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日本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教育问题也日渐暴露出来。日本把困扰着日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种种不正常的现象叫做“日本教育病”,并诊断其“教育病理”,揭示“病根”所在。本文作者,作为一个局外人,以中国人的眼光透析其“病理”,诊断其“病根”,对于我们从另一面来看日本教育会有启迪。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 一、有关教育病理的概念 教育病理一词是从医学病理以及社会病理这些概念借鉴过来的,教育病理是社会病理的一种,家庭、学校作为教育的“现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都受到社会各种各样的影响。学生、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一员,同时又是社会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3.
教育创新与教育自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德(JosephA.Schumpeter)提出“创新”概念以来,“创新”一词便成为一个时髦用语,在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中广为使用,甚至大有泛滥之势。“创新”概念的无限定使用,似乎给人一种错觉:创新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实际上,“创新”不同于“发现”,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发现既有自发性的也有自觉性的,而创新则全是自觉性的,是人类自由自觉的智慧活动。从语义学上看,“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是两个词义完全不同的概念。“创新教育”是一个被动的概念,它把教育置于被创新的客体地位,虽然教育也会被创新,…  相似文献   

4.
一、教育贫困概念的发展及其内涵 教育贫困这一概念是从经济学或社会学的贫困概念发展而来的。教育贫困是教育学家或社会学家借用“贫困”一词来考量人们接受教育的情况的一个概念,它可以被视为贫困的下位概念,一般也作为贫困的表征之一被广泛使用。由于教育贫困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对教育贫困的研究也成为教育学界的一个热点,但学界对教育贫困的界定是很不清晰的,仍然简单地把教育贫困作为“贫困”的从属概念来使用,所以,对教育贫困概念进行严格的界定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病理”危机的突破——临床教育心理学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教育心理学是国际新出现的教育学先进理论,它是一门由教育学、临床心理学及其他相关学问统合构成的系统性复合结构的专业,目标是预防和矫治“教育病理”。其解决途径是将教育病理还原为心理问题加以解决。中国面对日益复杂严重的教育病理危机,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以教育操作技能为重的、以公共服务意识为主的本土化临床教育心理学。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的教育病理现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引发了一系列教育病理现象,突出地表现为:城市发展模式选择中的教育缺位;城市快速发展带来教育结构失调;城市财富的不断积聚加剧城乡间教育不均衡;城市人口的迅猛增加导致教育规模与效益的矛盾更加突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成为城市难以克服的痼疾;“城市流行病”引发的“大学城热”;城市化使农村优秀教师进一步短缺。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论教育有限度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连玉  谢浩  傅书红 《教育科学》2004,20(2):15-17,35
“产业”质的规定性在于“生产性”和“产业运营性”。由于还不具有完全的“产业运营性”,我国教育还不是一项完全意义上的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的今天,教育具有“(一定的)产业性”和“事业性”的双重属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在政策取舍上我们应该实行教育有限度产业化。  相似文献   

8.
“劳动技术教育”概念的含义已显偏狭,必须冲破其概念樊篱,整合“劳技教育”和“科技教育”,建立“技术教育”概念,重建技术教育目标,重构技术教育课程内容与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应重视教育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教育学病理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偏移失调状态。通过考察教育病理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史,剖析了我国教育病理学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出应重视教育病理的研究,并适时构建我国特色的教育病理学。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中国教育存在诸多的问题,其形成因素可以统称为教育病理。现有的教育过度、教育性失业、知识失业等理论未能全面确切解释当前教育病理问题,需要新的理论来解释和说明。在综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滞胀的概念。从教育的投入、生产、产出过程考虑,从框架上全面探讨教育病理的形成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定义了教育滞胀概念、列出了其表现并提出其理论架构,为进一步研究教育病理、创新教育经济学理论做了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