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是人类对社会不断认知发展的结果。本文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对日语动词「かく」进行认知分析,探析「かく」的多义性以及原始含义对其家族派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认为,词汇的语义并不是其本身所固有的,是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而逐渐发展和变化的。但是每一个词汇都有其最原始的核心含义,无论词汇的意义发生何种变化,都不能脱离其本身的固有含义。在日语中,词汇的多义性现象都是围绕着该词汇的原始词根的混沌含义而产生的,以日语动词「かえる」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日语动词的语义多义性,以期为日语学习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的视角分析动词「つむ」的语义多义性及同源动词的派生,词汇的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根植于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中,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词汇的语义产生了扩张,发展成多个义项,最终形成同源词汇群。同源词之间虽然具有不同的语义,但各个语义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语义即原始动词的混沌语义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后项动词的语义特征对日语复合动词「V+切る」的多义性进行考察,进而探讨「V+切る」语义变化的机制。考察结果显示,「V+切る」经历了由具体的受事切断义向受事分离义,进而向受事变化终结义、施事变化终结义的词汇层面的语义扩张以及语法化后由动作终结义、变化终结义向程度极限义的句法层面的语义扩张过程。复合动词「V+切る」的语义变化机制不仅受到前项动词的影响,而且还与受事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とる」类动词是日语动词中一个频繁使用的小类。其基本含义表示手的活动动作。由于手的活动动作不仅仅在于"取",所以「とる」的语义涵盖面远远大于汉语动词"取"。本动词和汉语中大量存在的表示手部活动的动词之间相互对应,形成了上位概念范畴和下位概念范畴之间的关系。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来分析日语动词「とる」的多义构造,使初学者能够对本动词的语义特征与用法特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参照辞典释义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明确了「手」合成词的语义范畴并对其语义扩展机制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发现,「手」合成词语义范畴中表示"与手有关的各种物品和工具"的绝大部分词汇是在具备了"空间相似性"、"形状相似性"和"功能相似性"的基础上通过隐喻机制扩展而来。多义现象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原型义项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延伸的模式是"辐射式"与"连锁式"并存的"仙人掌式"结构。  相似文献   

7.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范畴理论对日语「お」类常用动词进行认知分析,说明「お」类常用动词的范畴化、家族相似性以及模糊语义的组织性和规律性。并且以人们的客观世界经验和认知事物的规律为基础,探讨「お」类常用动词原始模糊语义的产生、发展与习得的内在机制,从而建立一个解释「お」类常用动词以家族相似性为特征的模糊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8.
以复合动词「~あがる」为考察对象,从修饰与被修饰的角度将其分为四类,并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其意象图示,指出各类「~あがる」的语义之间是通过隐喻(metaphor)的认知手段互相关联,并实现由基本义到扩张义的语义发展。以期窥探复合动词的语义扩张的认知模式,以利于日语学习者对于复合动词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9.
日语动词「つく」,不仅本身有多个语义义项,当其作为复合动词的后项动词与别的动词联合使用时,也具有多义性这一特征.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运用语义扩展模式,分析「~つく」的多义性,确立其原型语义与图式模式,探究复合动词的后项动词「~つく」的语义扩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尝试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范畴理论对日语「う」类常用动词进行认知分析,阐释「う」类常用动词的类属划分以及家族相似性的组织性和规律性。并且以人们的客观世界经验和认知事物的规律为基础,探析「う」类常用动词原始模糊语义的产生、发展与习得的内在机制,从而建立一个解释「う」类常用动词以家族相似性为特征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11.
日语和汉语一样,也有同音不同字,同字不同音的情况.日语动词「はかる」就有六个不同的汉字.汉字不同,用法当然也不尽相同.本文就「計る、測る、量る、図る、諮る、謀る」六个不同汉字的「はかる」的不同用法和区别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日语「目」的语义加以考察,以探究以「目」为构成要素的熟语的惯用意义和人类认知心理的关系,明确其认知机制,从而有助于日语学习者这方面的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13.
非范畴化是指为在一定的条件下,范畴成员逐渐失去范畴特征的过程。这些成分在重新范畴化之前处于一种不稳定的中间状态,它们丧失了原有范畴的某些典型特征,同时获得了新范畴的某些特征。以非范畴化理论为依据,探讨日语复合动词的构成要素在非范畴化阶段的副词化现象。从意义上看,复合动词副词化的构成要素在副词化过程中丧失了原意,获得了加强主要动词动作的程度副词意;从句法特征上看,副词化的构成要素丧失格支配能力。  相似文献   

14.
宋兵  董莲莲 《考试周刊》2007,(43):41-42
语言是人类社会作为思维工具来使用的一种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作者用来表现思想感情的材料和工具。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只有了解语言的特点,并且有比较丰富的语言储备,才能更贴切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我们从事日语教学的人,经常深有体会地对初学日语的学生讲:"学英语是哭着进来笑着出去,而学日语则是笑着进来哭着出去。"这意思是说,日语对于我们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初学时虽感到比较容易,但越学越难。掌握日语对于我们之所以非常之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它有着比汉语复杂得多的敬语。学好敬语是开启日语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5.
复合动词可以说一直都是日语学习者学习日语过程中的难点之一。本文利用『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语料库,对复合动词「~抜く」、「~切る」、「~尽くす」的用法做以简单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日语的词汇中,语和语的意义关系,除了反义关系和对义关系外,还有意思相同的同义语,还有词义类似的近义词。比如说近义词「人間」和「人」,有些句子中两个词可以互换使用,有些句子中就必须使用「人間」,有些句子中就必须使用「人」,本文就这两个词的用法进行分析。本文采取的是对比分析方法。文中例文摘自日本朝日新闻网站。  相似文献   

17.
18.
19.
形式名词「こと」和「の」具有互换性,「こと」表示抽象的概念,「の」表示由五官直接感觉到的具体的动作、状态等。此外,「の」不仅可以表示事,也可以表示人或物。因此,表示人或物时,不能使用「こと」。「こと」也存在一些惯用型,不能和「の」替换。代替连体名词的「の」也不能和「こと」替换。  相似文献   

20.
孙秀云 《海外英语》2011,(6):341-342
日语中的动词有各种各样的词形变化,与不同的词接续表达各种各样的动作含义。常见的动词「なる」接在名词、形容词、动词后面表示现象、事物自然发生变化后所呈现的一种状态。在日常表达中利用率相对较高。但是,由于接续不同、中日文化习惯差异以及另外一个表达变化的动词「する」的存在,在使用中经常会发生「なる」的误用,文章对动词「なる」的误用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