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中国特殊教育来说,由于智障儿童的智商和理解能力比较低,对文字的认识数量比较少,难以接受正常的教育,而绘本阅读因为直观性和有趣性,能够在特殊教育领域起到很好的作用。绘本阅读能够培养智障儿童的行为习惯,让智障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学习和成长。  相似文献   

2.
智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往往不是自发的,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有计划的示范作用和艰苦细致的教育。怎样培养智障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呢?本文结合实例从文明礼仪、劳动卫生和遵守纪律三个方面分析如何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3.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对于智力低下、不能很好接受家长或教师教育、生活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差的智障儿童来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他们今后适应社会生活、立足社会显得更为重要.我所带的班级共有18名学生,其中2个孩子是自闭症,3个孩子是脑瘫,2个是唐氏综合症,其他都是程度不同的智障儿童.刚入学时,这些孩子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多动、任性、固执、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对此,我采取以下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对于智力低下、不能很好接受家长或教师教育、生活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差的智障儿童来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他们今后适应社会生活、立足社会显得更为重要。我所带的班级共有18名学生,其中2个孩子是自闭症,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智障儿童的成长极为重要,为提升智障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通过以学校一日生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班会晨会为载体,家校紧密配合等教学策略,促进智障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6.
智障教育以培养儿童自立并最终融入社会为目标,而儿童同伴关系对于促进儿童的社会化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智障儿童同伴关系的培养,是智障儿童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受个体特征、家庭教养、社会环境等影响,智障儿童的同伴关系现状并不理想,不能很好发挥儿童同伴关系的功能。家长、学校应互相配合,从优化交往环境、增强儿童自信、提高交往技巧三个方面入手,培养智障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7.
刘玉容 《学苑教育》2019,(10):17-17,19
智障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世界各地都是不能忽视的存在,他们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表现的言语不清、行为怪异等特征与普通人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是作为社会的一员,没有经过良好教育的智障儿童,他的不良行为会给自己制造麻烦,甚至会给社会带来危害,本文就如何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杨惠 《快乐阅读》2013,(27):116-117
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史上,识字教学历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识字是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础。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学会识字是学习语文的开端,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加强智障儿童识字教学,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为孩子成人后自食其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加强对儿童庆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因此,作为学前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儿童盎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第一,明确目标,有侧重点的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二,建立儿童成长档案,记录儿童成长历程;第三,创设适宜的环境,潜移默化感染儿童:第四,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五,家校舍力,共同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0.
为智障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智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为智障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要充分了解智障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新生入学时我们对每个学生进行医学检查、智力测定、教育评估及行为鉴定,对他们的病史、家族史、个人爱好、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等做到心中有数。这些学生人学不久,一些不良的思想、行为习惯逐渐有所暴露,  相似文献   

11.
智障儿童由于自身的特点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原因,因而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也相对较多。矫正智障儿童的问题行为,培养其良好行为,这是特校教师所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以重度智障儿童乐乐的问题行为矫正为案例,运用行为矫正技术依次进行了简单的案例介绍,描述了主要的问题行为,确定了终点行为,分析了他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并采取了灵活多样,具体可行的干预措施,最后针对研究结果做了分析与讨论。在此基础上,对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的矫正谈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以期就行为矫正原理在改变智障儿童的认知态度,矫正他们问题行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做一些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2.
智障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有很多有别于正常儿童的地方,一直以来他们受到的关注就比较少。目前,我国因遗传疾病、缺碘、近亲结婚、妊期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智障儿童约有600万。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是社会的一份子,有权享用社会资源。只要经过适当的训练和教育,他们也能发挥潜能。教育智障儿童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只要老师和家长坚持不懈,采用适当的康复方法训练和教育智障儿童,就可以将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3.
节奏感是一种人的本能,从原始民族的身上和幼儿身上都可以看得很清楚,但对于智障儿童来说,由于智力上的缺陷,他们是较缺乏与生俱有的节奏感潜能。因此,在培智音乐课堂中培养智障儿童的节奏感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智障儿童在社会上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无论在自身条件,家庭环境,还是社会认同方面来看,他们的生活园子都是比较狭窄的,更有甚者仅仅局限在学校和家庭之间,与外界的接触基本没有。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九年的校园生活就是他们的全部,学校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外部世界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5.
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年级新生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因为这个阶段的行为习惯将对他们未来的生活习惯及学习效率.甚至一生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如何让这些天真可爱.几乎没有纪律观念的新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笔者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摸索.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朱友金 《课外阅读》2011,(9):135-135
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培养是最重要内容。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落实德育的有效手段。有人说过,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身边事物识别不深,容易随波逐流。所以若不注意,就有可能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在T作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7.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阶段对于幼儿来说是良好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幼儿园和家庭是培养幼儿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园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正>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头戏,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一个行为习惯很差的班级,在教学中肯定会困难重重;而一个行为习惯良好的班级,教起来则会感到特别得心应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成了教学工作的前提,成了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正常现象,是由于儿童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而造成的。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则需要老师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9.
幼儿阶段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对于成长中的幼儿来说,语言是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手段。在语言活动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操作主要是通过手、眼、脑的协调配合完成的。这不仅对正常儿童训练有效,对于智障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好方法。智障学生不仅智力低下,而且伴有语言障碍、肢体不协调、自闭症等问题。所以,他们的手脚及身体的动作不灵巧,感官的协调性比较差,尤其在精细动作方面更为突出,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训练可以有效的补偿这方面的缺陷,愉悦他们的身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