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闲读偶记     
林语堂:《苏东坡传》《苏东坡传》(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是林语堂的长篇传记文学作品,苏东坡所处的时代是个政治大变动的时代。他踏人仕途不久,正赶上王安石变法。变法的功过是非且不论(林语堂全面否定了这场变法),反正苏东坡以反对者的姿态被卷入了这场斗争。反对者很多,但苏东坡受的折腾最久,受的摧残最重。他是一个很值得一写的人物,多才多艺,多姿多彩,又多灾多难。著者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书目》2013,(1):63-67
《林语堂名人传记典藏》(全五册) 苏东坡传 林语堂著,宋碧云译 武汉出版社35.00元ISBN:978-7-5430-7209-1苏东坡年少中第,扬名天下,仕途之路却走得非常艰辛。林语堂自言他笔下的苏东坡只是一个伟大心灵偶然留下的足迹,真正的苏东坡是游荡在星宿间幻鸟般的灵魂。文章虽尽量用白描手法,却毫不掩饰对苏东坡深深的个人情感。  相似文献   

3.
夜读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觉得天上的星月失去了明亮,案头的灯盏失去了光芒,唯一照耀我的是苏东坡旷达的人生之光。  相似文献   

4.
最近《林家次女》一书在台上市刚一个月,便一举攻下金石堂畅销书排行榜第12名。这是林语堂次女林太乙写的一本传记,记述了林语堂的教育言论,以及她少年时代的生活点滴。超越了狭隘的民族意识写作方式,读来轻松幽默,颇受读者欢迎。 林语堂强调,“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学堂,只要养成读书的习惯,根本无须上大学”。因此,林太乙念到高中毕业便辍学,随着父亲到各处旅行,参观欧洲大教堂,火山口探险,增长了不少见识。后来曾任《读者文摘》中文版总编辑23年,用英文写过多篇小说,退休后赴美,特别想写点东西,前些年有机会回到出生地上海,感慨良多,于是便想把她的童年先写出来。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林语堂的作品,包括《苏东坡传》《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等在市场上一直反响不错。然而随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拥有林语堂作品的版权期限将至,其他出版机构纷纷摩肩擦踵,跃跃欲试。近日,群言出版社经过多方努力,最终获得了林语堂先生包括《京华烟云》等在内的,全部作品共三十一卷的授权。  相似文献   

6.
我的母亲     
去年初叶至善先生重病住院期间,他写的《父亲长长的一生》一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至善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也是他晚年倾注全部心血用散文笔调写出的、充满爱心和理性的传记著作,受到读者和研究者的重视。其实,至善先生在写作父亲传记以前,曾经作了充分的酝酿,甚至想到如何把握一部长篇传记的创作。因此他先写了《我的母亲》一稿,作为写长篇传记的“试笔”。后来这部分的内容大部揉进了父亲的传记中。遗憾的是,因健康原因,《我的母亲》一稿没有时间继续写下去。本刊得到至善先生家属提供的这一遗稿,由本刊首次全文发表,以纪念至善先生逝世一周年,并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7.
钱锁桥教授的新作《林语堂传:中国文化重生之道》是一部关于林语堂跨文化人生的智性传记,通过把林语堂立为与鲁迅、胡适并列的中国现代思想的坐标,重估了林语堂留给现代中国的知识思想遗产。林语堂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中国众多优秀的人文知识分子中独树一帜,与他长期游走于中美两国之间的跨文化经历密切相关。林语堂留学和在海外定居的经历是中美两国“共有的历史”(shared history)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做学生时,学现代文学史,知道林语堂早年有些革命性,写过颂“土匪”一类的文章,后来,他钻故纸堆,办《论语》、《人间世》,提倡“闲适”和“幽默”,挨了鲁迅不少批评,“将屠户的凶残,使大家化为一笑”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便是用在林语堂身上的。此外,就所知甚少了。80年代,有机会看到台湾出的35卷的《林语堂全集》,一口气读下来,这才对林语堂其人其文,大抵有了认识。总体说来,林语堂在文学上散文成绩较好,小说写得甚多,然较贫弱,他在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方面,以及编撰《汉英大辞典》等,是有卓著建树的。他的幽默,与一般人对幽默的预期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李冰玉 《大观周刊》2012,(47):43-43
英译本《浮生六记》是林语堂的得意之作,也是其翻译理论贯穿始终的著作。林语堂先生也写过不少涉及翻译理论的文章, 其中以《论翻译》影响最大。他在严复信达雅的基础上总结了三条标准: 忠实、通顺和美。同时,他又从另一角度将这三重标准释义为译者的三种责任: 译者对原著者的责任, 对读者的责任以及对艺术的责任。他反对呆板的、字面上的忠实, 指出“忠实非字字对译之谓”、“忠实须求传神”通顺的译文。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记者杨嘉)近几年林语堂的作品,包括《苏东坡传》《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等在市场上一直反响不错。然而随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拥有林语堂作品的版权期限将至,其他出版机构纷纷摩肩擦踵,跃跃欲试。近日,群言出版社经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著苏东坡传,以为“鲜明的个性永远是个谜”,然而整个文明的历史上,堪当此言者虽非凤毛麟角,却也究竟罕有。不过,端详历史的“录鬼簿”,细加考量,轮到美国开国元勋托马斯·杰斐逊时,顿觉此言还嫌轻忽。 杰斐逊是美国民权思想当之无愧的始祖,其民本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他的血液里流淌着反暴政、反专制,以及抗击封建贵族特权的天赋,到中年时期,其性格已成长为丰满多维的巨树,所以说“鲜明的个性永远是一个谜,”而且是饶于磁力般的个性魅力:创意非凡,正义感强烈,大气磅礴,独具卓见,套林语堂写东坡的句法,可以说,杰斐…  相似文献   

12.
南京图书馆馆藏稿本《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先生传记》(或《孙中山先生传记》),由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于2003年5月作为“中国文献珍本丛书”之一影印出版,书名改为《未刊稿本孙中山先生传》,16开,565页。精装。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林语堂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最近,由林太乙编辑,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了《语堂幽默文选》(上下册)和《语堂文选》(上下编)。《语堂幽默文选》收入林语堂先生独具特色的小品文;《语堂文选》  相似文献   

14.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其诗文并茂,对后世文学影响极深。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等。他的父亲苏淘和弟弟苏辙都是当时著名的敌文家。《黠鼠赋》是苏东坡少年(十一、二岁)之作。它虽名目“赋”,实际上是一篇绝妙的小品文。全文计二百八十七字,写得生动活  相似文献   

15.
《万古风流苏东坡》是“文侠”小说的开创者龙吟在推出《智圣东方朔》和《诗剑龙洲侠》之后,推出的一部“定型之作”。然而此书第一部原名《人望》却在上市之前就被不法书商盗印。为了打击盗版书商的气焰,光明日报出版社不惜承受较大的经济损失,更改了原来的书名、封面、环衬、装帧设计,这部被盗版书商觊觎已久的文侠小说,终于突破重围,以新的面貌面向读者。此书之所以未出先火,缘于主人公苏东坡在国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又有一代文学大师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流传于世。该书作者龙吟又另辟蹊径,汇集了二十年学术积累之成果,在披露众多历史细节外,还对苏东坡成长的心路历程等作了人性  相似文献   

16.
阮海儿的体会文章《称砣虽小压千斤》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我当晚报记者,常写“豆腐干”新闻,从写大一点文章到写“豆腐干”,曾几度脸红,怕被人家骂“没出息”。可是几年下来,骂声没听多少,对《扬子晚报》的赞扬声倒听了不少,其中也包括读者对“豆腐干”新闻的好评。渐渐地,不但不脸红,反而越写越觉得有滋有味,越  相似文献   

17.
继林语堂《苏东坡传》、曾枣庄《苏轼评传》、李一冰《苏东坡新传》等书之后,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莫砺锋又推出了《漫话东坡》(凤凰出版社2008年5月版),阐释了他心目中的这位文称"欧苏"、诗号"苏黄"、词谓"苏辛"的文豪.  相似文献   

18.
高信 《出版史料》2004,(4):36-39
六十多年前,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第一部《鲁迅手册》以中华编译馆名义在上海出版。编者署名曹聚仁。其实,写一部《鲁迅评传》才是曹聚仁的初衷。曹聚仁曾回忆说:一九三三年冬,鲁迅先生到他家吃晚饭时,在他的书房里见到种种自己的作品和一大堆资料卡,于是鲁迅先生问:“曹先生,你准备替我写传记吗?”“我是不够格的,因为我不姓许。”曹聚仁的回答,自然有点玩笑意味。众  相似文献   

19.
止庵编的《答客问》,封面勒口上说明:“作家张阿泉提出若干问题.谷林先生逐一作答,不妨看作这位文化老人一部别开生面的自传。”书里附录了一位专攻“传记文学”的研究生文章,又称誉“一本这样的传记出现,就是在传记文学的历史上,也都是值得庆贺的事情。”那么,《答客问》是传记了。我想大概只能算传记的“别格”吧。(本来要用一个现成词语“另类”,终于忍住,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老舍先生《茶馆》的第一幕戏好。老合先生说:“也许就是出过一次废品的功劳。”“一次废品”,是指老舍先生花了许多劳动,后来扔掉了,又丝毫不感到可惜某剧的一场戏。《茶馆》的第一幕,用的就是那一场戏。虽然不完全一样,但因为相似的场面老舍先生写过一次,所以再写,就感到得心应手,就容易写得更成熟,更精炼。而结果正是这样。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废品”是正品之母。不少正品是从“废品”,发展、过渡、演变而来的。“废品的功劳”,就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