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让课堂走出“预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中原 《师道》2005,(4):56-57
讲授“太平天国运动”,学生听得很投入,我也挺得意:年轻时对这段历史的钻研,算是没有白费。可是,当我的视线移向我的科代表蒋华清同学时,我发现他的注意力似乎游离在外。我正想走过去问个究竟,他已经站起来了。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带着更多的问题,而非更多的答案去生活。"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问"了,这源于一种怀疑精神,一种对于创造型人才的真诚呼唤。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创新人才最重要的特征是主动地发现、探索、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具有获取新知识和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袁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分数”单元的“整理与复习”时,学生梳理知识并进行巩固练习后,我把例行公事式的提问“今天你懂了吗”换成另一个话题:关于分数,你还有什么问题吗?真是没想到,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质疑问难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贵生课堂"要求学生每天都带着小问题进课堂,带着大问题走出课堂,激励学生不断从一个问题走向另一个未知的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带着什么样的问题离开课堂?怎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呢?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平时我们提倡教师在上课前要进行“说课”,那么,我们不妨让学生在动手作文之前“说说作文”,这样,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公开课教学中,许多老师在向学生提出其“精心设计”的问题后,立即叫学生回答问题,若学生回答不上,教师或另叫基础好的学生回答,或不断重复问题,或迫不及待地暗示、启发,更有甚者,若“赶鸭子上架”不成,即作急于求成的灌输,唯恐学生的“冷场”,打乱其教案中“教”的计划。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提出问题的本质就是创新"(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然而,在我国的数学教学中,是很注重于"问题解决"的,特别是偏重于数学知识的"问题解决",而未能给予"问题提出"同样的重视,导致大部分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已是当前基础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影响学生提问能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高高三复习的有效性,这是每位高三教师研究的永恒主题。在近几年的高三复习中,笔以“问题解决”为贯穿教学的主线,师生按照“生疑——探疑——释疑——再生疑”的基本环节展开复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仅以“课堂问题的设计”为切入点,谈个人的几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 前段时间,听了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公开课。任教教师功底扎实,课堂知识环环紧扣、逻辑严密、扩展有度;教学课件做得也异常精美;课堂上,也有各种形式的提问。可见,在课前准备时,该任课教师下了不少功夫。可是,一节课下来我们感到该堂课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反应缓慢,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小,表情平淡,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打起了瞌睡。整个课堂的气氛十分沉闷,几乎是教师一个  相似文献   

10.
在大多数学生的心里,都认为数学是门极其枯燥的学科,如何才能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趣味和奥妙所在呢?这正是我们数学课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刚学数数的小孩子不觉得它枯燥,是因为老师在教他们的时候,都是用的现实中的例子,他们能现学现用。因此据我了解,学生厌倦数学课的主要原因有几点:第一,学生看不到它的用处所在,觉得它离我们的生活太远;第二,学生参与的机会(既包括课堂上,也包括课外)太少,他们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第三,过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很难主动地学习、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抑,进而影响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要让学生彻底改变对数学课的认识,真正实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还得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1.
李建平 《湖北教育》2002,(19):11-11
这是湖北石首市实验小学的一节自然科学课,“风是怎样形成的?”问题提出后,李绍斌老师让学生用口吹一吹,用书本煽一煽,让学生跑一跑,来感受人为的风;用冷热空气对流实验箱来模拟风的形成;引导学生分析各地自然气温的差别,来认识自然界的风形成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空气流动形成风,风是流动的空气。  相似文献   

12.
目前,有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习惯了由自己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思考作答,有的教师提问一个接着一个,学生则疲于应答。造成的后果就是往往看上去课堂很热闹,实际效率却不高。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精准,没有适当的难度和意义,学生稍加思索就可以作答,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二是总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问题意识淡化,思维创新缺乏。而新课程要求,在课堂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是第一要素,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也就谈不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下面就物理问题的课前设计和课堂创设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4.
朱小燕 《中学教育》2006,(11):21-21
我在师徒结队,帮助教师设计课堂教案时,遇到了这样的尴尬:为了体现新课程新理念,我提出在教案中安排一些诸如“奖励学生小红花”、“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让学生在课上采访听课老师”的环节,但却遭到教师的反对和怀疑,担心这样会有表演作秀之嫌。对此。我不禁陷入深深的困惑:教师的疑虑不无道理,应当承认,当前课堂,尤其是公开课表演作秀的现象的确存在,令人反感。但老师们在课堂上稍有异举就被斥之为表演作秀,不免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何为表演?  相似文献   

15.
汪东升 《现代语文》2014,(8):103-104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每一位教师都希望所听的课题是货真价实、深有教益的,如何做到让课堂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进行呢?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做到精心的准备,特别是在问题的设计上进行深入地思考,真正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既要教师认真地教,也要学生自觉、主动地学。光有“教”的积极性,没有“学”的主动性,常常是徒劳无功,或事倍功半。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积极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主活动场”的探究,经过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马红玲 《教书育人》2013,(12):30-30
打造生态课堂要求教师从“前台”退向“幕后”,从执行走向编导,从编导走向策划,要把课堂舞台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展现、去体验、去学习。  相似文献   

18.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诗句,它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教师不仅要有知识和学问,还要有为人师的人格和品德,有着一种对学生无私奉献的爱。对学生的爱要做到心理相容,还要理解学生,理解也是一种师爱。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爱呢?  相似文献   

20.
近日,学校组织了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我有幸听了A和B两位老师的课。(都是上的同一节课)可是两堂课中,学生的表现却截然不同:一边是沉默无声,另一边则是热情高涨。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师的课堂用语。在此,先列举几处试作比较。[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