基的学习理论和哈瑞的分析框架,这些素养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内化—转化—外化—习俗化"的深度学习过程,因此,当今的教师培训需要突破把教师"拉出去"的传统培训方式,应更关注教师的职场学习。当前几种典型的教师职场学习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浅层化的倾向,需要以反思传统为起点,对教研活动、师徒结对、文本研读和实践反思等学习方式进行改造,使之走向深度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5.
论西方知识论的三种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知识本质属性的不同设定和知识是何以可能的不同说明,可以把西方知识论划分为三种范式。即,客观知识论、主观知识论和准人类学知识论。前两种是准人类学知识的抽象,人类学知识论是对前两种范式的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创立的人类学知识教师科学的知识论范式。因此,分析、考察知识率范式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师培训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教师培训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建立在完整性培训理念、教师学习理论、教师个体知识论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理论等理论依据和有关实证依据的基础上。它由评价指标、评价要点和评价权重等构成。  相似文献   

7.
陈霞 《教育科学》2006,22(1):53-5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改革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实践知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凸现出国家化、标准化、系统化、一体化、实践化和高学历化的取向。  相似文献   

8.
人文地理研究的最终结果,是要对所研究的人文地理现象做出合理的理论解释,这些理论解释来源于实践。实践教学是人文地理重要的教学环节。我们经过10余年的实践探索,构建了以"学生感知—学生提出研究课题—学生分组讨论制定研究方案—教师辅佐学生探究—动态测评"为框架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明确的目标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积极;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多项能力;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现代师生观;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提高和丰富了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当代教师教育》2018,(4):40-45
个人知识是对客观知识论的批判和解构,个人知识视角下发现教师培训陷入诸多困境:教师群体需求遮蔽了个人需求的差异性,自主支持性被外在任务销蚀,视界融合的双方被割裂陷入理论学习与问题解决式两种不同培训范式的争执,教师缺乏理解和对话的可能性和参与机制,培训迁移效果不佳。针对困境,提出知识观转型,精准识别培训需求,教师培训者结构优化等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我国教师教育体系正经历一次深层次的转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受到广泛关注,而教师教育价值观的重建以及对教师教育实践性本质的知识论的认同是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本文从转型的需求背景、价值观重建和知识论更新等几个层面对当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以期对构建适合中国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历史“知识论”与西方史学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的"知识论"对史学和理学理论有着持久的影响,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的"理本"传统,近代欧洲的"人本"趋向.科学实证主义和专业历史学的产生,反理性思潮对史学的冲击,以及近几十年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史学的批评,无不与"知识论"有关.以"知识论"为基础的西方史学理论总的倾向是否定历史理性,其所论不无道理,但总的说来不失偏颇.  相似文献   

12.
黎玉香 《地理教育》2013,(Z1):64-66
<正>一、"案例—任务驱动"模式的理论基础和构想1."案例—任务驱动"模式的理论基础"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具体教学以案例教学为基础展开,任务驱动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起到组织教学各环节的作用。案例教学法是对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教学方式。它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主体,要求学生在教师启发下,自觉地探索,发现  相似文献   

13.
从新知识论谈教学设计的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目前教学设计的研究领域中,存在着把研究重点放置在教学设计的程序和方法上,过分强调教学设计的“处方”性的倾向。有鉴于此,了解教学设计模式的分化和教学设计模式,明确当今新知识论的知识性质和分类,以及新知识论对教学设计带来的影响,便于我们从新知识论和现代学习理论的研究出发,探寻教学设计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德性知识论发展至今,已涌现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知识论哲学家,扎格泽博斯基更是个中翘楚。她将"德性"作为知识论的核心,对德性知识论进行发展,并提出范例主义德性理论。她试图解决德性知识论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来自怀疑主义对德性知识论整体的挑战,以便为知识寻找更为稳固的基础。尽管她并没有有效解决知识论的主要难题,但仍然不失为通向知识的希望之路做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利用现代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中,对教师有效教学能力的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培养内容设计以及学习支持策略的系统化研究并不多见,对教师有效教学能力生成内在机制的探索更是空白。从系统解决该问题出发,以"中国—UNICEF‘灾区教师培训’项目"在四川地震灾区的实施为契机,采取设计研究的思路,在教师有效教学能力成长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混合式培训、学习活动混合设计和多元学习支持策略,通过"设计—验证—测评—修正—再实施"进行实践,结果显示教师有效教学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从真实需求出发,采取混合式培训模式,对学习活动精细化、多样化设计,对教师的学习提供真实案例、以应用为导向、以协作交流为主要活动方式及多元主体评价的支持策略"的技术支持的教师有效教学能力培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人本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重视师生关系中的情感和态度,这些为信息化教学理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能够防止信息化造成的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缺失。建构主义提出的"创设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则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典型的模式和方法选择。对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2个经典教学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一对一/多"、"多对一/多"这是我国传统的教师师徒带教的基本形态。"院—校—基地"协作是近年来在中小学新兴的带教模式,是院校协作中延伸的新方向,因应了国际教师教育中对专业学习社群的吁求,促进了对传统带教模式的改进。利用"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分析框架,探索不同教师师徒带教模式的构成要素以及要素内部、要素之间的矛盾,有助于加深对师徒带教这一活动体系运作机制以及变革的认识。基于CHAT理论本身的不足,提出了跨文化比较、实证调研等"师徒带教"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教师远程学习是"国培"的重要形式。由于远程学习时空分离的特性,其学习方式不同于传统学习方式,无论是教师还是组织者,其适应性都影响学习效果和质量,研究教师远程学习适应性问题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宁夏参加"国培"远程培训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在实践工作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对什么是教师远程学习适应性、适应性现状以及促进教师远程学习适应性的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究,以期对教师远程学习及其研究有所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陈琛 《中国成人教育》2012,(16):150-151
本文以建构主义的中介作用理论和Littlewood提出的自主理论为依据,以文献的综述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我国这种东方文化背景下教师合理有效介入学生文化自主学习模式的问题。教师要结合文化学习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介入学生的自主学习。本研究旨在丰富对文化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介入"问题的学术研究,并对英语文化学习提供实际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白永红 《中国教师》2013,(16):13-14
"变异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平台。学习、研究和实践"变异理论"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教师带着原有的知识结构、教育教学经验与教学困惑进行"变异理论"的学习与研讨,通过不断理解、实践和反思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提升对教学的理解,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旨在以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例展现"变异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