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教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德育工作过程运用语言的功力和水平,这一点早就为我们的前辈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关注,并在他的著作中予以专门描述和讨论,他那些诚恳精道的话语现在听来仍然掷地有声,让人回味良久!  相似文献   

2.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年)是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十七岁初中毕业后,就当了农村小学教师,二十四岁起担任一所农村完全中学的  相似文献   

3.
德育课堂教学,不论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发展其智力,提高其能力,还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把语言放在重要地位,特别是以德育为主要功能,以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主要任务的德育教师更是如此,这就要求德育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课堂教学语言基本功。经过实践我体会: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口中的语言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就像演奏家手中的乐器,画家手中的颜料,雕塑家手中的刻刀和大理石一样。没有乐器就没有音乐,没有颜料和画笔就没有绘画艺术,没有大理石和刻刀就没有雕塑。同样,没有活生生的、深入人心的语言就没有学校、没有教育。语言仿佛是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  相似文献   

5.
德育能力是乡村教师能否恰当高效地针对学生开展德育的关键,包括对德育内容的本土化能力、道德认知与实践能力、对德育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对德育对象的感染能力与对德育环境的主动控制能力。当前要提升乡村教师德育能力,首先,乡村教师要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提高德育能力,扎根乡村生活;其次,学校要提供指导与培训,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最后,离不开国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大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相似文献   

6.
根据教师工作的环境、范围和特点,提出教师应当达到语言的三个优化:一是交往语言的优化,主要是与学生、家长、同事们的轻松对话;二是交际语言的优化,主要是从社会实际出发的课题研究和对外交流;三是学术语言的优化,主要是阅读积累和教学思考所要达到的科研境界。  相似文献   

7.
唐松林 《教育探索》2000,(10):57-59
教师的德育素质是教师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素质。教师的德育素质主要包括德育理念 、专业精神和德育能力。德育即教师对德育的理性认识及在此基础上的4德育信念,是教师有效德育的基础和前提,属于德育素质结构的第一维度;专业精神是有效德育的动力系统,包括教师的热情、亲童性、责任感与合作精神等,属于德育素质结构的第二维度;德育能力是教师能使德育活动顺利进行并保证其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包括德育的实践能力、临床技能及  相似文献   

8.
追求德育的实效性,是德育理论永恒的主题。德育实效的提高,离不开德育教师,这是一个没有争议的事实。然而,我们过去的德育理论却忽视德育教师的专项研究,或者说德育理论对德育教师的研究是不够深入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小学德育教师专业化的必然性分析,引起德育理论对德育教师广泛的关注,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任何审美对象都可以用"品位"一词来衡量其审美价值.高校德育教师应从三个方面来探究其应有的品位学术学识品位要达及"精"、"博",教育教学品位要达及"新"、"活",个性人格品位要达及"和"、"真".  相似文献   

10.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一直流传至今。而中等职校的德育教师面对如今特殊的学生群体,“德”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从德育教师的内涵入手。以图阐明其本真面目,使这一抽象的教师概念变为学生可亲可敬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语言之道探讨真正教师的课堂教学之灵魂及其自我认同感。通过对不同类型教师课堂语言的对比分析,展现心灵之师的教学语言风格和内涵,揭示教师的自我认同感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同时探讨教师发展和改变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关注的中心,也是现代教育的最高理想。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为此高校德育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道德的自我完善、人文素养的自我积累、专业能力的自我提升、心理素质的自我加强、创新精神的自我培养及审美能力的自我修炼等途径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以保证高等教育目标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3.
论教师的体态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态语言是一种运用动作、姿态、表情等传递信息的教学艺术,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美国一位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指出人们的信息量7%来自文字,38%来自语气,55%来自动作和面部表情,即体态语言。由此可见体态语言在传递信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运用恰当优美的手势,亲和自然的面部表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出适当的课堂情境,如果运用得法,甚至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有人说知识好比种子,教师的亲切态度好比阳光,学生愉快的心情好比土壤,只有在阳光的哺育下,知识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体态语言可以简单分为…  相似文献   

14.
赵呈 《文教资料》2014,(15):110-111
教师的语言倭化现象在一线常被忽视,但是会对“德育场”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形成不平等、不尊重甚至排斥的德育场,不利于师生在良好的道德氛围中共同生活。作者在分析负面作用的基础上探究教师语言倭化的原因,提出教师应有的语言要求,希望给予一线老师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德育问题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趋势,高校德育教师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高校德育教师专业化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是稳定高校德育教师队伍的前提,是提高德育教师的专业地位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高校德育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德育专业化的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将德育作为教育目的与教育任务同样重要。在所有教师都服从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教育目的、承担普遍的德育责任的前提下,有一些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更多、更集中地从事特定的德育工作的思路是可取的,也符合世界德育发展的大趋势。第二,教师的德育专业化的第一步,即建立对所有教师的德育素养专业标准。  相似文献   

17.
成人高校的办学特点,成人学员的心理结构,决定了成人学生思想品教育的特殊性。本就成人高校德育工作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了全面探讨,提出了教师应从寓德育于身教之中,寓德育于教学环节之中,寓德育于全面关心之中三方面入手,开展德育工作。成人高校德育工作十分重要,但我们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这就更需要我们进行多方面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校德育课程是由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教师人格魅力作为隐性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显性德育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理论、政治理论与哲学理论的传授;隐性德育课程则主要是将这些理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观念或政治观念,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然而近年来,高校德育工作的失效性日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在对显性德育课程考察的同时,隐性德育课程也进入人们的视野。隐性德育课程的构成要素,大致可分为显性德育课程中包含的隐性德育课程、物质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制度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与精神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9.
论道德语言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富峰 《教育科学》2006,22(1):31-33
道德语言是德育的一种重要方式。道德命令、道德评价、道德交流是道德表达的主要方式,在德育过程中,常用的德育方式则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劝勉、道德对话和道德独语。在不同的道德发展阶段上,采用不同的道德语言形式,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在德育对象道德发展的他律阶段,以道德劝勉为主,在自律阶段,以道德对话为主,在他律和自律相统一的高级阶段,则要努力培养道德独语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