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洋 《职大学报》2004,(3):15-17
在二十世纪《墨辩》研究过程中,存在一种既非常特殊又具有一般意义的文化现象——“墨辩现象”。“墨辩现象”关系到中国逻辑中研究和《墨辩》研究的方向问题,具有极大的危害。本文对该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其所涉及的诸种问题、其实质和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消除此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墨子"三表法"到<墨辩>逻辑之间,呈现了墨家论辩思维的精纯化过程,也就是从一般包含具体内容且具特殊性的论证思维,到形式的且具普遍性的逻辑思维的过程;"三表法"体现了墨家思想的中心架构,而<墨辩>逻辑则包容于其中.墨子思想与<墨辩>逻辑之间具有连贯性.  相似文献   

3.
《九辩》一诗并非“章自成篇”,杂乱凑合,而是线索连贯,层次井然。此诗非屈原所著,也非宋玉“悯惜”屈原“以述其志”,而乃宋玉自抒身世感慨之作。  相似文献   

4.
孟子不仅好辩,而且善辩,可谓是辩无不胜。究其关键是孟子善于抓住辩手这一根本,因人设辩,循类责问。以此视角考察《孟子》之文,其辩术呈现为劝辩式、讲辩式和驳辩式三种艺术范式,形成了《孟子》独具特色的士辩艺术。就其影响和价值而言,它在以道立辩、以情驭辩、以技骋辩和以识促辩过程中蕴含了众多的人生启示和深远的艺术感染力,极具现代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5.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世界文学爱情作品的绝美之作,成为一代一又代人心中的爱情绝唱。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虽是以死结尾的悲剧,但他们的死护卫了爱情、宣扬了自由、平息了两家世代的仇恨,成为永恒。《呼啸山庄》也是一部以死结尾的爱情悲剧,却是一部男主人公带着爱恨报复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悲剧。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爱情主题和人物的对比,试图更好地挖掘作品中所隐含的爱情真谛。  相似文献   

6.
笛法兰  朱晓飞 《阅读》2014,(19):50-50
<正>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这段话告诉我们,勤奋上进,努力学习就会有好的收获如果只顾着玩,浪费了大好时光,对自己是没有多少好处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锻炼自己的能力。《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  相似文献   

7.
《卖炭翁》与《致穷老妪》两首诗都从客观实际中提取材料,引领读者窥视各自时代的社会现实。人物描写都真诚、朴实,人物刻画有视觉上的立体感,很形象。但这两首诗对人物描写的侧重点、表现手法却不同。  相似文献   

8.
《中兴间气集》基于风雅新颖的选诗标准及才性批评的论诗方法,先认可朱湾故作隐逸的行为,再赞赏其诗具有契合隐者身份的脱俗、含蓄优点;而且高仲武肯定大历诗坛的交游风气,所以偏好朱湾的席间应酬之作。《诗源辩体》基于律诗以初盛唐为典范,大历趋于衰变的贯通诗学视野,以初盛唐诗为参照凸显朱湾诗的语言浅俗之弊;而且许学夷反感交游权贵,故而鄙夷朱湾的席间之作,同时借贬斥朱湾诗,表达了对公安派俚俗倾向的批判。探析《中兴间气集》《诗源辩体》对朱湾诗的两极化评判,可窥见二者不同的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9.
《狂人日记》与《沉沦》是新文学史上并峙的双峰。这两部作品虽然一为现实主义,一为浪漫主义,然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所运用的表现手法,都有相当的可比较性。因而,无论从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是从审美的价值来看,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都是很有意义且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0.
《观察水的沸腾》是现行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材热学部分中很重要的一个学生实验。该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和测定水沸腾时的温度,即沸点。在实验中,学生很容易观察到以下几种现象:①从开始加热到沸腾前,随着温度的上升,水中出现大量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变小或破裂。②当水温到达沸点并发生沸腾时,  相似文献   

11.
笛法兰  朱晓飞 《阅读》2014,(35):50-50
<正>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做事不要急于求成,急急忙忙、慌慌张张的话,就很容易会出错。同时,也不要畏苦怕难、犹豫退缩,更不可以马虎草率,随便应付了事。这就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事先制定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教导儿童待人接物、立身处  相似文献   

12.
《逻辑哲学论》虽然关注和解决逻辑哲学问题,但重点却是一本伦理性质的书,它把对语言逻辑的思考与形而上学的生命伦理的体验结合起来,通过解决何为言说以及言说如何可能的问题划出思想表达即语言的界限,以显示出不能言说的东西或领域,从而告诉人们正确对待世界的方式,因此安顿生命、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13.
笛法兰  朱晓飞 《阅读》2014,(Z3):82-82
<正>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本文节选自《大学》。该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代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这段话的意思是,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因为一定的原因才产生的,都会有开始和结束的时候。能够明白事物的主次和先后,那么对事物发展的规律也就更加清楚了。这就告诉我们,只有从小事做起,认清事物产生  相似文献   

14.
韩旭 《职大学报》2008,(3):35-37
<伤逝>和<倾城之恋>都是从宗教婚姻向现代婚姻过渡的典型代表,都呈现了"在女性没有真正经济独立之前,两性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和理解"这主题.但在<伤逝>和<倾城之恋>中,鲁迅与张爱玲都是不经意间流露了自己的性别立场和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15.
16.
笛法兰  韩亚 《阅读》2014,(39):50-50
<正>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从前,孟子的母亲为了找到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母亲便剪断织布机上的布,告诫他学习半途而废就如同剪断了布一样。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付出了很多的辛劳。我们应当体谅父母的苦心,认真学习,回报父母的恩情。《三字经》是我国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之一,它不仅  相似文献   

17.
笛法兰  韩亚 《阅读》2014,(43):50-50
<正>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这句话的意思是:内心平和,就能舒适安逸;心浮气躁,精神就会疲惫困顿。保持自己纯洁的天性,就会知足常乐;追求物质享受,意志就会逐渐衰退。这就告诉我们,不能过于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而应当坚持  相似文献   

18.
高为杰《元曲小唱(三首)》是当代作曲家以元曲为题材创作的艺术歌曲典范之作。该作的音乐风格偏向传统,又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具有雅俗共赏的审美特质。作曲家将功能和声、五声化和声、五声调式、戏曲唱腔等中西音乐元素糅合,展现了中西音乐的深度交融。演唱这部艺术歌曲时,可以结合元曲本身的语言特色,适当借鉴戏曲的咬字行腔方法,强调情感细节处理。美声唱法与戏曲唱腔的适度结合,能凸显该作品独特的艺术内涵与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9.
《雷雨》研究近70年来,鲜有符合曹禺创作初衷的中的之论。根据曹禺的提示"我请了看戏的宾客升到上帝的座,来怜悯地俯视"在下面蠕动的生物",站在上帝的视点重新审读《雷雨》,可获得一系列全新的且能贴近曹禺创作初衷的观点:推动《雷雨》创作的本源力量是人的性爱情感,《雷雨》人物都在为实现自己的性爱情感而挣扎着,《雷雨》的矛盾主线是周萍与蘩漪及四凤的乱伦情感纠葛,主要冲突是人与神的对抗、搏击,主旨在于揭示宇宙间隐秘不可知的人与上帝的关系,最后启示人们要得到拯救,必须皈依上帝。  相似文献   

20.
上博简《兰赋》中整理者释作"栽"的字当隶作"",读作"沫",指涉植物芬芳之尽。由此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关于《离骚》与《招魂》诗句中之"沫"、"沬",陈本礼以为旧讹"沫",游国恩先生认为"从未不从末"。笔者以为,游国恩等先生遽断"沫"非本字,恐有商榷余地,《离骚》与《招魂》所见诗句当以"未沫"为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