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宋代词人惜春、伤春,进而至于怨春、恨春,这种对季节的情感体验模式透析出宋人对人生如梦、韶华易逝的生命形态有一种更加清醒的死亡意识,体现了特定社会下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伤春、悲秋两大主题源远流长。这两大主题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有许多一致或相似的地方,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伤春、悲秋主题从本质看,在内在情感上一致;从题材分类看,类型上重复。中国古代文学中伤春与悲秋主题的差异表现在:伤春者多为女子,而男子更易悲秋;从美感体验上看,伤春之作委婉、曲折、缠绵、悱恻,悲秋之作凄清、深沉、苍凉、悲壮;从表现形式上看,伤春之作主要是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叹惋,悲秋之作侧重于秋天景物与人生遭际、心境的比照。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余光中能够构建具有现代意识的文学生态发展观,并用他的文学评论和文学作品实践着这种文化生态观。本文重点分析余光中作品中的现代文化意识表现,即全球化趋势的地球村意识、富有时代特色的开放意识和卓具现代公民眼光的环保意识。这种现代文化意识的立足点则是他的民族文化情怀。  相似文献   

4.
5.
对李立扬来说,时间不但是叙事内容和叙事形式,也是思维模式.本文从时序、时长和时频三个角度入手,考察李立扬诗歌中的叙事时间设置,认为李立扬用时序交替连接历史与当下,以错落的时长设计表现记忆的艺术,以具有时间含义的意象表述向后的时间意识.从叙事时间入手探讨李立扬的诗歌创作,不但有助于深度解读文本,研究华裔美国作家独特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解读粤教版《唐诗末词元散曲选读》中的“春”意象,分析唐宋时期“春”意象含义,然后通过这些含义探究古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7.
余光中散文的语言和文体意识表现出鲜明的选择性,主要针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文坛散文创作的"软性"弊病及固有模式;对抗的焦点是散文语言及文体的不同表现方式;对抗的策略是在语言及表现技巧上的中西合璧及感性和知性相济的诗性创作,而这种对抗的归属则是将散文创作引向讲究弹性、密度、质料的现代散文创作。这种对抗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指导意义,但同时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诗词作为人生感悟的结晶,诗思来自于岁月的底层和历史深处,时间因素极其突出,将年华如水,生命有限的体验,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之中。作为一名革命者和建设者,毛泽东是驾驭时间的典范,其高尚的时间观念值得人们学习,他善于从过去的事情中吸取教训,善于总结历史经验,这在其诗词中有充分的体现。总结过去,岁月峥嵘,立足现在,奋力登攀,展望未来,玉宇澄清,毛泽东诗词时间之链给我们无穷无尽思想上的启示和情感上的熏陶。  相似文献   

9.
晏殊词和欧阳修词分别对秋景和春景有着不同的偏好。晏殊词中悲凉的气氛更浓厚,更具有文士气,也更多中年人式的感慨。晏殊词的特点是“情中有思”,但在其理性控制的表面之下有着挥之不去的伤感;而欧阳修则直接用感性的快乐达到了对人生挫折的超越。晏殊词取境相对狭窄,其主人公常保持着内向的独省,并不尽兴于宴饮之欢,反而常品味酒醒后的孤独;而欧阳修则更具有外向的与他人同乐的精神,其词常表现对于歌舞、美酒的深深沉醉。  相似文献   

10.
唐宋词人喜爱以春天为背景描写"落花",表现出一种浓厚的伤春情绪。其原因首先在于唐宋词具有应歌的功能,其次在于承袭自古已有的"春女善怀"的传统。选择象征春天离去的"落花"意象表现女性化的伤春情思.成为唐宋婉约词典型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短篇小说集<沉沦>体现着郁达夫早期小说的基本主题,即在对性爱苦闷的描写中渗透着弱国子民的悲哀.随着"九·一八"事变的发生,郁达夫的文学主题立即转化为强烈的抗日救亡,体现出独立的创作立场的卓绝之处.贯穿郁达夫创作的是民族意识,他的一生实现了从自由主义的左翼立场到自由主义的国家立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文学受基督教的影响,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存在着强烈的仟悔意识。郁达夫的仟悔意识不是纯粹宗教意义上的仟悔,它不是发端于原罪,而是指向具体的个人生活。同郁达夫的小说风格一样,他的仟悔带有浓重的感伤色彩,仟悔情绪与真率、清新的抒情风格相联系,还体现着作家的创作意图。郁达夫在小说中不断地仟悔,自我谴责,既与充满矛盾的动荡时代有关,又与作家纤敏的情感、柔弱的性格和自我表现的坦率的气质有着密切联系,还受到基督教文化影响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论余华小说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小说创作前期作品以展现人的罪恶、暴力和死亡为主要描写对象,其后期创作以渲染苦难为重。从余华小说呈现出的浓烈的悲剧意识中,可以窥见对罪恶与死亡的残酷描写决非余华内心的真正向往,而是作者所采取的一种极端和隐喻的方式对现实对社会对人生苦难的痛切的关注,其间呈现出对人性的解构和生命真谛的求索。  相似文献   

14.
于坚的诗歌展示了自然事物与生命本身的魅力,本文从于坚的诗歌中的“尊重物性,回归生命本身”、“平等姿态中的说话人”、“自然神性的确认——对自然的敬畏”、“真实的原生态语言”四个方面对其诗中所蕴含的生态意识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小说中的"忏悔情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学受基督教的影响 ,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存在着强烈的忏悔意识。郁达夫的忏悔意识不是纯粹宗教意义上的忏悔 ,它不是发端于原罪 ,而是指向具体的个人生活。同郁达夫的小说风格一样 ,他的忏悔带有浓重的感伤色彩 ,忏悔情绪与真率、清新的抒情风格相联系 ,还体现着作家的创作意图。郁达夫在小说中不断地忏悔 ,自我谴责 ,既与充满矛盾的动荡时代有关 ,又与作家纤敏的情感、柔弱的性格和自我表现的坦率的气质有着密切联系 ,还受到基督教文化影响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是一具有浓重悲剧意识的作家;家庭、个人、时代、社会多方面的因素,形成了他的悲剧意识;其作品主要表现为“青年忧郁病”;郁达夫通过大自然和酒,使他浓重的悲剧意识得以消解。  相似文献   

17.
本通过对小说本叙述特征,叙述角度,叙述结构及内容的解诸来分析孤独意识在小说中的反映,并力图探索余华孤独意识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活着>讲述的是关于死亡的故事,令人震惊,却充满温情.它试图帮助我们,在自己身上把握生命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艺术地传达了“零余者”对异性爱的浪漫想像。形成了一种冷静的理性抒情风格和特殊的浪漫主义特征。以超常的主题视域及独特的艺术追求。表现了一种民族主义的文化自由意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把庾信放在他所生活的特定社会条件下,把他作为萧梁士族中的个案进行考察。在社会与个人、人格理想与持节方式、历史与现实等方面,从主客观两面探讨了他留北他仕节操意识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