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肖川 《辽宁教育》2000,(2):40-41
十九世纪初,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今天,也有人认为,所有的教育都是道德教育。因为有多方面的理由表明,教育从根本上涉及到个体内部价值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所以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就要把道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3.
德育篇 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成为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的事业。——列宁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赫尔巴特 有许多种的教育与发展,而且其中每一种都具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层次的不同,决定了一个人精神价值的高低和生命意义的美丑。人无德不善,美的道德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而文明程度的提高,教育是  相似文献   

5.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相似文献   

6.
著名存在主意哲学大师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也就是说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其重要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而终极目的是“培养人”。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赫尔巴特也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相似文献   

7.
兰芳 《海外英语》2011,(7):39+46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自然也应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中学阶段正是学生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德育教育应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分学科,不分年级,任何一位教师在"教书"的同时都不应忘记另外一个重要使命——"育人"。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成功融入德育教育,我认为教师要努力做到"三心"。  相似文献   

8.
中外著名教育家选介──赫尔巴特赫尔巴特(1776~1841),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著有《普通教育学》、《学校与生活的关系》、《教育学讲授纲要》等教育理论著作。他主张多方面的教育必须是完整而统一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完美德性”的人;他确信教学是教...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以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为主要任务。由于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社会性,尤其是其思想性,又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育人”、实施德育,这就是“教书育人”的原则。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相似文献   

10.
鲁茜 《考试周刊》2013,(85):21-21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也就是说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其重要特征是其人文性,而终极目的是“培养人”。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是教育工作的最高目的。教育事业一旦离开人的教育,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教育忽视,就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推动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美国联邦政府通过立法确定美国基础教育的国家目标.这些以教育目标为导向的法案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有以下启示:制定全国性教育目标与标准做为一切改革的主导.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全盘考虑各方配合,鼓励全国上下各行各业人士广泛参与教育改革,加强德、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教育史上长期存在着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争。杜威的教育目的观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哲学及社会思想渊源,他主张教育即生长,生长的目的是更多的生长;教育过程以外无目的,教育目的寓于教育过程、教育活动之中。虽然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受到许多教育理论研究者的批评与质疑,但在今天,这种教育理论依然有很多积极因素值得人们去探索、去挖掘。  相似文献   

13.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从四个方面阐述杜威的教育目的观:他提倡的教育“无目的”其实是“有目的”:严格区分教育的内部目的和外部目的,教育的目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是外部强加的;着力于教育的现时性;注重教育的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统一。其教育目的观对我国的现行教育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菲 《教育学报》2006,2(6):85-90
生活问题归根到底是生活意义问题。生活意义为人的生活确立根基,使人的整个生命富有灵魂和生机。对意义的需求是人存在的总体需求,对意义的追索也是人存在的永恒情结,这种永恒情结就是“终极关怀”的情结。“终极关怀”指人对生活意义的自始至终的关怀状态和过程。德育作为一项以道德为依托使人成“人”的事业,应该以“终极关怀”为精神意蕴或指向。当前,以“终极关怀”为视角思考和建构学校德育目的也是对德育回归生活的深化。终极关怀的视角下,德育目的应该是成就自主关怀生活意义的人。这种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是具备自主关怀生活意义的意识和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15.
赫尔巴特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全面剖析其教育目的思想,对其进行客观的历史考察,才能使经典理论切实服务于当代德育,彰显其现实价值.赫尔巴特教育目的思想涉及教育的最高目标,实现教育目的的起点、路径、手段等.正确理解"德育首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心灵陶冶、显性手段与隐性手段相结合是其教育目的思想对当代德育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化的推进进程中,必然会对民族地区传统文化造成强烈的冲击,其中文化断裂是当今少数民族社会面临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基于人类社会文化多样性的需要,对于社会而言,教育的使命在于促进形成宽容、理解和尊重多元的文化氛围 对于族群而言,教育的使命在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民族文化的个性 对于个体而言,教育的使命在于使民族成员具有文化认同感,能将他们带入新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7.
在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理论体系中,"教育性教学"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他驳斥了当时教育界关于"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的观点,并进一步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理论,对后世的教育理论产生了极大影响。通过解读他的"教育性教学"思想的提出背景、内容及实施情况,对于解决我国现存的"教育"与"教学"相分离的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首先,提倡道德教育与知识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陶冶学生的心灵;其次,教育者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最后,教育体制的确立要注重本土文化,尊重本民族的教育传统。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使人更成其为人,促使人的全面发展。“按单下料”、“陶瓷加工”般的教育模式,严重削弱了教育的内在价值。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不能以弱化教育的内在价值为代价。寻找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目的与教育功能之间的和谐统一,对科学发展教育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谈论了要实现教育改革目标,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新《义务教育法》的突破与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有效解决我国义务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是修订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根本动因。新《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法的立法目的、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经费投入、政府责任、学校安全、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教师队伍、法律责任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重大的突破。这部《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义务教育立法和义务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