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篇讲话,通篇表现了华罗庚先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他对后辈的殷切希望。这是作者在江苏金坛县母校的一次讲话稿,由金坛县听过记录的人记录整理。写讲话记录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象本这一样详尽的听讲笔记,这种笔记对没有机会听到讲话的人很有作用。写好这种详细记录,关键是提高记录速度,事后再进行加工整理。第二种是不要求很详尽的记录,主要把记录者的关键性的认识和感想记录下来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2.
田野笔记(fieldnotes)是人类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已广泛运用到教育观察研究中,它主要用书面语言进行叙述性记录。观察者可以针对某个较大主题,在一段时间内(如半小时或一天1持续地、尽可能详尽地记录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表现.以及该对象与环境及他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田野笔记是定性观察最基本的记录方式。这种形式的记录为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文字资料,不但要求观察者记录在现场所观察到的人、  相似文献   

3.
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知觉过程。观察的能力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知觉过程所取得的效果的评定,简称观察力。而观察力的养成要靠实践的培养和训练。写观察笔记既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使其具有敏锐的观察眼光,又引发其真情,丰富其心灵的感受,这对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和写作能力都很有好处。那么,写观察笔记有什么好处呢?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一、写观察笔记,可以养成观察积累的好习惯。观察是一种写作准备过程,是摄取材料的重要途径。积累是写作准备的又一重要手段,即把…  相似文献   

4.
我们学习语文常会感到课文内容庞杂,以至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没有进行系统整理所造成的。那么,又怎样去把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整理呢?这就必须记好课堂笔记。语文笔记按时代可分为现代文笔记和文言文笔记两类。现代文笔记又可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诸多种笔记形式。下面介绍一下我们对记叙文笔记和文言文笔记的整理方法.整理记叙文笔记主要方法是分类归档。我们把学习一篇课文后得到的语文知识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条目:一、[作者简介]、主要记录课文作者姓名、生卒年月、现任职务、简单经历等.二、[写作背景]、内容包括作者写作时所处的时代,以及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时代背景,这两者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如果所学课文的时代背景不重要。而作者写作意图很重要,则可改作[写作意图];如是题目有深刻含义,也可改作[题意分析];如该课文以上三者皆重要,则可分三条单独  相似文献   

5.
<正>以上说的,都是教师给学生的事前指导。以后就是学生的事情了——按照教师所指导的去阅读,去参考,去研究。在这一段过程中,学生应该随时做笔记。说起笔记,现在一般学生似乎还不很明白它的作用;只因教师吩咐要做笔记,他们就在空白本子上胡乱写上一些文字交卷。这种观念必须纠正,要让他们认清,笔记不是教师向他们要的赋税,而是他们读书学习不能不写的一种记录。参考得来的零星材料,临  相似文献   

6.
听课笔记是教师在听取他人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所记录的文字材料。如何让这种记录材料更具实用价值,根据自己的经验,我认为教师写听课笔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很多数学老师要求学生写数学笔记,因为写数学笔记对学好数学很有帮助。但据了解不少同学对如何写数学笔记还不太清楚,因而降低了数学笔记的功用。为此,笔者愿和同学们谈谈写数学笔记的方法,供参考。一、写好预习笔记很多同学有预习的好习惯,预习时应写好预习笔记。预习笔记不要写得太复杂,主要包括(1)课题;(2)重要概  相似文献   

8.
上英语课记笔记是学生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所以做好笔记十分重要. 新课程要求学生的笔记不仅记录知识性内容,更要记录思维过程和辨析过程.记笔记要解决好写与想的时间冲突,掌握记录的技巧,并做好课后整理,及时循环回顾,增强笔记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许博渊 《教育》2012,(22):59-60
在世界诸多古代文明体中,我国的历史学可以说首屈一指。但是,它也有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很少记录社会状况和普通人的生活状况。今天,我们要想了解民国以前的人的生活状态就已经很困难,别说更远的了,因为这方面只有一些非常零星的记录,而且散落在民间的笔记中。相反,也许是由于新奇,一些在华的西方人却有详尽的记录,出版了不少书籍,是我国传统史籍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也是社会学研究的宝贵资料,如美国传教士  相似文献   

10.
听课笔记是听课者对所听课堂教学过程真实的记录和反思,写好听课笔记有利于客观地评价所听课之感受,认真反思所听课之效果,有助于提高自己评课的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因此,我们应认真写好听课笔记。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写听课笔记,如记流水账一般,只记录课堂教学过程,没有实实在在地记录师生活动中的优劣得失,没有听课“评析”或“建议”、“反思”,所以,无法实现听课之本意。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写听课笔记应做到“三要三勿”。  相似文献   

11.
板书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要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运用得当。往往有这种情况,教师一板一板的写,学生一板一板的抄,没完没了,学生苦于应付抄写,思维却相对地处于停滞状态,将整个教学过程变成编笔记、写笔记、抄笔记、对笔记、考笔记、背笔记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围绕着笔记打圈子,顶多在考完以后学生再把笔记对一遍,衡量自己的答卷和笔记有无出入,无非是比葫芦画瓢,机械重复,很少有思维活动加入,因而思维将负担转嫁给记忆,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也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教师很少运用板书,或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教学中,大多要求学生作笔记。很多同学也有这一良好的习惯。但有的同学仅是将老师讲的、黑板上写的、画的,都详细地抄下来,把课堂笔记变成了课堂记录,结果弄得课堂上很紧张,也影响听课。那么究竟怎样做笔记呢?本文就几个方面谈谈老师对学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听了湖南省祁阳师范语文教师郑超同志讲的一堂《藤野先生》的总结课,很受启发,现根据听课笔记,将郑老师讲的这堂课整理记录如下: 上几节课,我们对《藤野先生》这篇课文进行了粗浅的分析。今天,我们就把这篇课文简单地小结一下。这篇作品,是鲁迅于1926年任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时写的。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作品所记述的是作者什么时候的一段生活?是一段什么样的生  相似文献   

14.
一、摹想法     
中学语文教师的进修,一个重要的方法是自己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动笔墨的形式,可以是圈圈、划划、点点,可以是夹注、点评,也可以将阅读所得整理成为文章。这后一种方式,可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将阅读的心得更完整、更有条理地归总超来,还可更畅达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新的看法,我们应努力提倡。读书的心得笔记,本刊曾刊登了于漪同志的分题笔记:《学海探珠录》,得到了读者的欢迎。现在我们再刊出徐汉华同志的专题笔记:《小说人物描写技法》。从形式看,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读书笔记,对正在自读进修的同志可能有所启发;从内容看,归纳了小说写人的主要技法,对各年级的语文教学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教育笔记是教师对教育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反思与感悟,是教师对教育现象的分析与理解。应该说教育笔记记录着教师的教育思想与行为,也反映了教师的心理状况与一些真实的想法。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园园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养成写好教育笔记的习惯,不断记录与反思自己的工作,成为教师的榜样,并经常把自己的笔记与教师笔记定期交流,促使教师养成每周记两篇教育笔记的习惯,不断提高教师教研水平。  相似文献   

16.
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中学生重视实用性笔记文体的写作训练,是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本文从写好日记、记实札记、善做笔记、勤作记录等四个方面浅析了中学生应重视实用性笔记文体写作的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宋人创作笔记的动因主要是娱乐、补史、戒世、书愤、志博学、广见闻以及备忘等,这与宋人的时代精神、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广记资讲话”是宋初承唐而来的笔记创作动因之一,但宋人笔记的娱乐性从唐代笔记更多用以娱人而转向自娱.在宋人眼中,补史功能高于助闲谈的娱乐功能,这源于他们注重理性、经世致用的思维方式.宋人希望笔记创作能够有用于世,起到劝诫作用,同时读者也将是否能够有益教化作为品评标准之一.宋人借笔记以书愤,内容可分为一己之愤与家国之恨.宋人以博学相尚的价值观念促使其创作笔记以志博学、广见闻.宋人笔记皆非一时一地所作,随手记录时自然有备忘之用,且最后编辑成书也有备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真正能在书房里静心读书而不受干扰的人越来越少,而用心去读书然后再用笔去记的,恐怕是更少了。我却喜欢读书而后笔记,这也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这习惯固然有点“笨”,但从中得益匪浅。其实,我读书而后笔记,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记得刚去部队当兵时,因为自己文化底子薄,很羡慕一些同龄人对知识的广博涉猎,也佩服一些年长者对知识的穷追不舍。于是,我就有了用读书来充实业余生活的意念,起初是读什么,记什么,杂乱无章。后来改进了方法,对读书笔记加以分类,有写人绘景状物的词、句、段;有警名、…  相似文献   

19.
我原来的听课笔记是把听课内容和感悟评价混在一起写,随听随记,随想随写,没有标示没有说明没有重点,该写的该记的无一遗漏都落在了本子上,本子上密密麻麻,真是“挖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实践中却发现这种“流水账”式的“听课记录之大全”没有多大的实用性。经常是自己再回头看听课记录时,觉得此记录犹如一团烂丝线很难理出头绪,实用价值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20.
由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记录的《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是了解章太炎早年国学讲学的重要资料。从新近刊布的钱玄同和朱希祖日记及《笔记》相关史料来看,章太炎的两次《说文》课程,分别以大成中学、民报社为主要授课地点,在时间和地点上始终错开,第二次课程约结束于1909年3月。就笔记而言,朱希祖的笔记是三次不同授课的课堂记录,钱玄同的两套笔记则均据第一次讲课,并作了整理、校勘。"钱一"的整理来源,是朱宗莱汇录后的五人笔记,"钱二"则直接据朱希祖第一次笔记整理。还原章太炎国学讲课的史实、梳理笔记的源流,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章太炎早年的国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