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奈保尔自我相抵的矛盾和分裂在《河湾》的叙述策略上凸显为叙述分裂和自我消解。第一重自我消解存在于文本内部,小说的“异乡人”视角以及与主人公不相称的西化观念消解了文本企图建构客观化历史叙事的企图;第二重自我消解存在于文本内外对照,《河湾》中混乱狂暴的非洲现实与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的伟大历史意义彼此消解,而这种解构因素导致文本叙述意图在某种程度上被质疑和颠覆。  相似文献   

2.
正史锁定的程序里存在着一种不规则的操作,即民众认同认可的历史,或曰民间对历史的重新识别和创作。正史随着文人的传播以迎合和满足民众的期待视野为前提,以荒诞怪异的杂传形式走下神坛跌落民间。而民间的历史叙述者在唐之俗讲、宋元之讲史中以动人的情节消解正史之平板、以丰富情感消解正史之平淡、以精致结构消解正史之平铺,从而对正史重新选择加工,使正史在民间坍陷。明清时期演义崛兴,由历史叙述形成的故事结构和由历史阐释形成的意义结构熔铸而成的演义表现的主要是当时民众对过去正史的解读。它根据客观现实和民众的主观意愿,从最早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到蔡东藩的《历代通俗演义》,以宏大的规模完成了此前的全部历史在民间的重构。  相似文献   

3.
李洱的《花腔》以葛任的人生经历切入革命历史,深刻地表现了个体真实的生命历程与历史叙述话语之间的错位,显示了个体在复杂乖谬的历史情境中无法主宰自身命运的生存难题和精神困境。作品用一种对话性的叙述策略重构了革命历史,消解了革命的崇高性。  相似文献   

4.
历史叙述作为国家、民族意识形态建构的坚固手段,一直以来是以男权话语为中心展开叙述的。女性叙述历史的话语权,长久以来处于被遮蔽、被隐匿的状态。严歌苓《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两部小说,通过改写与设置个人视野来解构宏大叙事,从个体体验消解革命政治,突出对个体生命意识的尊重,以"逃离—隐藏"的叙述叙事模式,向读者展现了女性眼中独特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5.
胥秋菊 《文教资料》2008,(21):16-17
李洱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叙述,展示他新历史主义的立场.他以荒诞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奇达到历史编撰的消解与重构.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文学在其发展中不可忽略的走向边缘化创作,其不断发展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不断边缘化的过程。八十年代之后,文学创作开始摆脱历史和政治的重压,开始消解深度,用故事替代了深度意义,文学回到了写作叙述本身,写作成为语言的冒险和叙述的游戏。  相似文献   

7.
“当代乡村变革的脉象,传统民间文化的挽歌”,这是《秦腔》封底上的一句话,这句话道出了叙述主旨,也道出了贾平凹为故乡树碑立传的一片乡情。在《秦腔》中,贾平凹以鸡零狗碎的笔法,略带魔幻的笔调,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主人公,将清风街几十年的历史通过一年生活的描述进行了梳理,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所经历的种种历史的变迁,为传统民间文化在现代社会所遭遇的种种尴尬唱了一曲悲鸣的挽歌。无论你是否在意、无论你是否承认,我们的传统民间文化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渐行渐远了。  相似文献   

8.
领会本篇小说的内容与主旨;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体会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主旨的呈现的关系;了解海明威小说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王小波以其理性的立场,通过对历史的偏离及语言的变形,在其代表作<黄金时代>中给我们提供了文革记忆的另一种叙述方式,即对历史进行消解的同时,张扬理性、自由及诗性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小说《爵士乐》中,托妮·莫里森通过把重复、即兴化的多重变奏等爵士音乐元素运用于小说文本的创作,探讨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从南方农村迁徙到北方城市的黑人所经历的迷失、挣扎和改变,并对种族歧视、历史书写等问题做出了反思。本文试图运用叙述聚焦、不可靠叙述和后现代历史元小说等理论,分析该小说如何运用转换型内聚焦、多重型内聚焦叙述模式消解叙述的权威性,以达到质疑"官方"历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与传统的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网络远程教学模式采用了消解知识叙事中心、颠覆知识叙事主题、拒绝知识叙事深度、离散知识叙事结构、破坏知识叙事语言、表演知识叙事游戏、追求知识叙事享乐等后现代主义的知识叙述模式,正是这种知识叙述模式造成了网络远程教学独特的后现代主义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2.
本围绕王安忆《长恨歌》历史叙述表现形式展开论述,指出作品中“违反历史真实”的观念被消解,表现出王安忆对历史观的解码和重新编码。使学独立于历史,还原其“第一要素”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叶兆言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提出并分析了两个问题:一是认为作品以非正史非正统的写作立场和叙述态度完成了对历史神话的消解;二是认为作品通过一个人物的爱情故事建立起一种新的爱情神话。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以来的四十年文学,自始至终都对历史叙述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此间各个时期的文学对历史的叙述都不是在纯粹审美修辞的维面上展开的,它们分别肩负了不同的意识形态启蒙使命。“十七年文学”为巩固现实政权的合理/合法性提供了形象上的依据。新时期文学接续“十七年文学”的传统,以笔为枪,控诉和反思刚过去不久的民族劫乱,探索国家发展的前途。质疑过去文学赋予历史话语的崇高意义,新历史小说以解构的立场与姿态,通过具体的艺术实践,颠覆了历史话语的神话。新历史小说以消解“十七年文学”权威历史叙述为初衷,然而后来的种种迹象表明,它正沦为一种新的历史叙述霸权。  相似文献   

15.
新历史小说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就以颠覆正史与消解英雄的姿态被引入,成功地消解了旧的历史观念,打破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束缚,将集体经验形态的历史改写为个体经验形态的历史,引起人们对历史的重新认识和反思。然而,创作主体极力热衷于将历史的神圣性与权威性解构和颠覆,取而代之的却是价值的迷失与意义的虚无。  相似文献   

16.
文化研究跨学科的开放性 ,有力挑战现代学科体制的僵化与狭隘 ,是学科弊病的理想解毒剂。但本土语境中的文化研究实践却体现了浮躁冲动的误读和乌托邦色彩。文化研究的政治性、批判性和边缘立场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实践却不可避免地陷入极度语境化的困境。把文化研究等同于文学研究或以文化研究取代、消解文学研究的“扩容”论 ,既有悖于文化研究主旨 ,又暴露了“文学终结论”的认知盲目。文学研究应借助文化研究的长处回归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相统一的研究视界。文化研究的“越界”行为需要主体具有足够的知识准备 ,同时又面临界外的强大抵抗和体制化以及由于自身的滑流而无可遏止地趋向泛文化化的歧路。如何吸取西方文化研究的精华与前车之鉴 ,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莫言一直在用其独有的叙事技巧,反思自己对家乡生活的实在体验。他以叙事角度讲述历史,消解人们记忆中的历史,颠覆传统的历史意识。本文以莫言的《生死疲劳》为例,从反思历史和独特视角叙述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莫言对历史意识的颠覆与重构。  相似文献   

18.
文革记忆的另一种叙述——王小波《黄金时代》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波以其理性的立场,通过对历史的偏离及语言的变形,在其代表作《黄金时代》中给我们提供了文革记忆的另一种叙述方式,即对历史进行消解的同时,张扬理性、自由及诗性精神。  相似文献   

19.
新历史小说迥异于传统的以还原历史为目的的小说,在历史观上体现出偶然性对历史决定论的解构,在叙述方式方面,常出现一个叙述者"我",而且,新历史小说对历史进行"世俗化书写","史诗情结"在个人私欲中被消解.  相似文献   

20.
苏童的新历史小说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历史小说,主要体现于其新历史小说的如下特质:一是对传统的历史观念进行质疑、解构;二是以民间生活叙事置换宏大历史叙事,以民间生活作为历史叙述的主体;三是将个人/私人化叙事填充进宏大历史叙事框架内,进行"伪宏大叙事"。以上是苏童新历史小说的独特性,也是其消解与颠覆传统历史叙事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