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表扬     
某电视台在晚间新闻中播了一封读者来信,大意是:电话局的装话员来我家安电话,我想送给他一个红包,表达感激之情,装话员谢绝了。我对他这种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十分钦佩,为此给电视台写信,希望对×××给予表扬。看了这条新闻(姑且称之为新闻),先是不以为然,继而默然。装电话是电话局的业务,上门装电话理所应当,因为用户已经付了这笔费用。可用户为啥还觉得过意不去,非要给装话员红包呢?这种心态,这种社会现象值不值得深思暂且不论,单说这样的来信能不能算  相似文献   

2.
一次,接到一位通讯员的电话发稿。作者报的标题是《×××主动退错款风格高尚》。其主要内容如下:XX村妇女XXx因为不识字,到收购站去出售13.5斤籽棉,收购站多付给她60.68元钱。  相似文献   

3.
1987年报刊整顿后,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发了全国统一的报刊登记证号,即“国内统一刊号:CN××—××××”。“CN”是CHINA(中国)的缩写,CN后的两个数码是省份代号,连字符后的四个数码是报刊序号。报刊登记证号应正确使用,但我们在乎时的接触中却发现我国期刊中有多种误用报刊登记证号的情况: 第一,误写“国内统一刊号”,这类情况有  相似文献   

4.
三、北伐战争至“一·二八”抗战(1926——1932)这一时期,是上海小报最活跃的一段时间,先后出版的各类小报,竟有700多种,有时一天就会有数十种小报问世。按其内容分类,试从七个方面概略介绍如下:1.黄色小报。黄色小报系指大量刊载低级趣味的色情、凶杀、犯罪等新闻以取悦于读者的小报。这种小报在形式上又分横四开和横八开两种。横四开小报以1926年10月5日骆无涯办《荒唐世界》为开端。该报将四开彩色纸横印,虽标榜专揭社会黑幕,指示人生迷途,实际上  相似文献   

5.
“文库”作为系列图书出版的一种形式,在我国20世纪初叶出现以来,为积累我国的文化成果,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促进我国文教科技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探索“文库”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研究“文库”的编辑出版规律;我们按照历史的进程,对我国文库编辑出版的有关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并做了简单的归纳和分析。一、“文库”概念的由来现代许多大型系列书冠以“××文库”之称,而我们遍查清代以前的古籍,未见以  相似文献   

6.
一墙之隔     
前些天北京城里主要路段突然出现了长着同一幅面孔的房产广告牌,血红颜色的绸子作底,上面八个醒目的大字“××××盛赞开盘”(×为那家楼盘的名字)。这广告做得太多太显眼了,没法不惹人瞩目。忽有一天打车经过时,发现广告牌上留的“垂询电话”有点眼熟,八位数的号码居然前六位与我家的一样,这样就不难想象:这家楼盘离我家不远,起码是同一个电信分局提供服务的。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沪上小报因缘际会,风起云涌.从大处看,是以众力撑起了新闻界的半壁江山.对此,陈灵犀曾总结说: 上海的小型报,有了三四十年的悠久历史,和崇高至上的地位,对于舆论文化,负起了艰巨的责任,也缔造了许多不可磨灭的功绩,博得“敢言”的好评.它在新闻界,不但辅助了大报的不足,并且做了许多大报所不曾做到的事,具有相当的权威.(《自话·整理小型报》,《社会日报》1943.1.12) 陈氏是知名小报《社会日报》的主编.  相似文献   

8.
去年下半年以来,社会上出版的各种小报骤然增加,这是实行对外开放和搞活经济的政策促进文化出版事业的一个必然结果。大量经济信息类的小报,在传播生产、市场信息方面,既灵活又迅速,极大地加强了社会经济的横向联系;大量通俗文化小报,“飞入寻常百姓家”,丰富了人民的生活,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这个小报群起的潮流  相似文献   

9.
打笔战是近代上海小报特有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小报打笔战的目的不在于争辩问题,理清是非,主要在于利用社会喜看热闹的心理,以此为手段,吸引读者和社会的注意,促进小报的销售。《晶报》是打笔战的始作俑者,其笔战方式包括报馆内部笔战、与其他小报笔战以及与大报笔战。《晶报》将小报笔战辱骂挖苦、胜利至上、意气用事等小报习气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晶报》的笔战可以一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小报的笔战状况。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去看望一对老夫妇,他们正收听某地方电台广播。有则寻物启事说:“不慎将××市×××号房产证丢失……”老妇很惋惜,“哎!‘不慎将’这个人真马虎,好几次广播他丢东西了。”老汉说:“那天××(省)电台广播××市的新闻,不知为什么老说‘该死’(该市)”。对此,我们不能责怪二老的文化和欣赏水平,也无意挑剔这家电台的毛病,而应反思的是:正确运用广播语言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有必要经常谈论和认真研究。早在1946年我国广播电台创建之初的《工作细则》就明确规定:“用字用词要力求念起来一听就懂,对于文言或难懂字句,要加必要的通…  相似文献   

11.
某省长在「双增双节」现场会上的讲话,定于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见报。十一日晚十二时许,总编辑看清样时,对其中「××钢铁厂炼钢分厂工人,设法把每炉钢的冶炼时间缩短了三个小时」一句提出疑问,并要夜班编辑打个电话,「问问炼一炉钢要多少时间,是否真的缩短了三小时」。夜班编辑心想:该钢厂远离报社,深更半夜挂长途多有不便,于是先给就近钢厂打了个电话,对方回答说:「炼一炉钢一般要4  相似文献   

12.
律师信箱     
案例: 2001年,小王在甲杂志第7期上发表了《×××》一文,署名作者为小王。2002年3月5日,小王领取了由杂志社汇寄的50元稿费。2002年5月,小王发现辽宁一家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乙杂志2002年第5期上刊载了相同题目的《×××》一文,署名作者为小刘。该文的内容与小王在甲杂志上发表的《×××》一文的内容一致。请问,小王对《×××》一文是否享有著作权?辽宁乙杂志社是否应当对刊登的《×××》一文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3.
纵览全国各类报纸,不难发现,我们的一些记者、编辑在制作新闻标题时有着爱唱“流行曲”的嗜好。这里的“流行曲”包括两层含义。 狭义上的“流行曲”,指流行歌曲的唱词。这不,电视剧《水浒传》的《好汉歌》刚开始流传,《风风火火闯九洲》、《风风火火闯世界》、《风风火火闯市场》、《风风火火闯××》的标题就风靡全国的大报小报,真有一种“风  相似文献   

14.
案 情 :原告 1 : 北京×××出版社 原告 2 : 作者张××被告 : 北京××图书发行公司2 0 0 2年 8月北京××图书发行公司在自己的书库中发现有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书若干本 ,就拿到读者服务部销售。恰被北京×××出版社和作者张××发现 ,确认该书为盗版图书。二原告认为被告北京××图书发行公司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权和出版社的专有出版权 ,找到被告交涉 ,被告说该书是其他书店的退货书中夹带的 ,原告向被告追问是从哪个书店退回 ,被告不予回答 ,原告起诉到法院 ,法院确认被告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结 论 :…  相似文献   

15.
《档案与史学》2000,(3):31-36
中共上海市郊工作委员会关于检查土改情况的报告 ( 1 95 1年 8月 2日 )上海市郊检查土改的初步情况一、上海市郊已分配土地的 2 2个半乡中 ,经过初步检查 ,发现有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 )关于外部方面 :1、少数地主乱说乱动 ,反攻复辟 :(1)抗拒劳动改造 :洋泾地主×××坐在板凳上锄地 ,不象做活的样子。村干部问他做啥 ?他说 :“你们不是说劳动改造吗 ?”有的分得土地仍雇人耕种。(2 )讽刺农民 :洋泾区一地主×××向一农民说 :“我知道你们分到 1亩地 ,现在开心了。”(3)否认土改 ,窃夺斗争果实 :如杨思区地主×××的老婆 ,向村干部讨债…  相似文献   

16.
我在编稿中,遇到这样两件事: 某乡一位通讯员写了一篇反映该乡党委重视新闻报道工作的稿件,他写道:“××乡在2月30号的××会议上提出……”看后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2月只有28天,就是闰年也只有29天,何来2月30号? 一位通讯员写稿,表扬××村党支书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方明  夏亮 《东南传播》2012,(5):91-93
英国著名小报《世界新闻报》电话窃听事件暴露了某些西方新闻媒体为了获取商业利润而滥用新闻自由;呈现了西方垄断媒介集团无视社会责任,追逐利润的本性;也揭示了西方媒体与政府的复杂关系。这些值得处于改革时期的中国新闻界警醒与反思。  相似文献   

18.
“身为法官,徇私枉法,××区法院魏兴川被开除出党——”小刘把一张晚报扔给小张,忿忿地说;“怪事!执法犯法,应该罪加一等,开除党籍就算完了?”小张拿起报纸,接着念道:“本报讯:经××区委批准,中共××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日前决定开除魏兴川党籍——”念到这儿,小张不屑地哼了一声,又把报纸扔给小李,一边说:“党员犯法,开除党籍,群众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又接到了这样一张名片:自由撰稿人,×××。算来这是我一个星期内接到的第六张此类名片了。我认识×××,我知道他是个专写“命题作文”的主儿。但他在濠邦酒吧还是激动地告诉我:老子不侍候他们了,现在辞职干自由撰稿人了。这话乍听起来颇有点“挣脱了束缚”的味道,勇气  相似文献   

20.
1989年8月中旬,我接到一篇题为《一儿童嬉戏游泳落水底,好少年奋力抢救献生命》的新闻稿件。显然,稿件中的事件值得报道。因此,我立即将稿件送到总编室。总编室的负责同志看过稿件后要求立即核实。于是,我将电话挂到故事发生地——太平店镇委会,回答是不知道此事;接着电话又挂到镇教管会,回答仍是不知道。我并没死心,我打算直接与作者联系。巧得很,正当我要动身去核实采访时,作者方××来了。我问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