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民作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小说《故乡》被编入国内中学教材已久,且日本翻译家竹内好的《故乡》译本也被编入日本初中教材,一直沿用至今.由此,这部作品的经典性和影响力自可不必多言.但文中有几个尚且存疑的问题,比如碗碟是不是闰土藏的、如何理解"神异的图画"等.除此之外,曾有人指出文中的两处"笔误",但迄今为止,国内文学界还...  相似文献   

2.
《李家庄的变迁》在中国并未受到如《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那样的重视,在日本却形成了"《李家庄的变迁》热"。以竹内好为代表的日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对这部作品给予了高度关注和评价,并以其为"方法",倡导了日本的国民文学,批判了日本的近代主义,从而为日本的主体性重构提出建设性方案。  相似文献   

3.
《现代中文学刊》创刊号刊登了王大可先生讨论竹内好思想的《“竹内好”之于“我们”》。国内学界热烈讨论“竹内好的意义”,距今已多年了,能够看到有人在国内的“热潮”退去后继续思考,是令人欣喜的。然而,王文似乎更在意竹内好对于我们重新思考中国革命的借鉴意义,因此甚至将竹内好打上了引号。在王文看来,竹内好的重要性在于,  相似文献   

4.
詈骂语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达手法,其特有的语言特点,给詈骂语的翻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本文从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理论的角度,以《阿Q正传》中的詈骂语为例,选取井上红梅、竹内好、藤井省三的三个日译本,对比研究三人在翻译时对詈骂语做出的不同处理,旨在考察詈骂语翻译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施耐庵的《水浒传》,早在300多年前就流传到东西方各国,在17世纪的江户时代传入日本,后被译成12种文字在各国发行。西方最早七十回全书译本是德文,书名为《强盗和士兵》,法译本为《中国的勇士们》,英译本为《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译得最好的要算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女作家布克夫人(中文名字赛珍珠)的译本,她精通中国文字,谙熟中国社会,根据金圣叹七十回本《水浒传》译成,取名《四海之内皆兄弟》。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在日本流传最广,不同的日译本有吉川英治的《三国演义》、三间评介的《三国志演义》、村上知行的…  相似文献   

6.
詈骂语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手法,其特有的语言特点,给詈骂语的翻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本文以《阿Q正传》中的詈骂语为例,选取竹内好和藤井省三的两个日译本,对比研究两人在翻译时对詈骂语做出的处理,旨在探讨藤井省三的复译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日本明治启蒙文学的“文体改良”运动促进了晚清向新文体的转换,梁启超也受到森田思轩翻译文体的影响。1902年,梁启超将森田思轩译《十五少年》转译为《十五小豪杰》。《十五少年》被称为“明治时期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名译”;《十五小豪杰》被誉为晚清“最具代表性的文体”,两译本在各自译入语文化中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通过译本对比,考察日译本对梁启超翻译文体选择的影响,探讨了译者在翻译文体创新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该文将第一人称叙述分为三种不同的叙述视角,结合《聊斋志异》中为数不多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作品进行分析,解析这些不同的叙述视角在具体作品中的体现.并分析这些作品间相异的结构与特色。  相似文献   

9.
《集宁师专学报》2019,(3):88-94
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自一八四七年问世,就被看作是英国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一部。然而,作品中寓意深刻的用词、变幻复杂的句式、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巧妙紧凑的情节安排却也造成了翻译的复杂性和困难性。自1935年《简·爱》首次被译为中文后,国内先后出现了数个译本,其中以祝庆英译《简·爱》和黄源深翻译的《简·爱》两个译本最为出色。本文比较了祝译本和黄译本在遣词造句上的差异,以及译本对原著的人物、环境、情节还原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海上无路标》是英国女小说家和诗人V.萨克维尔.韦斯特(V.Sackville West)的作品。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一名身染重病、行将就木的文人Edmund Carr在海上漫无目的的旅行。主人公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所以格外珍惜生命中美好的事物。笔者通过对比小说原著和其汉译本,从翻译策略的角度探讨汉译本的优劣得失之处。  相似文献   

11.
意识流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就是通过作品中“我”的意识流动表现生活,刻画人物。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较多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自觉不自觉地渗入到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中。选入中语教材的七篇小说,其中有五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因为第一人称便于展示“我”的心理流程,就是运用第三人称的《阿Q正传》,也较多地运用了意识流手法。通观选篇,意识流在作品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一、用时空交错法谋篇布局。这种方法不受时空限制,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社会生活浓缩在较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自江户时期(1603-1867)输入日本,由岗岛冠山第一次将其译成日文以来,这部作品就在岛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它与日本文化的交融是多方位的,翻译、改写、评论、研究,以及与大众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影视动漫等也佳作倍出。其中,翻译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从初译本出版至今,翻译热潮就不曾间断。历时性考察《水浒传》的日译本,可管窥这部中国古典名著在日本的传播和推广情况,更可见其与日本大众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3.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其叙事技巧既独特新颖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译者对原作整体叙事技巧的把握和处理能够影响作品整体艺术效果的创造,因而从叙事学视角研究翻译作品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准确地解读原文。然而,现有文献对其英译的研究大都忽略了其叙事学特征。本文从叙事学视角出发,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人物话语表达方式和叙述视角两个方面对《阿Q正传》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蓝诗玲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译本基本再现了原文的叙事特征,然而由于汉英语言习惯不同,译者在叙事策略和技巧选择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在人物话语表达上,杨氏译本的翻译对应重合度高于蓝诗玲译本;在叙述视角转换方面,译者在保留原文本叙述视角的基础上,表现出从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向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转换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Bernard Malamud)的《伙计》(THE ASSIS TANT)和我国作家茅盾的《林家铺子》都是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伙计》曾获美国全国文艺学院颁发的罗森塔尔奖,是马拉默德的代表作,在中国已先后出版两种中译本。《林家铺子》是茅盾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曾被搬上银幕,在国内被选入多种选本,在国外也有日、英、法、西、阿拉伯、俄、越、捷、泰等十余种译本,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5.
关于《红楼梦》中人名的翻译,对霍译本的研究已较多,而对杨译本基本是一笔带过.实际上,关于威妥玛音译系统,许多学人一直似懂非懂.由于姓名文化的重要性,加上《红楼梦》作品的经典性,有必要对《红楼梦》中人名的翻译再次进行研究,对威妥玛式拼音系统进行探源,以期对当代汉语姓名英译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故乡》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创作于1921年,同年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在当时黑暗的社会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日本著名学者藤井省三考证,我国最早于1923年将《故乡》选入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秦同培编的《中学国语文读本》第一册中,而日本在1953年首次将竹内好翻译的《故乡》选入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三国语教科书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被广泛视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宝库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小说内容涵盖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习俗等,有多种语言译本。其英译本中有两个公认比较成功的版本:一个版本为中国翻译家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所译;另一个版本为英国译者霍克斯及其女婿约翰·明福德所译。文章尝试对比这两个译本中关于人物配饰的翻译,从中选取一些包含文化因素的实例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在文化信息传递方面所起的不同作用;进而说明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可以达到译者不同的翻译目的,而达到了翻译目的的译本就是优秀的译本。  相似文献   

18.
论文对日本杰出学者竹内好的鲁迅研究的重要观点、研究范式、学术特质进行了阐释,对竹内好鲁迅研究的得与失作了一定的评价。论文简述了“竹内鲁迅”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后继学者为实现对“竹内鲁迅”的超越而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简·爱》不同时代译本的语言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具体实例对《简·爱》两个不同时代的译本李霁野与祝庆英的译本的语言特点进行了对比和分析。通过对《简·爱》两个译本的语言特点的比较 ,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翻译作品具有不同时代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20.
2019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四季之美》源自日本古典文学名著《枕草子》。虽然卞立强译的《四季之美》语言优美、广为流传,但却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日本四季审美意识的误读,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与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本文梳理《四季之美》在我国的流传以及入选语文教材的情况,探析译文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译文问题致使对日本传统美意识理解的不足与偏差。中小学语文教材在选编外国文学作品时要对译本进行甄别,即便为适合中小学生阅读而对译本作修改也要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之下。惟其如此才能达到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