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主任应该同时是心理辅导老师,应掌握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同龄共振效应,教会学生自我心理保健。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应该同时是心理辅导老师,应掌握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同龄共振效应,教会学生自我心理保健。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成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挺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很多,其中,班主任工作则是最经常、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文章主要阐述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4.
学校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通过面对面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班集体健康心理氛围建设,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要对部分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实施小组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辅导,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和潜力。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有计划、系统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育部1999年8月发出《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两年来,各地都广泛开展了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就是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7.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现代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教育界已展开了广泛讨论,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上海、广州等一些城市在行动上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制定了检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一标准,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指导和监督,学校配备了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开设了心理辅导课,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等等。这些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来说无疑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  相似文献   

8.
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又称生活辅导,它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工作。班主任实施生活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意识辅导、情绪辅导、社交辅导、耐挫能力辅导、休闲辅导、性心理辅导等。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指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自觉而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效地  相似文献   

10.
高中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所以班主任需要结合自身状况,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索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已经成为各高校极为重视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当前中国高校学生的心理现状及应对方法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主要概括为通过加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结合本校开展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咨询的软、硬件设施,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缓解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要使学生健康上网,作为班主任要辩证地分析,不能像一些家长那样一味地反对和阻止,或对上网问题避而不谈,这都是不正确的做法。根据我国目前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除条件较好的一些大中城市中小学校设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外,相当多的中小学校仍把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交给班主任负责。这就要求班主任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出发,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十分辛苦,常常会因繁杂的工作与家庭生活的负担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波动和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担负着教书育人职责的班主任,首先要善于合理地安排工作和生活的节律,善于通过交流与反思调整自己的身心和情绪,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积极乐观地对待现实中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的尝试,总结出以下几个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疏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朱文华 《早期教育》2006,(11):36-36
近年来。幼儿中出现心理发展偏差、发生情绪和行为障碍以及各种心理疾病的人数明显增加,如孤僻、胆怯、多动等。因此,研究幼儿发展中的心理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十分必要。 一、开展心理辅导。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心理辅导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它包括发展性辅导和矫正性辅导两种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近年来已逐渐成为社会、学校和家长关注的新焦点。由于青少年时期心理健康知识贫乏、心理素质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和生理发展较快、心理发展缓慢等问题,形成了带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心理现象”。一、中小学生“心理现象”产生的必然性。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滞后。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至今尚未进入课堂;在中学,除上海等先进地区近几年开设课程之外,至今国家仍没有统一的课程规定与教材,学生不可能受到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之俱来的心理偏差就在意料之中。二是家庭过分溺爱或缺少关怀,学校关爱不够,奖惩不当…  相似文献   

17.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实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校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心理辅导工作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自1999年起,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和部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分别下达的有关文件中,都提出了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指示和要求。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基(2002)14号】,对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  相似文献   

18.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冈势利导地促进符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成为代表着现代教育观念的学校教育改革热点之一,其发展的新动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学前教育领域,成为现代幼儿素质教育的新视点;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家庭;;三是学生的学习辅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突破口;四是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状态才易于顺应社会,倾向于与社会保持一致,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包括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品德。如果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尤其忽视了对不平衡心理状态的疏导,不能使之处于乐于顺应主流规范的常态时,学生往往出现各种消极情绪,如发呆、走神、沉默甚至抵触。反之,若班主任常能敏感、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甚至有意识的心理训练,才易培养良好的品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