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海青 《收藏》2015,(10):84-91
玉鼠(图1)长2.6厘米,宽0.9厘米,高1.2厘米。青玉质,质地较粗,豆青色,大部分受沁呈黄褐色。圆雕。鼠作蜷曲伏卧状,阴线刻出头、足、短尾,身饰卷云纹。双爪之间有一斜穿孔。  相似文献   

2.
李清丽 《收藏》2012,(7):76-78
位于河南三门峡市区北部上村岭的虢国墓地,经过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大规模发掘,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包括商代及西周早期的动物玉雕,特别是1990年以来,考古部门对新发现的国君兆域区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发掘和清理,出土的动物造型玉雕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土里钻的,不仅包含了神化动物形象,而且现实中的各种飞禽走兽都有发现,种类几乎囊括了北温带所有的物种,玉牛就是其中数量较多的一类。发掘的18座墓中共出土10余件牛形玉器,分别是:  相似文献   

3.
杨海青  常军 《收藏》2014,(11):80-83
西周玉器之精美,一直为古玉爱好者所看重。三门峡虢国墓地作为西周晚期墓葬的代表,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品质之好、工艺之精、种类之全、价值之高,实属罕见。尤其是龙形玉佩饰,其造型、刻工和纹样等具有时代风格,为众多古玉研究和收藏者提供了极好的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4.
杨海青  常军 《收藏》2014,(21):80-83
西周玉器之精美,一直为古玉爱好者所看重。三门峡虢国墓地作为西周晚期墓葬的代表,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品质之好、工艺之精、种类之全、价值之高,实属罕见。尤其是龙形玉佩饰,其造型、刻工和纹样等具有时代风格,为众多古玉研究和收藏者提供了极好的研究实例。人龙合纹佩(图1)出土于墓主人虢季(虢国国君)的颈部。通长4.6厘米,宽3.7厘米,厚0.5厘米。青玉质,全部受沁呈灰白色。正面上鼓,背面略凹,中部有一圆形穿孔。正面饰连体双首龙纹,龙首分别朝向两端,其中一端龙纹有弯曲桃形耳,椭圆形眼,长鼻高扬,獠牙末端饰一人首形;另一端的龙首长角上卷,椭圆形眼,长卷鼻。人龙合纹佩(图2)出土时位于墓主人梁姬(国君夫人)的右肩  相似文献   

5.
杨海青  常军 《收藏界》2011,(1):33-34
玉琮是中国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带有神秘色彩的礼器,其形状为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说文》曰:"琮,瑞玉,大八寸,似车缸。"琮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历经夏、商、周三代,秦汉以后逐渐消失,它前后延续了数千年之久,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本文择取了虢国墓地出土的8件玉琮做一介绍,以供读者鉴赏。  相似文献   

6.
杨海青  常军 《收藏界》2014,(12):20-25
西周玉器之精美一直为古玉收藏者所看重,而周代虢国墓地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玉质之好,工艺之精,种类之全,价值之高,实属罕见,这为众多古玉研究和收藏者提供了极好的研究实例。这里仅就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十件龙形玉佩饰做一介绍,以飨读者。人龙合雕佩(图1)长4.6厘米,宽3.7厘米,厚0.5厘米。→出土于M2001墓主人虢季的颈部。青玉。全部受沁呈灰白色。正面上鼓,背面略凹,中部有一圆形穿孔。  相似文献   

7.
常军 《收藏》2011,(1):86-92
虢国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北部的上村岭。1956至1957年,为配合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考古工作者在上村岭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考古调查与发掘,由于发现了著名的1052号虢国太子墓,从而确认此处为虢国墓地所在。  相似文献   

8.
李云 《收藏界》2011,(7):36-40
熊家冢墓地是东周楚国大型墓地之一,因多次被盗及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产建设的影响,墓葬的埋藏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005年11月正式对其发掘。熊家冢墓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川店镇张场村、宗北村与当阳市河溶镇星火村交界处,这里分布着许多岗  相似文献   

9.
贺旭辉 《收藏界》2013,(6):26-27
虢国是西周晚期的诸侯国。虢国国君非常爱玉,据出土资料整理得知,虢国国君收藏了许多西周以前的玉器,这其中包括数件红山文化玉器,其风格豪放质朴,线条勾勒熟练,碾磨技艺精湛,器物表现得活灵活现,极具古朴苍劲之神韵。现介绍如下:鹰形佩(图1)虢季墓出土。是佩、璜、玦组合发饰中的一件,出土  相似文献   

10.
李清丽 《收藏》2012,(4):76-78
位于河南三门峡市区北部上村岭的虢国墓地,经过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大规模发掘,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包括商代及西周早期的动物玉雕,特别是1990年以来,考古部门对新发现的国君兆域区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发掘和清理,出土的动物造型玉雕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土里钻的,不仅包含了神化动物形象,而且现实中的各种飞禽走...  相似文献   

11.
马金花 《收藏》2007,(10):66-69
2001年,在山西侯马市西高村汾河南岸,发现了一处保存完好的东周晋国贵族祭祀场所,面积达12万平方米。遗址东面是晋国都城新田遗址,东南是虒(Si)祁遗址,晋平公兴建的祁宫很可能在此。在上万平米的范围内,发现有大量埋葬祭祀物品的土坑,出土遗物有牺牲、玉器、铜器,石器等。  相似文献   

12.
王晓海 《垂钓》2009,(10):88-88
红山文化是由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一种农业文化,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近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其社会形态处于母系社会全盛期,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  相似文献   

13.
杨峰涛 《收藏界》2013,(10):110-112
最近,河南应国墓地出土了一批青铜面具,造型奇特,实际使用用途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是《周礼·夏官》记载执掌驱邪避害权利的"方相氏"所戴的面具,有学者解释为"巫师使用的法器",也有的学者认为是敛葬器物等等。现介绍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1月,安徽当涂县青山南朝墓出土一批青瓷、玉器等珍贵文物,其中一组玉佩件质地精良、雕琢考究、纹饰细腻华美,在同类器中较为罕见,现藏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龙纹玉璜白玉质,体扁薄,半环  相似文献   

15.
唐新 《收藏界》2011,(11):43-46
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融部,与安徽省毗邻,位置优越,人几众多,物产丰富,是淮河流域典璎的鱼米之乡。存圈始县城东南!公里有一个高约60米的土岗,当地人称其为“候古堆”。1978年,固始县城关镇砖瓦厂在侯古堆取七时,发现一座长方形竖坑,并取出坑内部分器物,后经文物部门勘察,浚处实为一春秋时期的人裁,河南省文物部门随即对蕻地展丌抢救性发掘。经过发棚,该墓(一号墓)眨其陪葬坑出土青铜器、玉器、漆器等符类器物敬卣件。该墓的墓主经考证是宋景公的妹妹、吴…太千犬差的夫人勾部夫人。该墓出  相似文献   

16.
蒋开磊 《收藏界》2010,(10):59-65
保山地处西南,素有“极边”之称,自汉开五咫道以来,作为“蜀身毒道”的过境沿线和华夏大地对外贸易的桥头堡,始终是通向南亚地区的一条重要贸易通道。自古以来,云南边地先民素行火葬,其俗是人“死后三日焚尸,罐瓶贮之,瘗葬于地”(见《大理古代文化史》),这其中的“罐瓶”在元代及其以前,多为黑陶、灰陶和绿陶之类。  相似文献   

17.
刘云辉 《收藏》2008,(2):92-95
獬豸冠与最早的獬豸玉佩据文献记载,战国晚期的楚国曾获得了一只能辨别是非曲直的神兽,名曰獬豸(xièzhì)。獬豸头上有独角,能触邪,丁是楚惠文王下令制作一种何獬豸独角形象的冠,常常戴住头上,众官员纷纷仿效。这种冠被称为柱后惠文冠、楚芯、法冠等。秦始皇灭楚后,以其冠赐给近臣御史。  相似文献   

18.
乔红伟 《收藏界》2011,(10):41-42
邱承墩遗址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鸿山镇东北约1公里处,2005年2-5月由江苏省考古研究所与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对其进行了发掘。该遗址出土了一批典型的良渚交化时期玉器,对研究江苏地区良渚先民用玉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择其部分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共同欣赏。  相似文献   

19.
唐新 《收藏界》2010,(2):41-44
淮阳,位于河南省东部,与安徽毗邻,自古辑楚地,并一度为楚国晚期的都城,地理位置重要,文化积淀丰厚。1979年到1980年间,河南省的文物工作者在淮阳县城东部的平粮台等地发掘了一批墓葬。平粮台,是一个方形高台,高出地面3~5米,在它的附近常有古代器物出土。考古发掘证实,这里实际上是一处战国到秦汉时期的墓地。其中发掘的楚墓为战国晚期墓地,出土了不少青铜器、玉器等楚国文物,出土的玉器数量大,品种多,是不可多得的楚玉精品。我们现从中选出一部分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20.
阮浩  滕卫 《收藏界》2013,(12):65-72
在中国陶瓷史的研究上,宋三彩指“宋、金时期生产的低温彩色釉陶制品”(见汪庆正主编:《简明陶瓷词典》第93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增多,逐渐对金代的三彩器有了较为全面的认氓。三彩器属于低温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