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目标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已经被广大高中历史老师所熟知,初中历史知识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之后,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明确了五大核心素养并且加以落实。“教师应从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变以往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设定对初中历史教师而言需要一个探索转变的过程,下面笔者以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课“三大改造”为例进行了以下的尝试,在2020年上半年全国疫情期间面向全省录制的网课中实施,反响很好。  相似文献   

2.
姜钰鹏 《甘肃教育》2021,(3):184-185
家国情怀素养是高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构成其他核心素养的基本价值目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利用大数据搜集、梳理、整合历史信息,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历史探究的自主性与能动性,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对历史课堂的建构与发现、交流与探究、联系与运用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体悟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此,笔者结合具体课例,从家国情怀素养的“体验—情动—感悟—内化”四个方面,探索大数据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及其养成,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师教育教学的新目标,以及衡量自己教学成果的新标尺。在五大核心素养中,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都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家国情怀则是核心价值观在历史学科中的集中体现。本文将结合统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中的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探索家国情怀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4.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最能体现学科特点与本质的素养,教学目标的设计则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总策划".要通过课堂教学落实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就要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立足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时空观念分析历史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探索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是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建立高效课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课程改革的目标已从“双基”教育、三维目标到素养育人。新课程改革的方向聚焦于此。由“三维目标”发展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上的新变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提出,将不再简单地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而是强调在学习知识和技能后获得的关键能力与人的发展品格。初中历史新课标已颁布,核心素养时代已经到来。在本文中,笔者将不揣浅陋,略陈己见,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加以探究。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6.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实证,教师应基于“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渠道多样,来源多种”“组合教学,手段灵活”这三种教学思路,运用“辩证思维,矛盾统一”“对比思维,纵横构建”“以史读史,借力发力”方法来开展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自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之后,培养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了时代的需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将中学生必须要培养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五大素养,这五大核心素养也被广泛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但是由于这五大素养是根据高中历史课程和学情而制定的,有些素养并不适用于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8.
<正>把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重要目标已成为一线教师的共识。五大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其中“家国情怀”素养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是历史课程育人功能的关键表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将学科实践类活动作为学习历史的载体,让学生学以致用,激发探究意识,也是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旨在通过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涵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在涵养“家国情怀”方面的做法,谈一谈浅薄之见。  相似文献   

9.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学科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笔者认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的“历史解释”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能力体现。  相似文献   

10.
陈辉 《江苏教育》2022,(51):7-9+23
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而大单元教学则是“双新”背景下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牛鼻子”。在《中外历史纲要》的教学中,教师可立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实际,确定大单元教学主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大单元教学目标,并通过主题驱动下的整体性教学、情境创设下的多样化教学与学生主体下的启发式教学,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  相似文献   

11.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体现历史学科本质的一个方面,是对初中生从微观到宏观、从孤立到整体、从横向到纵向、从中国到世界、从历史到现实等多重角度,去审视、看待和把握人类自身历史而提出的思维训练目标。在初中阶段,利用历史地图册和课本上的历史地图,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本文将以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下教材和配套地图册的教学实践为依据,分析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因此,我们看到2022年高考广东的历史主观题基本上是围绕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考查,尤其是第17题,笔者认为该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素养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实情况。本题是新旧高考过渡的新题型,对广东省考生来说该题型比较新颖,史料多样,突显了学科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将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的认知逻辑相结合,转化成切实的教学逻辑,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才有可循路径。时空观念是高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基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可将时空观念素养概括为“知道时空事实”“建立时空关联”“建构时空解释”“运用时空思维”四个层面。与学生的认知逻辑相结合,历史教学以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感知时空特征,以教学问题的探究来建构时空关联,通过问题的拓展引导学生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理解和解释史事,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知识与素养的辩证促进,培育学生深层的时空思维,启迪学生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课程改革的深化,目前不少历史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迫不及待地按照五大核心素养的分类方式去表述教学目标,美其名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改的要求。其实课程标准只是强调课堂教学最终要为核心素养的落地服务,并没有要求老师们按照五个素养分类方式去表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99):126-127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这五大核心素养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更是指导高中历史教学和高三复习教学的重要依据。高考命题加强了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要高度重视这一部分,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让核心素养理念真正渗透到学生内心里面。本文结合高考真题实例,就如何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展开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系统地解释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称“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学界就如何使五大核心素养落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是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脱节”的问题。例如,如何处理五大素养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历史学科素养和其他学科素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学背景分析1.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其中,“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历史学科兼具逻辑性和人文性。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基于历史演进的逻辑,  相似文献   

18.
<正>一定意义上说,思政课大概念教学就是“迁移式教学”,其中大概念是迁移的核心,支撑着大概念教学的迁移全过程。可见,思政课实施大概念教学需要树立迁移理念,把握迁移技巧,摸清迁移路线,需要沿着“事实—概念—核心—能力—素养”的“路线图”,实现事实向概念迁移、概念向核心迁移、核心向能力迁移、能力向素养迁移。在大概念教学的迁移中,实现知识的整合向学科关键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化,以达成学科育人目标,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聚焦重要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单元教学设计的主要教学要素包括: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目标;依据学习目标选择引领性学习主题;以“任务—情境—活动”为主线的教学设计路径;以学科素养达成为导向的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单元教学评价等要素。结合“运动让生活更精彩”单元,阐述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课程理念是对国家意志、教育价值、学科特质等的高度凝练,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教师应充分研读课程标准,对标课程理念,以此明晰历史课程育人目标、理清历史课程内容、强调内容价值引领、突出师生的双主体性、强化教学评价。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育学生的史学素养“六大意识”,并在明确史学素养培育教学基本流程的基础上,联结主题与史实、史料以及史感,融通“为学”“为教”和“为人”,进而以“教—学—评—研”一体化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